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死亡教育培训I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2019-04-26 10:06黄昆李露张露青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习护生调查分析

黄昆 李露 张露青

【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死亡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为学校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7名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问卷总分为(38.7±6.35)分,条目总均分为(3.87±0.63)分。结论:实习护生死亡教育培训的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理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

【关键词】死亡教育;实习护生;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本科护理专业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YB2017114)。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衰老和死亡随之而来,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加剧[1]。但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对死亡采取否定、回避的态度。崔以泰等[2]研究表明,国人对死亡有很高的排斥性,因此在面对死亡时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在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时不知道如何帮助其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从而降低了病人的临终生命质量。护理人员是临终关怀团队中的核心成员,而实习护生是护士的后备力量,我国的死亡教育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护理学专业只是在护理伦理学、基础护理中涉及,而且课时有限(累计3~4学时)[3]。由于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死亡情境,其体验会比在校学生更加深刻,故本研究主要对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进行现状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在校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8所教学医院,其中7所三甲医院,1所三乙医院,共308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均为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学或专科(不包括5年一贯制),实习时间大于6个月。

(二)调查工具

1.实习护生一般资料问卷。在系统地回顾文献基础上,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实习护生一般资料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来源、是否单亲家庭、家庭所在地、有无宗教信仰、自觉身心状态、接触与死亡相关情况等。

2.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该量表由中国台湾颜淑慧[4]编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Cronbachs α系数为0.95。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需要,2分为不需要,3分为一般需要,4分为需要,5分为非常需要,得分越高说明受试对象对死亡教育的需求程度越高。

(三)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讲解后发给护生,不记名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66份,回收36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7.5%。

(四)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25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构成比和标准差进行描述。

二、结果

(一)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

(二)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得分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57名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问卷总分为(38.7±6.35)分,条目总均分为(3.87±0.63)分,对条目均分进行排序,见表2。

三、讨论

本研究中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量表的总分为(38.7±6.35)分,条目总均分为(3.87±0.63)分,且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实习护生死亡教育培训的需求处于较高水平。

排名前三位的条目是“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配合相关教材,让学生对死亡问题有进一步思考、讨论及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处理有关死亡所引起的情绪问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为死亡教育可以协助我对死亡有正确的了解”,说明大部分实习护生非常认可死亡教育。认为在实习前就应该开展死亡教育,应该有专门的死亡教育的培训教材,而且应该多给学生们讨论的机会,使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待死亡的看法。死亡教育可以协助他们更了解死亡,并且在遇到死亡情景時,能够帮助他们处理死亡引起的不良情绪。但由于我国死亡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5]。目前并没有统一的、针对各个专业的死亡教育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6]。很多学校采用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死亡教育,大多数医学及护理院校并未单独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仅将其通过“临终关怀”等形式呈现,可是专业课并不能代替死亡教育课程[7],选修课的形式不能覆盖所有学生,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益;开展死亡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次调查显示,仅有46.5%的实习护生曾经接受过死亡教育,可见,死亡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还未被普遍认识到。很多研究都证明,死亡教育能够帮助护生建立科学的生死观,正确处理死亡引起的负性情绪[8-10]。提示护理教育者在开展死亡教育时,可以针对护理专业,开展死亡教育的教材建设,并采取病例讨论、PBL等多种学习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交流。

排在后三位的是“我希望获得更多有关死亡教育的资讯”“我认为学校应该实施死亡教育”和“我认为本科护生应该接受死亡教育”,显示了实习护生对死亡教育需求的矛盾性,说明实习护生虽然认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渴望接收死亡教育的培训,但自身从根本上不太愿意去接纳死亡教育。这可能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对待死亡的避讳态度有关。本次调查显示,在家庭中能够公开谈论死亡的只占到36.4%,而我国多数医学护理院校对学生都采取“重生避死”的教育方式,多传授学生医学挽救生命的正面知识,很少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有限这一现实情况,不平衡的教育方式可导致护生缺乏应对死亡的心理准备[7]。这启示我们,死亡教育应该尽早开展,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参观访视(如安宁病房),鼓励护生进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死亡教育,让护生进行体验,从而增加护生对死亡的了解,消除恐惧感,使临床实习遇到死亡情境时,能够坦然面对。

【参考文献】

[1]陆杰华,张韵.转型期中国死亡社会学的思考:现状、进展与展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6):67-74.

[2]崔以泰,黄天中.临终关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80-281.

[3]沈峰平.护士死亡教育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颜淑慧.台湾地区护专学生死亡态度与生死教育需求之探讨[M].嘉义:南华大学出版社,2002:127.

[5]黄丽群.本科护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认知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11C):4158-4159.

[6]唐孟言,李晓玲.护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9):2346-2349.

[7]唐孟言,李晓玲.本科护生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7):539-541,560.

[8]王艳.死亡生死教育对本科护生生死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6):61-67.

[9]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223-229.

[10]张慧兰,王丹,罗羽.军医大学医学生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1):63-67.

猜你喜欢
实习护生调查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