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王子》中的象征艺术分析

2019-05-06 03:30李光霞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王子原著星球

■李光霞/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动画电影《小王子》上映于2015年,由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导演,改编自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同名儿童短篇小说。埃克苏佩里的小说《小王子》 自1942年问世以来成为译本最多、销量最高、最受世人钟爱的法语文学作品。“原著从儿童的视角去反观成人世界,故事温馨感人,又不乏对生活的哲理性思索,因而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电影既保留了原著深刻的哲学思考,又根据现代观众的特点进行大胆改编。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小女孩结交了一名年老的飞行员,并根据他的讲述开启了探索小王子世界的冒险故事。电影既讲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又保留小说的核心内容,探讨了人生中很多重大问题,如关于成长,关于美好,关于友谊,关于失去,关于希望;同时影片也体现出原著对于成人世界的批评和讽刺。

在这部影片中,象征可谓无处不在。“象征通过采取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借助某一客观存在的具体形象或想象中的外在事物以及其他可感知到的东西,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或反映特定社会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识和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象征的应用使“影片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又具有言近旨远、蕴意无穷的艺术魅力”。电影《小王子》借用象征手法刻画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传达出原著高度抽象的主旨和深远的意义。同时电影对王子先生和小女孩生活的世界的描绘传达出对现代工业社会以及成人被利益、权利和虚荣所扭曲的精神世界的嘲讽和批判,提醒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丢掉儿童的纯真。正如张晓所说“《小王子》 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动画电影,是献给成人的童话”。

电影《小王子》既保留了原著小说中典型的象征形象如:商人、国王、自大虚荣的人、玫瑰花、狐狸和蛇;同时又创造出新的形象如:女孩、王子先生、女孩妈妈以及校长、星星、曲别针等。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形象既提高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又深化了电影主题,强化了影片风格和人物形象,表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冷漠麻木地生活,批判了成人的麻木冷淡,被利益、权利和虚荣所驱使的精神世界。

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电影基本保留了原著中的象征部分,又加入了导演团队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原著作者“借助象征这一艺术形式,使用暗示的手法,在《小王子》一书中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针砭了时弊,鞭挞了世界上的丑恶现象”。小说《小王子》的象征性手法充满了智慧和批判色彩,如,玫瑰象征美好,狐狸象征友谊与智慧,蛇象征死亡,国王象征权力,虚荣者象征名声,商人象征贪婪。这些象征形象都在电影中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再现。但是同时导演和编剧又增添一些新的形象如:小女孩、王子先生、新星球上的校长和被商人收集起来的星星以及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曲别针等。在电影中星星是美好的象征而曲别针则是金钱的象征。这些象征的本体对象广泛存在于我们身处的社会与生活当中,导演和编剧利用象征的方式阐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暗藏了其对成长、生活、美好、人性、社会的诸多见解和感悟,也期待引起受众群体的共鸣。

(一)老飞行员:从未遗忘童真的成人的象征

帮助小女孩认识《小王子》故事的老飞行员在电影中起到原著作者的作用。他把小王子的故事讲给小女孩听,同时他在冷漠机械的现代社会一直保持童真地生活。老飞行员代表着那些一直保有童心的成人的形象。

影片中可以看到老飞行员的家与周围冰冷机械的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在这里所有的物体都充满生机。伴着欢快的音乐,老飞行员白天修理自己破旧的飞机,晚上就拿着大望远镜看天上美丽的星星。即使邻居们对老飞行员十分冷漠,他还是会欢快地跟大家打招呼,想和人们交朋友。在螺旋桨弄坏了小女孩家地墙壁之后,老飞行员主动和小女孩做朋友,把下《小王子》的故事做成纸飞机送给小女孩,可是这个时候的小女孩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她关注的是自己的人生大计,朋友对于她来说不是“必需的”。

但是,作为一个儿童,好奇心让她读了《小王子》的故事,疑问把她带到了老飞行员的家。这里有自然生长的碧绿的草地,盛开的各色小花,挺拔的大树,吱吱嘎嘎的风车、飞舞的蝴蝶和叽叽咋咋的小鸟。在欢快的音乐的陪伴下,老飞行员正在修理破旧的飞机。这一切都象征了一个保有童心的成人的世界是充满生机和美好的。拥有童心的老飞行员相信小王子的存在,并且可以听到小王子在星星上开心的笑。他像原著的作者一样,把小王子的故事讲述给小女孩听。

“成长不是问题,遗忘才是”。老飞行员长大了,但是他从来没忘记小王子。小女孩在老飞行员的陪伴下,放风筝、爬树、受伤再贴上创可贴就好了。小女孩感受到没有遗忘童真的成人世界是什么样的,观众也会深刻地认识到成长的过程不一定要遗忘自己的童真。感到害怕,受到伤害,甚至会说谎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带着童心长大,“用心才能真正看见”。成长这一哲学思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小女孩:寻找到童真的个体的象征

作为电影的主人公,小女孩并没有名字。她实际上象征着大千世界每一个偶遇到《小王子》并从中再一次找到自己失去的童真的读者。

影片开始小女孩在饱受现代社会的各种束缚和期望中按照大人给她安排的计划努力读书,锻炼身体,追求妈妈安排的目标——考上重点学校。与老飞行员认识的时候,她虽然表面上还是儿童,但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或者说完全压抑住作为儿童的天真和想象力。老飞行员的螺旋桨损坏了她家的房屋,她虽然惊慌但是很老练地报警、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理赔、并拍照片留证据。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让观众看出她的成熟和老练。认识老飞行员之后,她起初并不相信小王子的存在,向老飞行员提出了很多符合成人逻辑思维的问题: “小孩子跑到沙漠里做什么?这很奇怪。”“沙漠里又没有水也没有食物,没有人可以在沙漠中长时间生存。”影片中的这些台词表明,小女孩在初读《小王子》的时候完全是从成人理性的角度来理解故事,认为其他的星球根本就没有人生活。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多成年人在初读《小王子》时经常会在脑海中出现的问题。观众可以从小女孩的问题中得到某种共鸣。

但是随着小女孩对小王子的故事的深入,以及她和老飞行员的友谊的加深,她渐渐理解了故事的内涵。她认识到友谊是彼此的“驯化”,是因为有了牵绊而让双方变得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小女孩逐渐找回自我,找回儿童的童真。在老飞行员生病之后,小女孩带着小狐狸,找到了王子先生,并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努力帮助王子先生找回自我,重新回到自己的星球。在这一冒险旅程中,小女孩深化了自己对《小王子》的理解,认识到“重要的事情是要用心去看的”。

影片对于友谊和失去这两个主题的哲学思考在小女孩与老飞行员友谊的建立过程和小女孩与王子先生的冒险中得到了很好的深化,巧妙的传递出原著的哲理性思考。而小女孩的经历与很多原著读者的阅读过程基本吻合,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增提了影片的魅力。

(三)王子先生:失去童心的成人的象征

在原著中小王子本是童真的化身。在他的眼里,大人的世界十分奇怪。但是在影片中,导演和编剧创造出新的王子先生的形象来象征那些迷失在现代生活的失去童心的成人。

在小女孩找到的新的星球上面,小王子已经长大成为了王子先生,打扫烟囱是他的工作。他惧怕商人,努力工作却又笨手笨脚。当小女孩找到他时,他像其他的成人一样为了成为“必不可少的”而忙于工作,没时间交朋友,害怕被解雇。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星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玫瑰。他像其他大人一样认为小孩子很奇怪,并把小女孩送到当初改造自己的学校去“帮助”她长大。但是小女孩带来的《小王子》的故事让他想要找回自我。从商人那里夺回飞机后,王子先生和小女孩回到了小王子的星球。但是星球已经被猴面包树占满,玫瑰也已经枯萎。这也是王子先生被贪婪占据,失去美好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小女孩很伤心,但是王子先生却在漫天的朝霞中用心看到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玫瑰,想起了所有的一切,变回了小王子。小女孩也意识到要用“心”而不是用眼睛看,长大不是问题,只要不忘记,老飞行员和小王子会一直陪着她。

在小女孩的帮助下,王子先生找回了自我,变回了小王子的形象。这样的经历会让很多在长大的过程中因为社会的束缚不得不屈服于各种压力如金钱、权利、名望,并被教育洗脑的成人引起共鸣;触碰到他们灵魂的深处,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童心。同时影片也清晰地传达出“成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这一哲学思考。成年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断地成长,不知不觉中遗忘了曾经作为一名儿童的纯真、直接和善良。

二、成人世界的象征意义

除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电影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好评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电影本身拥有鲜明深刻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触碰到人们精神层面那些柔弱的、细微的东西。原著作者在序言写道: “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指明该书的主题是童真与成长。《小王子》 问世以来,无数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其主旨进行过阐述和分析。而电影 《小王子》依然会唤起小王子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忠实地坚守了原著的精髓,完整地表达了对童真的赞美以及对成人世界冷漠、贪婪和教条的批判。

电影始终围绕批判成人世界以及珍惜童真的主题进行叙事。在影片中,导演刻画了两个典型的成人世界:小女孩生活的社区象征了远离自然的机械而又冷酷的现代社会,而王子先生工作的星球则象征了失去童真的成人精神世界。

(一)小女孩生活的社区:现代社会的缩影

影片一开始老飞行员以原著作者的身份用画外音形式讲述了《小王子》的故事开头,并评论说“现在的社会太成人化”,接着现代社会像棋盘一样出现在观众眼前。所有的建筑都是四四方方,人们每天和数字打交道。小女孩和妈妈在等待重点学校的面试。墙上挂着巨大的四方的图画,上面写着“你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必不可少的人。”这些画面时刻提醒着观众,现代社会是远离自然,如机械般冷漠的社会。数字支配这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事物都有相应的标准。在这个世界中,小女孩已经被训练的如机器一般,没有意识到面试的重大问题已经改变,仍然按照事先计划行事。结果面试失败。但是妈妈并不气馁,立刻实施B计划,两人搬到了学校所在的社区。

社区中所有房子都是四四方方,整齐划一,连所有的植物也是四四方方,整齐划一的。房子上的鸽子被妈妈用水管赶走,自然的气息被完全消灭。灰白色的房子构成了如机械般的现代城市,这里看不到大自然的任何生机。人们好像机械的零部件一样按时起床,按时刷牙,按时上班。每个人都是了无生气,每天被闹钟驱使过着如机器般事先安排好的生活。邻里之间没有温情和互相帮助,只有冷漠的围观和偷窥。

妈妈作为现代社会中典型的人物,所有的活动一定要有计划。连小女孩的人生都被妈妈计划在墙上的计划板上。当知道小女孩交上朋友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多问关于朋友的情况而是把与朋友相聚的时间也放到计划表上,安排的时间是“来年暑假,并且只能和朋友玩半个小时”。

这个只讲究效率,由数字统治的,规划整齐,了无生气的现代社会正是作者强烈批判的现代社会的缩影。影片中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激发了观众对现代社会的感受,准确地传达出原著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强烈批判和讽刺,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影片主题的深层思考。

(二)王子先生工作的星球:失去童真的成人精神世界

在影片中,导演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星球——王子先生工作的星球,这是一个完全由成人组成的灰暗的世界。这个世界由商人——也就是利益——主宰。国王(权力),爱慕虚荣的人(名声)以及校长(教育)都为商人(利益)工作。这个世界的宗旨是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变成必不可少的东西”。

当小女孩驾驶着象征想象的飞机找到王子先生工作的星球时,她发现在这个充斥着高楼大厦的灰暗的世界里。在这个由商人(利益)控制的世界中,星星(美好)没有挂在天上,而是被商人搜集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瓶中,利用星星变成的电能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人们毫无生气,每天驼着背面无表情拼命工作。人们因为小女孩的出现而惊讶,因为小孩子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在代表教育的校长所在的大楼里,巨大的机器把所有他们认为“不必要的”的东西变成“必不可少的”象征金钱的曲别针。虽然影片中的画面一闪而过,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帆船、自行车钢琴——这些象征探险、自由、美好的东西都被变成了象征金钱的曲别针。象征想象的飞机当然也是必须被改变。

这里,学校变成了一个吃人的巨大的怪兽机器,它张开大嘴想要加速“帮助”小女孩成长为大人。即使在“帮助长大”的过程中出现死亡、伤残他们也不需要负责。小王子当初就是这样被学校洗脑,变成了王子先生。他忘记了自己的朋友小狐狸,忘记了自己的玫瑰,忘记了自己的星球,只顾着工作却总是无法做好,害怕商人对自己失望,认为自己是“不必要的”。

这个虚构的星球就是丧失童真的成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小王子本是童真的化身,他的身上闪烁着人类美好童年的影子。而在这个世界中,遗失了童真,王子长大成为王子先生。成人的世界没有了色彩,变成一片灰白,人们看不见美好(星星),忘却了童年,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金钱拼命工作。导演通过对由商人主宰的世界的刻画,批判了成人丧失童真的被利益驱使的精神世界,准确的传达出原著的主题思想

三、结语

经过改编和再创作的电影《小王子》充分利用了电影的象征艺术,刻画出鲜明而又充满哲学内涵的人物形象,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将情感注入到各个角色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人物形象背后的哲学思考。在自然流畅的叙事中,《小王子》中小女孩的成长,王子先生找回自我的经历能立刻让观影者产生心灵共鸣。象征使原文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的哲学道理变得简单容易理解。象征艺术的使用使电影主题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环境特征更加鲜明。同时影片添加了众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元素,使影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也使其批判力量直达观众的灵魂深处。

猜你喜欢
小王子原著星球
小王子
大侦探福尔摩斯
呆萌小王子
1号异星球
呆萌小王子
1号异星球餐馆
水家乡
琵琶记
绿牡丹(下)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