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研究

2019-04-17 09:24陈思敏周苏晋翟南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差值心电图心率

陈思敏 周苏晋 翟南江

1.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心电图室,广东广州 510317;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广州 510317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病变引起心肌的血供减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严重时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1]。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脏神经功能异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现象,而心脏神经功能的活动变化可能在动态心电图上存在特异性变化[2]。对此,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给予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其对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为冠心病[3],(2)年龄18~ 80岁、无精神病病史,(3)无其他心脏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3)有脑、肝、肾等严重性疾病,(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依据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为损伤组(n=64例)和正常组(n=36例),其中损伤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42 ~ 74岁,平均(58.2±10.9)岁,体质量指数(BMI)19.76 ~ 30.88kg/m2,平均(25.57±4.21)kg/m2,病程1~7年,平均(4.36±3.78)年,正常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57.6±10.3)岁,BMI19.77 ~ 30.90kg/m2,平均(25.68±4.26)kg/m2,病程1~8年,平均(4.39±3.80)年,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测[4],对深呼吸心率变化、平卧位心率、立卧位收缩压变化以及立卧位心率变化进行评分,0~2分表示自主神经功能正常,3~5分表示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异常,大于6分表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评分完成后给予分组,之后采用深圳博英的动态心电图仪检测所有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CD)、心率变异性(HRV),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1.3 指标观察和标准

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CCD和HRV,其中CCD包括最快、最慢、差值、平均心率(HR),最慢心率与最快心率差值越低,患者的CCD就越差,当差值<30次/min,表示出现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5];HRV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值高于 50ms部分占比(RNN50)、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5min 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成分(LF)、频成分(HF),其LF的频谱范围为0.04~0.150Hz,HF的频谱范围为0.150~400Hz[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CCD各项数据比较

损伤组的最快、差值HR明显低于正常组,损伤组的最慢HR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HR比较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CD各项数据比较(±s,次/min)

表1 两组CCD各项数据比较(±s,次/min)

组别 n 最快 最慢 差值HR 平均HR损伤组 64 90.58±9.65 66.41±6.21 22.65±2.65 70.44±7.12正常组 36 111.51±11.6151.65±5.41 62.65±6.12 72.65±7.36 t 9.667 11.934 45.392 1.472 P<0.001 <0.001 <0.001 0.144

2.2 两组HRV各项数据比较

损伤组的SDNN、RNN50、SDANN、rMSSD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比较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RV各项数据比较(±s)

表2 两组HRV各项数据比较(±s)

组别 n SDNN(t/ms) PNN50(%) SDANN(t/ms) rMSSD(t/ms) LF(ms) HF(ms)损伤组 64 89.21±8.65 6.68±1.58 88.64±8.91 27.65±2.68 432.21±52.65 384.35±39.21正常组 36 121.36±12.31 13.54±3.54 112.45±11.65 55.65±5.98 438.54±43.57 379.34±35.31 t 15.263 13.354 11.457 32.230 0.613 0.635 P<0.001 <0.001 <0.001 <0.001 0.541 0.527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7-9]。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伴随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异常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心脏血管的缺氧有关,易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从而加速上述并发症的发生[10]。故早期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等症状的发生。

据相关文献报道,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心电图诊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其可有效持续监测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11]。同时也有研究显示,CCD是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心率会随机体代谢的变化而变化,该指标具有简单及无创等优点,受到临床心血管医师的重点关注[12],而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其中SDNN作为HRV最重要的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DANN是反映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状态,rMSSD和PNN50是反映患者迷走神经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LF/HF与交感及迷走神经功能的均衡性相关[13]。

对此,本研究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给予所有冠心病患者检测CCD和HRV指标,结果发现损伤组和正常组最快、最慢、差值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HR比较基本相同,而刘博淼等[14]的结果也证实了改善患者CCD指标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表明CCD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指标。这可能由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病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相关研究显示[14],心脏自主神经是通过多层次及复杂的神经系统架构对心脏功能进行调节,使机体能够正常的适应环境和生存。因此,当冠心病患者出现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不能有效的自主调控和发挥神经功能的作用,进一步导致机体对迟缓或急性行动产生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的现象,从而使心脏刺激与自主神经反射失调,最终促使患者全天的心率失去了“低值”和“高峰”等心率紊乱的现象。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损伤组和正常组SDNN、RNN50、SDANN、rMS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的HRV各项指标出现异常。这可能由于是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存在一定功能改变,会进一步影响植物神经,继而使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衡,从而使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继而降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促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上述指标发生变化[15]。但本研究发现两组LF、HF基本相同,表明两组患者的交感及迷走神经功能并没有失衡,考虑到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其他受损的心脏自主神经会引起患者机体过度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SDNN、RNN50、SDANN、rMSSD异常变化)。因此,通过测量CCD和HRV各项指标变化的变异性可以反映患者心率的变化程度和规律,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最快、最慢、差值HR等CCD指标和SDNN、RNN50、SDANN、rMSSD等HRV指标,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差值心电图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