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4-17 09:24陈纪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陈纪欢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梅州 514130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和脑底部、脑和脊髓表面血管过度充盈或动脉硬化等相关,是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综合征,发病急且进展快,死亡率高,需及时治疗[1]。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降低蛛网膜血流量,减少出血性物质对机体的损害[2]。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科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经颅脑CT诊断确诊,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和呕吐,除外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心肝肾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5~79岁,平均(46.7±2.4)岁。病程1~32h,平均(9.71±2.41)h。0~2级肌力有14例,3~4级有20例,4级以上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5~78岁,平均(46.7±2.5)岁。病程1~31h,平均(9.74±2.42)h。0~2级肌力有14例,3~4级有21例,4级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并给予镇静止痛等治疗,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穿刺腰部,检测颅内压,缓慢引流脑脊液,每次1mL/min,以相同速度向椎管内给予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注入,间隔5min置换一次,直至脑脊液颜色清亮。最后1次给予5mg地塞米松(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13234)+1万U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13006)和生理盐水注入,1~2d置换一次,共置换6~8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3];并发症。显效:症状消失,血肿清除,颅内压正常;有效:症状好转,血肿减少,颅内压有所降低;无效:症状无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43例(95.56)高于对照组31例(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相比较[n(%)]

2.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干预前后比较,#P<0.05

组别 n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观察组 45 干预前 45.56±5.13 56.16±4.21 52.03±2.65干预后 84.10±13.11# 86.45±14.16# 95.14±3.61#对照组 45 干预前 45.53±5.02 56.14±4.24 52.50±2.64干预后 63.82±9.25# 72.67±10.28# 80.44±2.62#t组间干预后比较 7.641 11.874 12.574 P组间干预后比较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比较

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头痛缓解时间 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对照组 45 13.15±3.51 16.62±2.59观察组 45 6.01±1.61 7.21±1.21 t 9.314 5.455 P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出血压迫牵拉,蛛网膜粘连和颅内高压等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和脑出血痉挛所致。临床治疗以止血和预防再次出血为准,目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有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预后不佳[5-8]。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将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脑脊液置换术可有效释放脑脊液,对脑室内积血进行引流,改善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对5-羟色胺、缓激肽、内皮素等物质释放进行抑制,从而缓解脑膜刺激征[9-15]。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从结果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这可能是因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能够实现鞘内给药,并且可有效减轻脑积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带来的影响。且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通过腰穿反复排行脑脊液,同时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蛛网膜下腔,以加快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降低颅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脑子也是水做的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
脑脊液检查会引起残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