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9-04-17 09:24郑传进陈创坤黄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异烟肼板式抗结核

郑传进 陈创坤 黄伟雄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汕头 5158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重大传染性疾病[1]。结核分枝杆菌定点突变、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增长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口数量的增长等挑战的日益严峻,更新和发展结核病的防治策略尤为迫切[2-4]。化疗是控制肺结核流行的主要方法,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十分重要[5-7]。为此,我院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9月~ 2017年9月我院收治肺结核患者74例,按不同服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年龄18~82周岁,平均(54.4±6.6)周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8±0.17)个月;性别:男28例,女9例;肺结核分型:原发性肺结核23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6例,继发型肺结核4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对照组,年龄20~88周岁,平均(57±6.28)周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6±0.20)个月;性别:男27例,女10例;肺结核分型:原发性肺结核22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7例,继发型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8]。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进展期病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近期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

1.3.2 排除标准 胆道阻塞者;精神疾病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痛风、视神经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4 试药材料

本次试验所有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均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放。传统剂型均购自市场:异烟肼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H33021636),利福平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H33022466),吡嗪酰胺片(苏州弘森药业有限公司,H32024490),盐酸乙胺丁醇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H33021602)。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剂型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二者服药方法均为口服、剂量相同:(1)强化期:体质量<50kg给予每日疗法治疗2个月(300mg异烟肼、600mg利福平、1500mg吡嗪酰胺、750mg乙胺丁醇,2HRZE);体质量≥50kg给予隔日疗法治疗2个月(600mg异烟肼、600mg利福平、2000mg吡嗪酰胺、1250mg乙胺丁醇,2H3R3Z3E3)。(2)巩固期:均给予隔日疗法治疗4个月(600mg异烟肼、600mg利福平,4H3R3)。

1.6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象、尿化验、肝功能以及典型症状等);两组2、6月末,行胸片(有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集菌法)。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WHO第四版结核病治疗指南解读》拟定肺结核的疗效判定标准[9],将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种类型或级别。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痰涂片呈阴性;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病灶有所吸收,痰涂片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提示肺部病灶吸收不明显,痰涂片呈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影像学检查示肺部病灶无改变,痰涂片呈阳性。总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以[n(%)]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比较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2例、皮疹2例、发热1例、视力下降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3%(14/37)例;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6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疹2例、头晕1例、发热1例、视力下降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3%(14/3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 > 0.05)。

3 讨论

新时代,患者与临床对肺结核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毒副作用小、治疗周期短、治疗费用低廉以及抗结核杆菌能力强等。化疗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方法,一线抗结核化疗药品相对于二线抗结核化疗药品有半衰期长、副作用小、抗菌活性强以及同时杀灭快速增殖期和慢速繁殖期的分枝杆菌的特点[10-12],但目前一线抗结核化疗药品还不能满足新时代肺结核治疗患者与临床的要求。基于这一现况,有学者提出了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的治疗理念,以期在化疗管理上满足新时代肺结核治疗患者与临床的要求。本次试验所有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均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放,传统剂型均购自市场,二者由复方一线抗结核化疗药品组成,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且化疗方案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吴俊杰等[13]研究者报道结果一致。提示,与传统剂型相比,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提高了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这种结局的形成可能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缓慢的生长特性,加之结核分枝杆菌寄居在巨噬细胞内,使药物不易透过细胞壁直击靶位,因此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长期、多种类、大剂量服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或因患者容易混淆各类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次数等,从而降低服药依从性,进而容易产生结核杆菌耐药,续而降低了临床疗效[14]。板式组合药是将每次顿服的各种抗结核药物的片剂或胶囊按一定方案和剂量压制在同一片泡眼板上统一包装形式的药物,区别于传统剂型将药物分别包装、流通。一般认为,板式组合药较传统剂型简化了处方、减少了滥用、方便推广应用、便于监督管理、提高了患者顺应性、降低了产生结核杆菌耐药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与传统剂型治疗肺结核的安全性基本相同,与周宏宇等[15]研究者报道结果一致,不良反应均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所引起的典型症状。因此,提高患者顺应性,不仅仅需要从板式组合药上改进,投入新型抗结核药物研究也是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异烟肼板式抗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管板式光伏光热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异烟肼,抗结核药咋成了“毒狗杀器”
异烟肼毒杀狗?国外有没有先例
含铰链间隙板式卫星天线展开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