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延续性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介入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评价

2019-04-17 12:40张霞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训练出院

张 珺,张霞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介入手术是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创伤小,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血供,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临床运用广泛。但该术式难以消除患者疾病潜在因素,患者术后存在复发风险,需加强术后防治。延续性护理可将院内护理内容延续至院外,保证患者院外康复期也可获得同等的院内护理,以保证患者院外康复效果[1]。为明确延续性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运用效果,对我科120例术后患者进行了下肢延续性护理的对比研究,现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从我科所有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163份病例中进行筛选,选取其中介入术后120例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60)和延续性组(n=60),常规组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2.1岁(s=11.8);性别分布:男/女为47/13;TASC分级:A级15例,B级15例,C级17例,D级13例;延续性组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2.2岁(s=11.2);性别分布:男/女为46/14;TASC分级:A级15例,B级14例,C级18例,D级1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符合对比研究原则(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此研究课题。

纳入病例:临床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意识清晰者;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病例:中途失访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者;原发性下肢疾病及下肢功能异常者;孕期及哺乳者;言语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前向患者介绍介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疾病知识宣教、术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对延续性组进行下肢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整体评估,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获得患者联系方式,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安排专人进行病房内复查的接待与登记。在患者出院后每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身体感受、心理状态、饮食状态、运动状况、生活状况等,并针对患者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针对患者的实际生活状态,向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相关知识介绍,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按医嘱进行用药、饮食、康复训练等,也可指导患者参与健康讲座;在复查前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病情状况,通知患者直接前往病房进行复查;病房内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复查患者并且联系科室医生,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由我科专科医生进行解答,现场了解患者实际康复状态,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演示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并现场指导家属监督患者用药、饮食、康复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状况。自我管理能力使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总分135分,评分越高管理能力越高[2]。下肢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评分中下肢评分评价,总分34分,评分越高下肢功能越好[3]。

②分析患者出院后3个月并发症状况。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状况分析

延续性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1。

表1 自我管理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状况分析( ,n=60,分)

表1 自我管理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状况分析( ,n=60,分)

注:较前对比:*P<0.05

组别 自我管理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常规组 66.5±10.1 73.2±10.5* 15.2±2.3 22.8±2.5*延续性组 66.6±10.7 87.6±11.7* 15.1±2.1 26.8±2.1*t 0.053 7.095 0.249 9.490 P 0.958 <0.001 0.804 <0.001

2.2 患者出院后3个月并发症状况分析

延续性组出院后3个月出现血管再闭塞或再狭窄1例,常规组共7例。延续性组出院后3个月出现血管再闭塞或再狭窄发生率1.7%显著低于常规组11.7%,=4.821,P=0.028。

3 讨 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后将直接影响患者下肢血供,并导致患者出现患肢疲劳、发凉、麻木、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时将引发下肢溃疡、坏疽,直接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介入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运用较多,该术式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可促进血管再通,但患者血管病变影响因素尚未消除,术后复发风险高,易引起患者再入院[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常出院休养,常规护理多集中在院内,对出院后护理较少,难以改善患者出院后生存状态,对并发症预防效果不佳[5]。延续性护理是将护理从医院延续到家庭,使患者受到连续性照护,以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6]。本研究中延续性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是在延续性护理中可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复查,及时了解患者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相关指导,可有效提升患者认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在延续性护理中可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因此更利于下肢功能恢复。延续性组出院后3个月出现血管再闭塞或再狭窄发生率1.7%显著低于常规组11.7%,原因是延续性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便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影响因素,提升病情控制效果,从而改善预后,减少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实施下肢延续性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减少疾病复发,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康复训练出院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