益气温阳方穴位贴敷治疗肾阳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2019-04-17 09:23李银娣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温阳源性尿量

李银娣 朱 莎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湛江 52401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所引发的膀胱疾病,患者多伴有因其支配膀胱逼尿肌神经损伤所致膀胱无张力或低张力,进而引发的患者尿潴留、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1]。当前西医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神经营养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停药后患者复发风险高,患者耐受性较差[2]。近年来中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为探讨中医治疗该疾病的效果,本次择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益气温阳方穴位贴敷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阳亏虚型)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7岁,平均(44.2±2.6)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8岁,平均(45.1±2.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储尿期均存在尿急尿频、夜间尿多、遗尿或尿失禁症状,在排尿期均伴有排尿困难、膀胱内尿液无法排光、尿痛以及尿潴留等情况,且无膀胱充盈无异常感,符合西医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患者主症包括畏寒、腰膝酸软,次症包括精神不振、夜间尿频尿多、肢体轻度浮肿、运动后有虚弱感,且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该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患者常规给药进行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控制,日常进行饮食干预,开展膀胱功能训练等。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给药维生素B1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H37021057;规格:2mL:100mg×10支/盒),单次剂量1支,每日给药1次;肌肉注射给药维生素B12注射液(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2021509;规格:1mL:0.5mg×10支/盒)单次剂量1支,每日给药1次。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行中药益气温阳方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益气温阳方组成:熟地黄、黄芪各30g,肉桂、山茱萸、怀牛膝、炮附子、车前子及泽泻各15g,上述药物清洗后研磨成粉状,使用姜汁进行调和成膏状,将其置于敷贴内,在患者中极穴、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以及膀胱俞穴贴敷,持续贴敷6h,每日贴敷1次。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评分[4-6]项包括腰膝酸软、尿频尿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每个评分项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轻微症状、中度症状以及重度症状 4级,分别按照 0、2、4、6计分,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治疗后患者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自行控制排尿,且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过70%评定为显效;治疗患者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排尿相对顺畅,有部分控制能力,且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幅度介于30%~70%之间评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加重,排尿障碍无改善,无排尿控制能力,且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不足30%评定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3)通过彩超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及3周时膀胱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相比对照组73.33%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m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3周观察组 127.25±10.16 100.12±6.48 73.35±5.36 50.26±3.74对照组 126.38±10.24 110.38±6.52 84.14±5.43 70.28±3.58 t 0.330 6.113 7.818 21.179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造成患者排尿异常,长期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对患者膀胱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疗法,西医疗法虽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远远低于观察组93.33%。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7-9]。

中医学将该疾病归属为“癃闭”范畴,病机是因为患者长期消渴,导致其阳气受损,命门火衰,蒸腾气化功能失常,最终造成患者膀胱开阖失司[10-12]。因此治疗需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行益气温阳方穴位贴敷治疗,方中熟地黄、山茱萸的作用在于滋补肾脏,“无阴则阳无以化”,黄芪、肉桂及炮附子发挥益气温阳效果,牛膝性善下行,能利水通淋,而车前子与泽泻则具有利水功效,全方具有益气温阳补肾利水作用[13-14]。穴位贴敷是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以经络理论为治疗基础,本次患者选择的关元、肾俞、膀胱俞等穴位是温阳利水,协调水道的关键之处,贴敷前行姜汁进行药粉调配可发挥其通经温阳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理想,可见该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益气温阳方的效果[15-16]。临床症状的改善能够促进患者排尿,进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膀胱尿量等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穴位贴敷对该疾病疗效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肾阳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行中药穴位贴敷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温阳源性尿量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再见初恋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