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四带进”

2019-05-04 13:54陈历雄向守万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陈历雄 向守万

[摘 要] 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大多数课堂都气氛低沉。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缺乏应有的民主等原因,把微笑、倾听、故事、幽默带进课堂,并灵活运用,就能改变课堂教学气氛低沉的现状。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四带进”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保持师道尊严的形象,以为这样做就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信。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不但会让班级失去欢笑,还会使学生不敢与教师沟通,远离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多半是性格内向,胆小,不敢与人交流的人。教师的微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要。

小学生都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又缺乏自信心。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如“这样回答对吗?”“回答错了怎么办?”“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我吗?同学会嘲笑我吗?”。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变得自信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微笑面对学生。

我班学生很多都喜欢看课外书,有时连我上语文课,也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偷偷看。一次我正在讲《寓言二则》时,发现赵豪正在课桌下看《少年文艺》,我轻脚轻手地走近赵豪,并把他抓了个正着。他一脸的不高兴,我却亲切地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说:“多看课外书,有利于学习”,说完并没有没收他的《少年文艺》,反而又朝大家笑了笑。说来也怪,从此以后,我的语文课,学生都听得特别认真。由此我明白:微笑远胜于批评。

满面笑容的教师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和亲切,微笑更是一种提醒,一种宽容,一种胸怀,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管理艺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不应该天天板着脸,而应该学会在紧张忙碌中寻找“教育的艺术”,适时地笑笑。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它能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效。

二、把倾听带进课堂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倾听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学生不会倾听,除自身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师不会倾听。教师要把倾听带进课堂,让倾听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倾听是一种关爱。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放低姿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学生还没有充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时候,不要轻易表态,也不要挑剔批评,更不要叫停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样,在关爱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倾听是一种沟通。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能认真倾听自己的发言并给予肯定。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在倾听时,要多用目光与学生交流,适时地点头表示肯定和赞许。学生就能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迸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

倾听是一种信任。以信任的心态倾听学生的发言,就能实现心灵的应答,听到学生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听到学生成长的声音。

倾听是一种示范。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用心倾听。一是要专心,要精神集中,神情专注。二是要虚心,不要随便插话。三是有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对学生之间激烈的争论,要耐心倾听。教师的目光、表情、姿势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三、把故事带进课堂

故事,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故事带进课堂,用故事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讲故事,激发兴趣。科幻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神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名人故事能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民间故事能阐释善恶是非。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文。

讲故事,加深理解。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支架,要么是媒体的直观展示,要么是教师的讲解铺垫,要么是资料的补充等,而故事启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运用故事做铺垫,能使学生悟出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讲故事,指导习作。农村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第二学段的学生进行习作时,可以先讲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感动,受到教育;然后请同学根据所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讲故事写作文作为初级阶段的作文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讲故事,指导阅读。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很重要,都很重视内引外联。如教学《景阳冈》时,直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浒传》,学生不一定看,不如给学生讲“黑旋风李逵背娘,打死四只老虎”的故事,讲后提问《景阳冈》一文中武松打死一只老虎,成为打虎英雄,黑旋风李逵打死四只老虎,为什么没有成为打虎英雄?这样推荐,学生就会很乐意去看《水浒传》。

讲故事,引领成长。讲充满人生智慧的哲理故事,给学生的人生之路注入活力,增添动力。故事中蕴涵的人生智慧,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领导航。讲名人、伟人、科学家的少年故事,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讲教师的教育故事,能触动学生心灵,挖掘学生的潜能;讲学生的成长故事,用同伴的故事进行引领,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树立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好的故事不但好听,还能给学生以启迪,更能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把故事带进课堂,做一名会讲故事的语文教师,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智慧。

四、把幽默带进课堂

幽默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以愉悦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可以缓解压力、缓和关系,摆脱困境的力量。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实际,适当的通过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幽默能唤起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幽默能使枯燥乏味的文本學习变成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幽默能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而且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幽默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幽默能拉近距离,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上,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幽默传递的是一份信任与理解,蕴含着一份鼓励和赞许,以信任的心态和学生交流,用幽默的方式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就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幽默能深化内容,加深知识理解。课堂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经常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繁杂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枯燥化为有趣,将单薄化为丰富,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幽默能情景交融,感化学生品行。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寓道理于幽默之中,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一些道理,达到感化学生品行的目的。

幽默能缓解情绪,减轻精神压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方式,巧妙地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在愉悦的环境中,放心学习,自由学习。

幽默能化解尴尬,彰显教师智慧。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智慧、巧妙地化解,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睿智和魅力。

教师要把幽默带进课堂,让幽默成为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