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在建筑公共空间中的表达研究

2019-04-27 01:41薛丽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表达造型体验

薛丽雯

摘 要:建筑的公共空间少有纺织材料参与,然而,富有艺术感的纺织材料设计会为建筑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通过对纺织材料与纤维艺术在空间中展示的相关设计与期刊等研究与学习,以案例《我们将去往何方?》装置展览为主要对象,并以横向与纵向相关案例进行类比,举例该展览艺术家同类型作品以及其他运用类似纺织材料的作品,并从该纺织材料设计的造型美感、给人的情感体验、与整体环境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进行详尽评论与分析。文章仅作为建筑公共空间中纺织材料艺术表达研究的一部分,后续亦不断补充完善,提供更为全面或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艺术表达;环境;设计;造型;体验;纺织材料

建筑的材料为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持久性等则多以硬质为主,尤其是在建筑公共空间中,也多以冰冷的姿态呈现,然而纺织材料在其中的运用则为建筑增添了更多性情。本文将以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于2017年在法国巴黎乐蓬马歇百货公司展出的作品《我们将去往何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评论,同时结合相关案例与艺术家的背景综合研究。

文章通过展览作品《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造型设计表现手法,对观展者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整体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该艺术家的这件作品也不仅仅是普通的观赏型装置艺术,它使人们身处其中,获得浸入式的体验,而这也更需要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对原始建筑进行考虑,这样的艺术表达也给纺织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增添了多样的形式。

一、造型艺术

《我们将去往何方?》这件装置是艺术家盐田千春①的作品,而提到她便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位同样来自日本的以画波点出名的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②(Yayoi Kusama)。她们作品都十分具有冲击力,且她们都抓住了一个看似微小的东西进而无限重复放大再以此构造出舒适且吸引人眼球的作品。她们的作品表达着自我与看到的世界,将自己的心灵之感给予作品,由观赏者感知、体会。然而,盐田千春与众不同的是她的多数作品都选用了纺织材料作为主要元素,并尝试将其与建筑相融合,营造出一个新空间。

(一)色彩選择

由一楼中庭向上仰视装置《我们将去往何方?》,可看出其中选用大量白色纺织材料与少量黑色骨架和其他线条组合,与商场的白墙和黑色栏杆颜色上相呼应,整体感觉清爽又协调。这件装置位于建筑公共空间的中庭,白色纤维透过顶光的照射整体显得通透,丝毫没有压抑感。此外,这件艺术品的白色也可能与代表着艺术家的情绪与表达的情感有关,如若置身于其中也能感受到白色给予人们的纯净、安宁之感。

艺术家盐田千春在之前类似的展览中使用的颜色多以红色和黑色为主,由她的言词得知,红色意在表现她的忧愁和不安,而黑色则会用在她面临恐惧时。可以看到她过去的作品,装置逐渐蔓延空间,充满力量,从中也确实能够感受到艺术家表现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会逐渐影响到身处其中的观众。

同样采用线作为元素制作作品的还有美国艺术家Gabriel Dawe ,他的作品利用彩色丝线制作装置艺术,色彩多样,运用渐变的色彩则更显活泼与时尚。同类材质,暂不考虑形态,单关注色彩,也可发现《我们将去往何方?》与盐田千春其他纤维作品给人带来的不同情绪与个性,由此,可以看出色彩在艺术创作与设计中的重大作用。

(二)形态表现

该作品中有共150艘形态各异的小船,以一种抽象又特别的方式进行塑造,悬挂在法国巴黎的乐蓬马歇百货公司中庭上空。这些船的形态看似随意自由,但在排列和整体构造上却井然有序且有一定的规律。站在建筑的中间楼层像中庭看去,便可以看到黑线纵向垂落,黑色骨架围成各异的船的形状,白色纤维织成船身,总体构图和谐又富有情绪。小船的构图形式高低错落,而船头均稍稍向上,向着一个方向,将艺术家意图表现的“希望与未来”由整体形态得以恰当呈现。

走近便可以从数条黑色的经线中看千奇百态的小船,亦是别有一番风味,船身不仅有包裹式的纤维形态,也有条条纱网垂落组合排列的形态,统一中又富有变化。该展的另一分展 《海洋记忆》,更能体现出艺术家设计时对于空间整体的把控,其材料的透气感与数个洞口的内外贯通将其打造成一个半封闭空间,其整体形态不由让观展人仿若自己置身于“盘丝洞”中。自由艺术感的动态设计有其具观赏力,因此,这也形成了艺术家特有的体验式作品,而这种设计也为纺织材料在建筑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达提供了其中一种较好的方案与设计理念。

(三)材料运用

该装置中运用了白线、黑线、黑色金属骨架等材料,硬质材料来支撑其形态,架起骨架,软质材料呈现柔软、自由的特性,赋予血肉和灵魂。艺术家曾说运用线编织的状态像是编织着一个宇宙。而对于这些材料的运用,尤其是其中的主要材料,即纺织材料中的白线纤维,它给予了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建筑公共空间的使用也形成刚柔并济、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赋予建筑自身的血肉的个性,这种个性便来自于纺织材料在这个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情感体验

(一)文化内涵

艺术家来自的国家日本与展品所在的国家法国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细致、仪式感、自由、优雅、时尚、浪漫、随性等等均在这件展品中得到显现。来自日本的细致与仪式感可以从作品选用的材料线、纱与制作手法编织、垂落,以及大体量空间的布置、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中体现;而法国的自由、优雅、浪漫、随性也可从作品选用的白色、黑色,抽象的形态设计、制作方式中的自由、艺术感等中表现。这是笔者从作品中读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此外,从空间、造型等设计构造中展现的作品理念“充满希望与人文主义关怀的现在与未来”中也可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存在的相似的美好愿景。

(二)观展心理

由第一部分关于造型艺术的介绍可以得知色彩、形态、材料等对作品的影响以及艺术家表达的情绪,而作为观众身处于其中,从外在设计与空间体验上也能多少体会到艺术家给予作品的情感以及由各自内心不同的空间体验。艺术品赋予的人文希望与美好未来的寓意,使在其中经过装置的人仿佛开展了一次奇幻之旅。

然而,由于装置采用的纺织材料白色线组成的形态较为多样、自由,有些纤维会出于基本形态,杂线伸出,使观展的整体感觉上稍显杂乱。且黑色经线使用上也有利有弊,线的柔美自由感使人放松,但由于该装置尺度大,线存在的弱次序感给人的感受又会放大,更容易影响到整体建筑的稳重与整洁。

三、整体环境

(一)建筑空间

该建筑为商业空间,其公共空间又具本其有身的特性,灯光照明敞亮,周围声音相对较嘈杂,而将这样一件由纤维线组成的艺术品放在此处,像是空间场景的另一种表达。第一部分中对于该装置的外在设计分析使我们了解了它色彩与建筑的和谐设计,而造型中“小船”“盘丝洞”不仅提供了造型美感的视觉体验,也营造了一个半封闭空间,使展物区内与展物区外的商场构建一种巧妙的联系。第二部分中由观展者心理而产生对艺术家设计的分析,可见在设计时需良好地把握纺织材料所占建筑公共空间的比例,合理的分配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商场的人

鉴于该场所为空间,人们处于建筑物内的这块区域是会存在一定的拘束感的,这也为纺织材料的选用与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线与纤维织物的材料运用以及营造的半遮挡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

此外,在法国巴黎乐蓬马歇百货公司中流动的人,打扮以白领风格居多,其中黑色西装白色衬衫为白领阶层标配。白领拥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将展览置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可以带给他们工作、生活多样的体验,而即使商场中的人群穿着华丽多彩,该装置的黑白搭配也能和谐巧妙地融合在该场所之中。

(三)空间体验

造型中“小船”空间、“盤丝洞”都使观展者获得一种浸入式的艺术体验,“浸入式”体验由于对人们的强烈感官刺激与营造的身临其境之感已成为当下较为主流的元素,不由想起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3],走到的每一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场景,仿若平时生活中的视角来观赏,而这件装置作品同样也利用大空间尺度以及半包围的空间营造出观展的丰富变化的视角。试想进入这个装置内部以生活的视角观察这个艺术品, 自然与上帝视角看作品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感官刺激也更为强烈,也就更利于作品寓意的表达。

四、结语

《我们将去往何方?》装置在造型的表达上富有艺术感,浸入式的体验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冲击力,但在细节感受上对于纺织材料运用、在公共空间的秩序感与艺术感以及其占整体建筑的空间比例还需平衡,否则纺织材料的柔和与个性化反倒会造成混乱的不良效果。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总体把握还是相对良好的,在保证寓意、个性化的前提下将视觉美感、空间体验很好地运用。

艺术的表达亦不能忽视其在建筑空间中的整体效果这一尤为重要的一点。具体而言,在纺织材料运用于建筑空间中时不仅要关注它个体上的造型、材料、图案等形式,也需考虑它对人的知觉、情感的影响以及对建筑整体的综合效果。

注释:

①1972年出生于大阪,现在工作生活在柏林。1996年从京都精华大学油画系毕业以后,她搬到德国,师从Marina Abramovic。作品包括装置、行为、录像。

②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日本东京。她曾与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克勒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一起联展。

③Punchdrunk的作品《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以黑色电影的视角演绎了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观众们随着自己的步调穿梭在这个史诗般的故事中,自由选择他们想去哪里以及想看什么,每一位观众的体验历程都是全新的。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2]黄丽娟.当代纤维艺术探索[M].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7.

[3]赵魏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5]RICHARD L G.视觉心理学[M].翟锦春,张芬芬,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权有限公司,2006.

[6]杨晓倩.纺织材料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研究[J].染整技术2017,(12).

[7]刘华.色织物的色彩空间混合效应设计思考[J].江苏纺织2005,(11).

[8]赵岳峻,杨柳.织物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染整技术,2017,(8).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表达造型体验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钢琴演奏的音乐控制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