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

2019-04-27 01:40张振华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桥梁道路施工

张振华

摘要:加强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

引言

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更为完善,随着城市立体交叉的快速推广,逐渐出现更多道桥工程。基于道路桥梁连接部位由柔性转为刚性的特殊性,为减少各类质量隐患的存在,必须要提前做好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制定科学性与规范性较高的施工方案,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每道工序实施的规范性。

1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

1.1搭板法设计不合理

一般来说为了更好的防止桥头跳车问题的发生,工程中的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常常会选择搭板法,这种方法对于保持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平稳过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中的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常常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完成过渡,使得连接处更加平整,目的在于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的问题。然而事实是当实施了搭板法之后,桥头跳车的问题依然常常发生,甚至会由于跳车严重而导致搭板的断裂,这种问题的发生无疑加大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值得重点关注,并采取更加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来获得更好的道路安全性。

1.2边坡防护措施缺失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沉降,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就是边坡水毁。道路和桥梁要想不受到洪水等灾害的影响,就需将边坡防护措施落实好。在日常施工时,受设计和施工不合理的影响,边坡防护措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这就使得在雨水和河水的猛烈冲击下,路基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给人们的正常通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3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不当

分析现有路桥建筑现状的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处理不合理现象在国内同样比较普遍。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勘察工作不深入、不充分,未能准确掌握施工地段软土地基的理化性质及其分布范围,软土地基处理不科学的现象由此形成,从而对我国路桥工程项目设计图的合理性、科学性产生影响。其二,施工处理技术缺乏科学性。正确的施工处理技术要求:必须和施工部位客观状况相结合,将各种干扰因素全面考虑在内。而我国路桥设计施工时并未能有效执行这一基本原则,存在明显的抄袭现象,即将其它地域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于各类不同的施工项目之中,路桥连接部位位移、不均匀沉降等现象发生频率因此比较高,连接部位平整度也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2道桥梁连接部位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

2.1科学设计施工方案

所有施工作业的开展,均需要有设计方案作为依据,为每道施工工序提供技术指导,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提高最终质量,减少质量隐患的存在;杜绝无图施工、盲目施工。由此需要提高对前期方案设计的重视,基于道路桥梁连接部位特征以及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设计工作,科学选择处理方式,并控制好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作业可以维持在最佳状态。另外,还要贯彻技术较低策略,制定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现场管理,以免因为技术操作问题而遗留下质量隐患,以及安全事故,确保连接部位施工效果达到专业标准。

2.2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结构设计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桥梁为混凝土结构,道路为沥青混凝土结构,二者的结构不同,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柔性与刚性,二者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缓和适度,降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沉降的幅度。由于道路与桥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车流量较大,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3土工格栅设计

设计土工格栅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散连接处的压力,使受力方向改变,从而有效解决连接处的沉降或变形,使道路与桥梁之间路段的过渡更加顺畅、安全。具体来说,设计土工格栅的重点与难点就是土工格栅的设计方案,由于在全面考虑到具体施工对象的受力情况,因此需要对施工地的勘察数据进行严格、精准的控制,这样才能为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提供保障。一般情况下设计土工格栅是为了利用其优良的弹性来控制连接处的变形,因此要注重地基处理(特别是软基处理)、填土材料、道路荷载、地基自重等精确数据,执行严格的设计流程和标准。

2.4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过渡缓和设計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过渡缓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应用质量,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保证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中细节的处理质量,开展加固工作,将加固重点放在桥台基础以及边坡加固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路基的地质、材料以及长度等展开科学设计;②控制沉降情况,在此过程中的重点设计内容是台背填筑材料的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沉降度较小以及强度高的材料。

2.5路与桥梁连接处软土路基施工

软土路基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展开地基勘察,了解其中布空孔密集程度制定的是否科学,同时采用碎石震动、排水固结以及换土的方式展开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路面处理。这种软地基处理方式能够降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沉降情况,最终达到提升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质量的目的。

2.6搭板施工控制要点

搭板作为最为常见的路桥连接部位施工方法,为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提高路基整体强度与稳定性,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每个细节,保证各项参数与设计一致。要综合设计方案与现场,确定搭板长度,一般情况下大中型桥梁搭板长度为8m,小型桥梁搭板长度为5m,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搭板长度,争取有利消除基础沉降问题。另外,路桥连接部位避免处理的过于整齐,可将切缝部位处理成坑坑洼洼横向缝,提高连接部位牢固度,减少开裂情况的出现。并且要及时对接缝部位的杂污全部清除干净,然后施加作用力按压,提高路面平整度与稳定性。

2.7优化边坡防护工艺

提前结合现场做好边坡防护设计,从边坡防护与管线防护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边坡防护。根据桥梁下河流流量以及汛情实际状况,采取可靠措施对堤坡与边坡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提高边坡结构对水流作用的抵抗能力,同时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结构性能降低。另一方面,管线防护。即在进行道路桥梁连接部位施工时,要对现场地下所存管线项目进行全面勘察,尽量避免与其他专业产生交叉作业,同时也要降低已存管线对路基结构性能带来的影响,确保连接部位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关部门需要时刻监测回填土的质量,如果在监测时发现异常现象,需要及时找出异常原因,必要时需要重新施工。现如今,国内道桥建设所采用的监测方式大多数都是超声监测。以往的经验表明,监测的重点需要集中在桥台软基位置,软基的处理一方面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保证在出现大规模降水时能够及时的排水,减少路面桥梁的积水,避免路面渗水。

结束语

通过研究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设计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质量,同时还能保证道路、桥梁的整体应用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研究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施工,能够为今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伟.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

[2]李力.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

[3]李磊.试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J].江西建材.2016(03)

[4]王一.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10)

(作者单位: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

猜你喜欢
桥梁道路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道听途说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