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间,笔绽风华

2019-04-28 06:34雨葭
收藏·拍卖 2019年3期
关键词:笔筒毛笔

雨葭

笔,居于文房之首,是文人精神流动和永生的桥梁。正所谓“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古代文人对毛笔的爱护和照顾已经到了一个极致的程度,由此创造和发展出来的笔用类器物更是琳琅满目、精妙绝伦,实在令人不得不为先贤的匠心和智慧击节赞叹。且让我们一起微染墨香,择其精粹,摩挲把玩。

笔有凌云意纵横

《释名》里说:“笔,述也。述而书之。”其意为毛笔是一种写字的工具。从一部分出土的甲骨文判断,中国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形态的笔。到春秋战国时期,笔已经十分普及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例如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笔”的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毛笔的款式众多,长短粗细不一,笔毫的种类也是很多,主要有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等。传统竹笋式笔毫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粗,形如笋状,落纸凝重厚实。兰花式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似含苞欲放的玉兰,给人以秀美之感。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有的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收藏品。

而笔中尤以宣笔、湖笔及宋笔为名家。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的第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柳公权、苏东坡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代以后,湖笔逐渐取代宣笔,并传承至今。我国历史上除了宣笔和湖笔外,四川乐山市的“宋笔”也值得提。乐山,古称嘉州,九百多年前,因为苏东坡、黄庭坚的青睐,嘉州宋笔名扬天下。千年宋笔传到今,著名画家徐悲鸿于1 937年题下了“嘉州产名笔,工艺甲西南”的赞语。

巧极匠心的笔类器物

文人的案头除了一支毛笔以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如笔筒、笔架、笔床、笔掭、笔插、笔洗、笔挂、笔船、笔屏、笔海、笔帘等,以下仅介绍几例。

笔觇也叫“笔舐”“笔掭”,是古代文人书案上的重要器物,但近代开始已经不常用了。可以说,有毛笔书写开始,就必须要掭笔,掭笔先用绢布、纸、砚台,后来慢慢发展成笔觇。到了清代笔觇的材质由陶瓷、玉石类,改变成更具有应用功能的砚石,造型也由原先的花色浅碟状,演变成不事雕琢,打磨细腻的砚式素面状。传世的笔掭以玉瓷居多,一般是叶片造型。木制的笔掭用料考究,雕刻精到,也颇受藏家欢迎,常能拍出高价。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书画中在构思或暂息时借以置笔,以免毛笔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笔架的材质一般为瓷、木、紫砂、铜、铁、玉、象牙、水晶。其中实用性的笔架以瓷、铜、铁最为普遍,观赏性的则以珍贵木材和玉制作的笔架最为典型。从样式来看,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笔挂是用竹木制成的架子,两边有柱子,高一尺余;上面有横木,宽亦一尺有余,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挂也有制成圆柱形的,圆顶,笔挂在圆顶周边上,很方便。笔搁是搁笔之物。根据不同形状,亦称笔枕、笔山,也有称笔床,清朝还出现了笔船。

笔洗是毛笔使用后用来洗涤余墨的工具,形状造型多样,但以深海碗状为主。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贝壳、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笔洗造型和装饰也极其丰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桃式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端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如葵瓣洗通体呈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如蓮花笔洗器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

笔筒出现的时间较晚,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清之物,宋元笔筒传世较少。宋代的笔筒以陶瓷笔筒为主,样式也大多简单。到了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明末,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乾隆时期著名竹刻家周芷岩制作的黄花梨竹石大笔筒,色泽浓丽,细洁光润,莹美如玉,包浆沉稳明亮,是传世笔筒中的经典之。

汝窑笔洗

笔洗,被称为文房“第五宝”,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尤以汝窑出品的笔洗最为珍罕。此汝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型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臻善,几近完美,当属汝官瓷之范。与南宋杭州官窑瓷相异,汝瓷特征极为明确,其釉色仍有多样变化。

炉钧釉笔掭

炉钧釉笔掭发色均匀,作葫芦形,下部贴饰葫芦藤叶,彰显雍正朝创新之炉钧釉器的成熟发展。雍正帝诏命复作制瓷古法,历代名瓷中宋明钧釉尤受青睐,为求尽善尽美,甚至派御窑厂匠人赴河南钧地学习。齐力之下,终发展出多类紫调釉彩,如窑变釉及翠蓝色密布斑点的炉钧釉。炉钧釉属双色釉技法,于已施蓝釉之器身,吹喷松石绿釉于上,已达到烧造后细密麻斑的效果。炉钧釉以低温于炉中烘烧,故得其名。早期炉钧釉例,常见釉面不匀及流敞,如现例之雍正器可说极为稀少。此件葫芦洗可见雍正朝工艺品之精髓,看似简素,却是匠人巧思高技之结晶。

紫檀笔筒

此笔筒器表满浮雕鱼龙海兽图像,最引人瞩目的主角是气势慑人的二龙。二龙各自盘踞在椭圆形状笔筒较宽的面。龙首丰颐而突出,长喙巨开,脑后鬃鬣分为两股向外奋张,神态威猛有力,成功地表现巨龙扭身转首,仿佛要破壁飞出的瞬间姿态,可说是整个浮雕最精彩之处。此笔筒的口沿有圈“百宝嵌”的镶嵌装饰,系以螺贝、宝石等为材料,并且错银丝为缠枝蔓,镶嵌出缠枝莲花与宝相花等纹饰,这是其有别于唐、宋以来的螺钿、平脱工艺之处,相传此法为活跃于扬州的工艺家周翥所创。

宫廷御制用笔

历代木制笔管,多以贵重木材制成,如紫檀木、檀香木、乌木、鸡翅木、花梨木等,或取其木质色彩纹理之天成,或加以雕饰突显文人或富贵气息。笔管的材质不仅有木质、竹质,还有漆、瓷、玉石、象牙、景泰蓝等多种。拍场上尤以宫廷御制用笔最受欢迎,显示出一种气势磅礴的皇家气概。

搁笔之器:笔架、笔船

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云:“笔架沾牕雨,书签映隙曛。”笔架或笔挂、笔船均为架笔之物。此处所选笔挂作品材选紫檀,雕刻精细规整,灵芝、祥禽、瑞兽的组合更凸显其高贵的品质。动物一上一下,彼此映衬,有互相对峙,剑拔弩张之感,取意“英雄斗智”。综合选材、做工、题材等各方面的特征,应出自宫廷造办处之手,或为御用也不无可能。此笔船呈长方造形,方中寓圆,醇厚舒展,内置笔架状壁隔;器内以青花五彩花卉纹为饰,外壁满绘云龙纹,笔法劲拙道丽,装饰效果热烈华丽而不失典雅沉稳。

猜你喜欢
笔筒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多用途双头毛笔
“鼠来宝”笔筒
自制笔筒
毛笔的分类
旧毛笔的妙用
小羊笔筒DIY
无敌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