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教育进入小学语文课堂

2019-04-27 01:40吴从川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吴从川

摘要:语文是一门被广泛应用的学科,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锻炼,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学习不单单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帮助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学习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英语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对于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锻炼都能通过语文能力的增强而显现出来。小学语文同时也是当代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基于语言学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的语文教育也是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的教育,而最基本的知识同时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所以当代的语文教育是来自于传统中国文化,而应用于现代化的生活当中,要学习好小学语文课程,就更应该多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进入课堂

引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沉淀才形成今天的文明,要学好小学的语文课程,更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当必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从道德,思想,底蕴,能力,思维等方面的传承,让学生们掌握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新课改同时也是十分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通过传统文化能够更加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关于能力的培养,所以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值得进行推广的。

1.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进行语言的学习的同时,要对其国家的文化有了解,同时我们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炎黄子孙掌握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相当有必要的,更能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1.1道德的传承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的传承是我们首要传称的,从儒家的孔孟之道就注重对于道德的培养,“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所以,传统思想是注重道德的培养的。

1.2文化精神的导向

文化传统的价值效用在现在文化成员头脑中总的观念反映,文化精神的一大侧面。文化传统的价值效用与不同阶级、阶层、集团的文化成员的不同价值需求心理的种种对应,形成种种分歧的传统文化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有着深邃辨证精神的范畴。

1.3文化思想的指引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们应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2.如何把传统文化引进小学的语文课堂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在此做以下几点的阐述。

2.1全民学习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带”进课堂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也是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建立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全民下的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教学工作中,要在全员学习的同时做到真正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课前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给学生们讲解一到两条的《论语》知识,真正的能把传统文化“带”入学生心中。

2.2重视传统知识的传播,利用课程进行竞赛

重视传统知识的传播,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时刻体现着,首先教师就要要有一颗传递传承文化之心,时常把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当中,利用学习的生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拓展几个成语,同时把成语的故事也传播给学生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和动脑的能力,通过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对于“晨”字给出解释,并且教会学生“晨光熹微”,成语,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更加的了解,并且解释“晨光熹微”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让同学们能够更多的掌握传统文化,而且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多民族团结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精神。可以固定在每周五的时候组织学生们进行成语接龙的比赛,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同时能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

2.3建立兴趣小组,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小学的课本设计也是充分的证明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课本中有许多古诗词的课程章节,利用学习古诗词的课程,再一次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古诗词虽然在读起来的时候有些不知其云的感觉,通过给学生讲解时代,作者背景,以及诗词所表达的含义的时候,学生对于时代是憧憬的,希望自己就在作者的朝代,逐步建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建立兴趣小组,让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小组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生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建议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诗词大会,充分的利用学生的上进心理积极参加活动,更能掌握更多的传统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2.4对于祖国山川的热爱更多的去了解到祖国

在学习四年级的课程中,有《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等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的景象,悠长的历史,从而引起学生对于中国的历史的探索,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都会起到积极的意义,中国是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对于历史的沉淀,学生对于祖国山川的热爱更能探索出更多的名胜古迹,在课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5多方位的配合,引导学生探索中国的传统魅力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对于更多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例如,在家庭方面,可以多教一教学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的认知和节日的由来,以及节日的习俗,通过学校方面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冬令营或夏令营,去探究更多的中国传统,在游玩的过程中,既能了解旅游胜地的由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种种活动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们更多能力。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对学生的道德,思想,精神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传统知识,不但丰富了自己,更是迎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工作,所以,在小学阶段实施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小波.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2015(8):45-45.

[2]彭菊花.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 理论月刊,2015(1):60-65.

[3]王一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弘扬传统文化[J]. 出版参考,2013(9):3.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