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实施分因素分节点躺井控制策略

2019-04-27 01:40孙海洋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油井

孙海洋

摘要:分因素、分节点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原理,横向上把我队延长检泵周期这一工作划分为地层、井筒、日常维护及管理等若干系统,成立相应的系统管理组;纵向上,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将重点、难点等关键环节确定为管理节点,并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节点。由于油藏地质构造、储层发育不同,原油物性差异大,油稠、偏磨、腐蚀、结蜡、出砂现象并重存在,油井的管理难度比较大,躺井日益加剧,躺井不但缩短了油井检泵周期,更是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并且会由于躺井作业而带来压力波动一系列的地层问题,是制约原油上产的“瓶颈”,所以控躺井、延长检泵周期,历年来都是采油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低渗油藏;油井;检泵周期;躺井控制;分因素分节点管理

通过分析研究区目前在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延长检泵周期划分为地层、井筒、日常维护及管理等若干系统。根据油井躺井分为四个管理体系,每个系统成立“系统小班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体制上,实现了专项专人负责,实行专业化管理。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节点。分因素、分节点管理的应用,在延长检泵周期上取得良好效果。

1 分因素、分节点管理方法提出的背景

1.1 生产任务的需要

所采区块随着开发的深入,含水上升,泵挂加深,井筒状况复杂,偏磨腐蚀加剧,结蜡结垢等影响,躺井率上升。作业占产也逐年上升,截止至2015年底平均检泵周期588天,躺井率6. 5%,躺井占产1675吨,严重制约了原油产量。

1.2 地层的需要

躺井井次上升,导致对油井进行施工作业频繁,极易导致地层压力波动,从而导致出砂。同时作业施工过程中,作业洗井以及其他措施易导致影响地层物性而使油井出现异常。

1.3 日常管理的需要

日常管理中,对油井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热洗加药过程中,因实施不当或者未落实,也极易造成作业躺井,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油井各个状态的一套管理方针,方能把油井的日常管理做好。

2 控制躺井、延长检泵周期主要做法

2.1 分因素、分节点管理的概念

分因素、分节点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原理,横向上把我队延长检泵周期这一工作划分为地层、井筒、日常维护及管理等若干系统,成立相应的系统管理组;纵向上,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将重点、难点等关键环节确定为管理节点,并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节点。

2. 2分因素、分节点管理具体做法

2.2.1建立目标体系,做到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方向。

分因素、分节点管理首先必须确定主要目标方向:即是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建立运行体系,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根据油井躺井分为四个管理體系,每个系统成立“系统小班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体制上,实现了专项专人负责,实行专业化管理。然后将每个系统内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管理节点。同时构建起目标、运行、责任、考核“四个体系”,使每个节点成为管理的目标点,下表即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四管理系统和20个节点。这四个管理体系之间协调统一、配套联动,各级节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了工作系统化、系统工作节点化、节点工作目标化。今年为延长检泵周期,根据井况制定了新的“热洗加药计划”,整个制定过程中,都采用分类节点管理方法制定:即首先由地层管理小组对每一口油井的井史资料、地层物性、产出液性质及动态资料等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根据区块分类,找出各区块油井井筒存在的主要原因(腐蚀、结蜡、油稠、结垢、出砂),再由日常管理小组根据分类的资料,区块性的制定粗略的区块性热洗计划,然后根据地层小组给的产出液性质制定加药计划。然后结合井筒管理制定合理的热洗加药计划。然后由监督管理小组监督日常管理小组把热洗加药工作按计划实施。

2.2.2 建立责任体系,做到全员参与、尽职尽责,同时完善培训体系,提高职工业务能力。

培训中结合控躺井知识,使职工养成在日常维护中考虑到油井的生产状况,而避免日常维护工作不当而造成躺井。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监督管理小组依据各系统各节点特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坚持不定点的动态考核机制,从而加大节点的控制力度。同时定期对各系统管理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工资及评红旗班组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保证整体工作精细高效运行。

2.3 工艺解决措施

(1)对泵效低、系统效率也低的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措施:①单纯由于地层供液不足造成泵效低,系统效率低的井有占总井数的 15.1 %。需要调参的有3井次;②受气体、砂影响造成产量低、泵效低、系统效率低的井有占总井数的 7.1%,采取防气、砂措施;③存在液面不准造成系统效率偏低的井,占总井数的 4.1%;④泵漏、产量低导致效率低的有,占总井数的23%,下步采取检泵;⑤管漏导致系统效率低的有7口,下步检管;⑥受偏磨影响影响造成泵效低井有16口,是造成躺井增加的主要隐患,是重点分析目标。

抽油杆与油管间的相对运动是发生在冲程范围内的往复运动,运动通常在 1.5m/s 以下,属于低速运动,在此范围内如果发生杆管间的接触,则将产生摩擦现象,即杆管偏磨。大量的研究表明,螺杆泵井产生偏磨的原因主要有井深结构不垂直、油管弯曲、含水率高和质量偏心等因素。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已成为制约采油工艺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了延长深抽井的免修期,研制了适合偏磨严重的支撑式弹性扶正防偏装置和抽油杆超强度复合防磨接箍。(1)支撑式弹性扶正防偏装置。支撑式弹性扶正防偏装置从沟槽处卡到抽油杆本体上,旋转上、下支撑体,拧紧上、下支撑体的联结螺纹,并使上、下沟槽成一定角度,然后随抽油杆一起下入油管内,抽油时支撑体外的摩擦块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支撑在油管内壁上,使支撑体相对油管内壁不动,同时使抽油杆杆体处于油管中心,如果抽油杆相对油管中心发生偏移,支撑体相对抽油杆杆体滑动的同时,给杆体一个强制居中的力,同时由于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抽油杆接箍外径,因此抽油杆接箍不会和油管内壁发生接触摩擦,防止管杆偏磨。支撑体内圆面抛光处理后防腐处理,摩擦系数大大减小,其耐磨性能大大提高。由于支撑体和抽油杆杆体之间设计了合适的配合间隙,在抽油过程中不会发生摩擦副卡死滑不动的现象。同时由于支撑体的硬度小于抽油杆杆体的硬度,基本不会损伤杆体。(2)抽油杆超强度复合防磨接箍。抽油杆超强度复合防磨接箍是在抽油杆 II 型节箍上浇注一圈耐磨防腐非金属复合材料,在抽油杆发生偏磨时,非金属部分与油管内壁接触,摩擦系数小。耐磨材料选用进口尼龙,经过改性,具有超强耐磨功能,耐磨性能是普通抽油杆接箍的 11 倍。在完井下抽油杆过程中,根据油井管杆偏磨情况,把该装置与抽油杆连接在不同位置一起下入油管内。

3 效果分析

实施分因素、分节点管理,激励各系统管理组紧紧围绕延长低渗区油井检泵周期的重点划分节点,确定目标,从而不断的经过实践来优化节点工作,使平均检泵周期由588延长至609天。躺井占产也由去年的1675吨下降至1541吨。通过分因素、分节点管理,延长检泵周期的同时,提高了对油井生产的管理水平,带动各单元的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注采比由0. 36提高到0.66,平均泵效由30.6% 提高到了35.8%。

参考文献

[1] 改善商河油田油井供排关系,延长检泵周期[J]. 蒋小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24)

[2] 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的探索[J]. 汪洋.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0)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东胜公司)

猜你喜欢
油井
捞油井捞油周期优化与捞油管理研究
掺水抽油井产量标定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
掺水抽油井产量标定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
反复见水井的治理措施
油井求产定压阀的研制与应用
油井远程夜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分析
基于Qt的无线油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采油厂修井队三位一体促生产
基于ZigBee的油井载荷监测系统设计
油井专用钻头设计技术发展及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