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盆底超声的效果价值

2019-04-17 09:24古舒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例子盆底盆腔

古舒梅

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超声科,广东梅州 514011

子宫全切术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盆腔解剖结构,弱化其支撑功能,并诱发包括尿失禁、肛门实景、盆腔内容物脱垂在内的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这一观点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1]。近年来,子宫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一矛盾问题已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突出,也成为研究热点。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可逆的症状,若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医疗干预,绝大部分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恢复[2]。故探寻对该类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和疗效评估手段尤为重要[3]。故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以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盆底超声的效果价值。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t=10.923,P=0.000;②t=6.973,P=0.038;③t=3.012,P=0.125;④t=0.241,P=0.682

组别 n 盆底肌收缩压力(cm H2O) 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30.24±2.23 39.94±1.53① 7.72±0.82 9.97±1.15②对照组 60 31.02±2.02 33.05±1.05③ 7.59±0.45 8.12±1.43④t-2.008 28.761 1.076 7.809 P 0.184 0.000 0.374 0.03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年龄22~52岁,平均(35.4±9.4)岁。患者原发疾病分为73例子宫肌瘤,31例子宫腺肌瘤和16例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纳入标准:(1)术后无化疗或放疗史;(2)术前无盆底手术史或盆底功能障碍;(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2)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3)有泌尿手术史者;(4)无法配合治疗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3±7.8)岁,38例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瘤和8例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平均病程(20.4±0.8)d。对照组平均年龄(34.5±10.4)岁,35例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瘤和8例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平均病程(20.7±0.5)d。

1.2 方法

1.2.1 早期盆腔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盆腔康复治疗,具体为:使用DJZ2A、B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购自河北君物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型号:LM-4000A)连接探头一端,将另一端肌电位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并分别对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进行肌力情况检测和训练,每次30min,每日2次,14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2 盆底超声检查 盆底超声(GEE8,E10)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共同进行,两者意见一致方可确认。嘱患者检查前排空大便,膀胱适度充盈,确保其容量小于50mL。检查时患者取截石位,将避孕套套入腔内探头,将探头置入患者阴道,使用经阴道二维超声探查患者前盆腔情况,使用三维和四维超声技术对患者前盆腔轴面情况进行观察。获取平面成像与动态图像,并进行数据后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数据正态分布性,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情况比较

术后接受不同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SD与BND水平比较

术后接受不同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BSD与BN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SD与BN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SD与BN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收缩情况相关指标(盆底肌收缩压力与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同时测量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BSD)以及患者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膀胱颈相对耻骨联合下缘位移(BND)。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表2 两组患者BSD与BND水平比较(±s,mm)

表2 两组患者BSD与BND水平比较(±s,mm)

注:与 本 组 治 疗 前 比 较,①t=11.752,P=0.000;②t=25.543,P=0.038;③t=2.041,P=0.181;④t=12.042,P=0.000

组别 n BSD BN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22.14±2.0229.04±1.03① 25.21±2.9412.95±1.08②对照组 60 21.93±1.6824.05±1.21③ 25.06±2.0517.95±1.85④t 0.619 24.325 0.324 -18.079 P 0.424 0.000 0.683 0.000

3 讨论

作为妇科临床常用的手术类型之一,子宫全切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盆底组织,甚至诱发相关盆底功能障碍[4]。女性盆底组织包括腹膜、盆膈、盆內筋膜、尿生殖膈、肛门外括约肌等诸多结构,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可导致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在内的一系列疾病[5]。有文献报道称,手术和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子宫全切术又是最常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手术术式,且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6]。国外有学者研究认为,气功全切术患者术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比例高达70%[7]。故对该类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并使用合理的手段检查和评估疗效,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有报道称,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盆底组织弹性和柔软度,尤其是对于盆底组织柔软的患者,仅需要短时间的针对性盆底肌肉训练即可提升盆底肌肉功能,改善患者预后[8]。还有学者认为,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若术后晚期开始相关康复治疗,则会因患者部分盆底组织逐渐机化而错失理想康复时机,降低康复治疗效果[9]。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术后3~12个月)盆底康复治疗。

目前,CT、MRI和超声检查均是盆底结构检查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但CT常因辐射性而不被广泛接受,MRI尽管分辨率高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10]。而超声具有无辐射、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高等优点。此外,盆底超声还可以有效避免经腹超声易受脂肪、肠道影响,经阴道超声易改变盆底、影响结果等弊端[11-14]。有观点认为,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会因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操作情况而程度不一,而盆底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盆底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并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15]。故本研究选取盆底超声对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盆底超声检查时二维超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应患者盆底结构矢状面,而三维成像则可以对盆底变化进行动态反应,且图像更加清晰直观,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6]。

综上所述,经盆底超声证实,子宫全切术患者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且盆底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盆底结构相互关系和走向,利于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进一步诊疗措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例子盆底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盆腔积液怎么办
如此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