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中的辅助 治疗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2019-04-17 12:40怡,刘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静脉炎支原体抗菌

曹 怡,刘 蓉*

(苏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支原体感染是造成小儿肺炎的常见因素,临床中支原体感染肺炎发生比例较高,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不畅、发热等症状[1]。本研究对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预警护理的应用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72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36)与参照组(n=36)。实验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男女分布为21/15。年龄分布为0.4-12(6.15±2.08)周岁。病程时间分布为1-5(2.84±0.86)日。参照组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男女分布为19/17。年龄分布为0.6-13(6.17±2.10)周岁。病程时间分布为2-5(2.88±0.84)日。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时间分布结果不具备差异(P>0.05),说明其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1)血液支原体检测阳性的肺炎患儿;(2)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异常;(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心、肝、肾功能异常[2]。

1.2 方法

常规支原体感染肺炎护理为参照组干预措施,遵医嘱给予患儿用药护理,尤其在患儿用药期间及用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对其生命体征加以持续观测,防止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同时每周五下午15:00参加集体健康宣教。预警护理为实验组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包括:

①心理护理方面,因患儿年龄较小,对于医院环境、治疗操作等均具备恐惧心理,故造成患儿治疗及护理配合度较低。临床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加以心理护理,给予患儿轻柔的操作,并对其加以安抚,提升患儿的舒适度水平[4]。操作前后均给予1岁以下的患儿拥抱、抚摸、发放玩具,3岁以上儿童给予发放玩具或贴纸,态度和蔼,语言轻柔,鼓励患儿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

②气道护理方面,患儿气道分泌物可通过咳嗽方式予以清除,从而缩小患儿的炎性病灶,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是,优于患儿年龄较小,部分患儿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咳嗽排痰[5]。鉴于此,每2至3h协助调整患儿体位。协助翻身拍背,使家属掌握拍背的时间和手法,以患儿耐受的频率进行背部叩击,每次10至15分钟。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时,取坐位或半卧位,正确调节氧流量。氧喷治疗结束后给予翻身拍背,根据年龄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③健康教育方面:每日下午15:00由床位护士进行宣教,通过视频、宣教手册的发放,使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等,对饮食、活动、用药、留置针的护理、疾病观察等方面的进行指导,每周一、四进行抽查,了解家属的掌握情况,鼓励家属参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咳嗽复常、发热复常、肺啰音消失、抗菌药物应用时长。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患儿治疗1星期后咳嗽、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儿治疗1星期后支原体感染肺炎症状基本改善为有效;患儿治疗1星期后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为无效[6]。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2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咳嗽复常、发热复常、肺啰音消失、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2组患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护理效果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是统计学意义基线。

2 结 果

2.1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咳嗽复常、发热复常、肺啰音消失、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比较

对比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症状复常时长数据(见表1),实验组咳嗽复常时长、发热复常时长、肺啰音消失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1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咳嗽复常、发热复常、肺啰音消失、抗菌药物应用时长比较[d]

2.2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比较

对比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实验组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参照组(25.00%),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2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比较[n(%)]

2.3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对比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情况(见表3),实验组支原体感染肺炎护理效果(91.67%)高于参照组(69.44%),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3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儿童阶段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儿童是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群体,临床中以支原体感染为肺炎常见类型之一,患儿受到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影响,发生咳嗽、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对患儿多系统均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因患儿年龄较小,其配合度、依从性等均有所不足,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7]。鉴于此,本研究给予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预警护理形式,其结果显示,实验组咳嗽复常时长、发热复常时长、肺啰音消失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短于参照组,实验组皮肤异常、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心肌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支原体感染肺炎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因儿童年龄较小,其多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故支原体感染肺炎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预警护理形式主要依托于患儿的多种症状表现,通过对其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给予患儿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给予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开展预警护理工作,患儿经妥善护理后,其支原体感染肺炎症状缓解时长得以有效缩短,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低,提升了患儿治疗安全性,因此,预警护理在支原体感染肺炎护理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静脉炎支原体抗菌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