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2019-04-25 01:46申屠埔沈一平叶宝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悸卫气

申屠埔 沈一平 叶宝东

[摘要] 卫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因素,在中医临床运用上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复习《内经》原文,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探讨卫气的来源、功能、运行及实质。文章认为卫气为阳气的一种,源于三焦,具有防御、温养、调节功能;卫气的运行规律可分为循行及并行两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各位医家经验的总结,结合具体医案,探讨卫气理论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卫气;白细胞减少症;心悸;不寐;再障

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充满活力、运行不息的极细物质,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卫气是中医学中相当重要的术语,源于《内经》。卫有保卫、护卫之义,中医学中的卫气是指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卫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因素,在中医临床运用上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卫气研究的文献较多,但鲜有关于卫气理论的具体临床运用。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各位医家经验,结合具体医案,探讨卫气理论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卫气的来源和功能

关于卫气的来源,学术界素有争议,有卫气来源于上焦说、中焦说、下焦说及三焦说等。张秀玉等[1]结合《内经》原文,提出卫气来源于三焦的观点,即卫气生于中焦,宣发于上焦,根于下焦。卫气和营气皆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中的精粹部分化生营气,其剽悍滑利的部分则化生卫气,故卫气生于中焦。源自中焦的卫气必须依靠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方能到达全身,故言卫气宣发于上焦。刘伟等[2]认为卫气由气和阳两部分组成。肾阳的先天部分和脾胃之阳的后天部分共同构成卫阳,两者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共同构成卫气,故卫气根于下焦。

《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可见,卫气具有防御、温养、调节功能,即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温养肌肉皮毛和脏腑的作用,调节控制腠理开阖、汗液排泄的作用。

2 卫气的运行

卫气属阳,是人体中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卫气的运行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运行的叙述较为复杂,本文认为卫气的运行规律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并行,卫气与营气并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伴随营气而行,一阴一阳,相辅相成。二是循行,指卫气按《灵枢·卫气行》所论述的路线,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平旦,卫气从足太阳经起始,途经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最后复归足太阳。卫气循这六阳经为一周,且每周都通过阳跷脉交会足少阴肾经,卫气根于肾,其运行必须依赖肾精的滋养。夜间,卫气经由阳跷脉到达足少阴,从足少阴流注入肾,再入心、肝、肺、脾,并在五脏之间循行。

3 卫气的实质

在中医学中,卫气是阳气的一种,来源于水谷精微,是抵御外邪、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力量。而对于卫气的实质,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泰树仙等[3]认为卫气的实质是机体的组织液和淋巴液。因为人体的组织液和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这与卫气的防御功能类似。陈萌等[4]从津液角度探讨卫气的实质,认为卫气与津液均有温养、调节功能,且两者均行于脉外,提出“卫津一体”的观点。周晓平等[5]从气象医学理论探讨卫气的实质,认为卫气的实质是人体的热代谢。他认为卫气的“温分肉”是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功能来实现的,卫气的“充皮肤、肥腠理”则依赖于人体的不感蒸发。本文认为卫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功能来推测,衛气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皆有联系,但很难在机体中找到与卫气一一对应的物质。

4 卫气的临床运用

卫气的功能主要为防御外邪、营养和调节机体。当卫气功能失调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中医学中,结合临床将其分为卫气虚和营卫不和两种证型。

卫气虚泛指卫气虚弱,卫外机能不足,肌表失于固护,易感受外邪,以恶风汗出、容易感冒、脉浮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治以益气固表,其常用方为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指卫气和营气失衡,导致卫弱营强或卫强营弱,以身微热或微恶风寒,时有汗出,脉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治以调和营卫,其常用方为桂枝汤。

4.1卫气与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感染、药物和放疗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成人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 109/L的综合征[6]。在现代医学中,白细胞又被称为免疫细胞,是护卫机体、抵御外邪的中坚力量。其通过吞噬作用、分泌细胞因子、产生各种抗体等方式来防御和消灭入侵人体的病原体。林绍基[7]认为卫气的防御功能是机体抗御外邪、免除病邪从肌表入侵人体及人体能够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基础,这与机体白细胞的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为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易发生感染。这与卫气虚的临床表现相似。章恪[8]认为卫气是免疫细胞的中医表达形式,卫气与免疫细胞的来源、功能、分布及存在一致性。由此可见,白细胞减少与卫气虚损密切相关,白细胞是卫气卫外功能的一部分,虚者补之,可以通过补益卫气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针对卫气虚损证,临床常用益气固表法来治疗,其代表方为玉屏风散。高雁婷等[9]收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服用利可君,观察组同时加用玉屏风胶囊。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感染频次、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潘小平[10]以超微玉屏风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0例,有效率为86.67%;以玉屏风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0例,有效率为76.67%。

4.2 卫气与心悸

在祖国医学中,心悸是指主要由外邪、情志、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如《诸病源候论》所云“心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安。”心主血脉,心气受损,血脉亦会受到影响,而血脉与营卫二气密切相关。营气与卫气都源于中焦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营气精纯轻柔,属于阴;卫气剽悍滑利,属于阳。《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营气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营卫一阴一阳,两者和调,阴阳平衡,脏腑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难经》曰:“损其心者,调其荣卫”。荣卫即营卫,心脉受损时,可以通过调和营卫来治疗。秦学娟[11]治疗一女,32岁,头晕、心慌50余天。睡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以桂枝汤加党参、黄精治疗心悸患者,连续服用21剂后,患者头晕、心慌症状明显改善。葛延全等[12]治疗一男,26岁,心悸气短,伴自汗、胸闷。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质红,苔薄白而润,脉迟弱。予桂枝汤加熟附子、红花12剂后诸证除。

4.3 卫气与不寐

人的睡眠主要依靠人体“阴平阳秘”的自然状态来保持正常,阴阳之气的平衡和有规律的转化是睡眠的重要保障。《内经》明确指出睡眠与营卫二气有密切关系[13],生理条件下,营卫平衡,脏腑调和,心有所养,卫阳入于阴而寐。《灵枢·口问》有云: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卫气属阳,具有振奋神气的作用,当卫气行于阳分时,人的精力充沛;行于阴分时则表现为精神倦困,而能目瞑安睡。不寐又称失眠,《内经》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导致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内经》认为不寐发生的病机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卫气运行失常。卫气的正常运行规律是昼卫其外,夜安其内。当邪气侵犯人体,卫气奋起抗邪于外,不能入于阴分,导致卫气浮盛于表,夜间精神亢奋,不能安眠。二是营气虚损,卫气内伐。《灵枢·营卫生会》言:“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老者年高体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虚弱,营气虚损,营卫失和,导致日间,营阴不足,卫气内伐,羁留营间,则精神萎靡;夜间卫气不能随营气行于阴分,阳不入阴,神气浮越,故不寐。周慎教授[14]从卫气论治不寐,认为不寐的病机主要为阴血亏虚、痰热阻隔、阴阳失交三个方面。而对于不寐的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之法,常用方为桂枝汤。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仲景群方之首,立和营补阴、调和营卫之法,为治疗营卫不和型失眠的首选方。李希民等[15]等采用调和营卫之法,以桂枝汤合半夏秫米汤治疗114例失眠患者,有效率达88.60%,疗效显著。崔秀丽[16]用桂枝汤治疗营卫不和型失眠,服6剂后患者自汗、恶风症状缓解,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4.4 卫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7]。再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根据其病程和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再障。再障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雄激素、环孢素、骨髓移植等,但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其中感染是影响再障疗效的重要因素。关于感染的发生,西医认为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造成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所致。在中医学中,尚无“再障”一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的“髓劳”、“虚劳”和“血虚”范畴[18]。左祥宇等[19]认为肾精亏虚是再障发病的根本,肾主骨,生髓,肾精是化生骨髓的根本。而卫气根于下焦,卫气的生成及运行皆离不开肾精的濡养。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我们认为再障对卫气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血能生气养气,卫气的充盛和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再障患者精血亏虚,其血液的濡养功能下降,卫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日久则致卫气亏虚。卫气的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外邪的基础,再障患者卫气虚弱,无以抗邪,故易感受外邪,多发感染。血能载气,气必须依赖血液和津液才能存在,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再障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易多发出血,而“气随血脱”,这会加重患者卫气虚弱程度。目前对于再障的中医治疗多采用补肾祛瘀法,我们认为因再障患者卫气虚弱,易发感染,临床治疗亦可加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品,以增强卫气、抵御外邪。陈涛等[20]认为再障患者长期运用雄激素、环孢素,类似于“易虚易实”体质,可用桂枝汤调和阴阳,补益脾胃,以弥补先天不足。徐奔等[21]将85例慢性再障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桂枝汤组45例,治疗6个月后,桂枝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5 医案举隅

验案举例:丁某,男性,43岁,因“乏力3月余”来我院门诊就诊。3个月前患者加班后出现乏力,以双下肢明显,伴食欲减退,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3.2 G/L;肿瘤类、生化类、胸部CT及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予玉屏风胶囊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3个月来感冒3次,乏力情况逐渐加重,今复查血常规示:WBC 2.9 G/L。中医症候:神清,精神软,食欲减退,乏力,双下肢明显,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少气懒言,纳差,夜寐欠安,大便溏,小便无殊,舌淡少苔,脉细弱。西医诊断: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诊断:虚劳(卫气虚证)。治以益气固表,补肾健脾,拟方:黄芪30 g,白术30 g,防风15 g,熟地12 g,山藥12 g,山萸肉12 g,党参15 g,茯苓12 g,枸杞子9 g,甘草6 g。共14剂,水煎服,每日2次。嘱患者注意休息,避风寒,慎起居,适当活动。2周后,患者复诊,诉乏力较前好转,仍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查血常规示:WBC 3.5 G/L,遂加用锁阳12 g,巴戟天12 g。3个月后,患者诸证兼消,白细胞恢复正常。

按:患者平素工作劳累,起居无节,日而久之,伤及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损,肾阳虚衰,无以温煦滋养机体,证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亏虚,运化失职,证见纳差,大便溏薄。卫气的生成离不开肾阳及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患者长期劳累,伤及先天及后天之本,生化乏源,故卫气亏虚,卫外不固,证见白细胞减少,乏力,易感冒。当地医院仅以玉屏风胶囊治疗,虽可益气固表,但无补肾健脾之效,未能标本兼治,故疗效一般。方中以熟地、山药、山萸肉滋养肾精;以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兼以黄芪、防风益气固表,益卫与补脾肾相结合,标本共治,固得良效。然患者复诊时仍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遂加用锁阳、巴戟天温补肾阳。

验案举例:王某,女性,40岁,因“心慌伴失眠、乏力2周”来我院就诊。2周以来患者自觉心慌难耐,心前区有跳动感,伴有睡眠差,乏力,感觉对工作和生活缺乏积极性。体格检查:神清,面色少华,心律105次/min,律齐。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中医症候:神清,精神软,自觉心中悸动不安,思虑劳心时加重,颜面时有潮红,胃纳一般,夜寐较差,二便无殊。舌偏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中医诊断:心悸(营阴亏耗,营卫不和),治以滋补营阴,调和营卫。拟方:桂枝9 g,芍药12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6 g,制黄精12 g,熟地12 g,黄连3 g,栀子9 g,酸枣仁12 g,珍珠母30 g。服7剂后,患者心慌及睡眠情况较前好转。遂守原方,嘱其再服2周。1个月后患者心慌、失眠症状消失,工作积极性提高。

按:患者以心慌难耐,心前区跳动感为主症,宜诊断为“心悸”。心悸有虚实之分,患者颜面时有潮红,且舌红,脉细数,考虑阴虚证。遵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的治疗原则,以桂枝汤为主方,治以调和营卫。方中以辛温之桂枝温心阳,助卫气;酸甘之芍药益阴敛阴,敛固外泄之营阴。患者卫强营弱,营阴亏耗症状明显,故增大芍药剂量以强益阴敛阴之功,并加用制黄精、熟地补精益阴。方中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化气生津,益营助卫。因患者心慌兼有失眠,故加用栀子、黄连清心除烦,酸枣仁、珍珠母宁心安神。

验案举例:宋某,男,35岁,程序员,因“失眠3年余,加重2周”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5年余前因工作压力过大,思虑过度,出现失眠,以夜间不易入睡为主,伴心悸、乏力、纳差、头晕、多汗。2周前上述症状逐加重,甚至出现彻夜不寐。中医症候:神清,精神差,以失眠为主症,伴心悸、乏力等,胃纳差,二便无殊,舌淡少苔,脉沉细。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安神,拟方:白术18 g,茯神18 g,黄芪18 g,龙眼肉18 g,酸枣仁18 g,党参9 g,木香9 g,远志3 g,炙甘草6 g,煅龙骨30 g,夜交藤30 g。服7剂后,患者复诊,诉心悸、乏力、纳差症状较前好转,失眠情况无明显改善。遂从患者夜间不易入睡角度入手,考虑营卫不和,阳不入阴,治以调和营卫,拟方: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6 g,大枣6 g,酸枣仁18 g,茯神18 g,熟地12 g,制黄精12 g。2周后,患者失眠好转,伴随症状明显减轻。

按: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忧思劳倦日久,伤及心脾,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不寐、心悸;脾虚生化乏源,故乏力、纳差。遂以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以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以茯神、远志养心安神等。然患者服用7剂后,失眠情况无明显改善。遂从营卫角度分析,患者劳倦日久,营阴亏耗,营气虚弱,卫气不能随营气行于阴分,陽不入阴。遂以桂枝助卫阳,芍药益阴敛营,营卫同治,相辅相成;生姜、大枣补脾和胃,益营助卫;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熟地、制黄精补精滋阴。

6 结语

卫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皆有重大影响。卫气充盈,人体抵御外邪能力强,不易患病;卫气虚损,营卫不和,百病始生。卫气的临床分型并不复杂,但卫气的生成与运行与五脏皆有联系,且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卫气角度治疗白细胞减少、心悸、不寐等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我们通过学习历代医家经验及分享个人治疗心得,希望能为卫气理论的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秀玉,郭义,郭永明. 试论卫气的科学基础[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2-14.

[2] 刘伟,宋霄霞. 从中医经典探析卫气的生成与功能[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2,27 (5) :576-577.

[3] 泰树仙,严继林,戴慧芬. 营卫实质再探[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7-8.

[4] 陈萌,王庆国. 卫气的实质与医学意义[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8):501-502.

[5] 周晓平,杨进. 从气象医学理论探析卫气的实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259-260.

[6] 李虹,张蓉蓉. 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杂志,2015,56(4):338-341.

[7] 林绍基. 试论中医免疫系统──对营卫气血的再认识[J].天津中医药,1997,14(2):82-85.

[8] 章恪. 卫气—免疫细胞的中医表达形式[J]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3):3-4.

[9] 高雁婷,邵科钉,沈一平,等. 玉屏风胶囊辅助治疗气虚型白细胞减少症40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607-609.

[10] 潘小平. 超微玉屏风丸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气虚型白细胞减少症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 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11] 秦学娟.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6):91-92.

[12] 葛延全,单传英,芦红. 桂枝汤加味治疗心悸验案[J]. 广西中医药,2002,25(6):38-39.

[13] 王文卢,唐芬,赵天君,等. 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失眠的病机及治法[J]. 四川中医,2018,36(7):26-28.

[14] 彭玉娟,周慎. 周慎从《内经》卫气运行理论治疗失眠症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21-22.

[15] 李希民,李欢,侯江红. 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264-265.

[16] 崔秀丽. 桂枝汤治疗失眠一得[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5):431.

[17] 徐文江. 从中医角度认识再生障碍性贫血[N]. 中国中医药报,2018-04-19(004).

[18] 夏小军,段赟.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思路与方法[J]. 西部中医药,2016,29(8):40-42.

[19] 左祥宇,王爱迪,刘宝山.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分析[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4):248-250.

[20] 陈涛,沈一平. 桂枝汤原方临床运用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9):654-656.

[21] 徐奔,向航. 从“调和营卫”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自汗患者的临床观察[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 23(1):50-51.

猜你喜欢
心悸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