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群防群治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和探索

2019-05-06 09:27许婵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安全创新

许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005-01

摘 要 安全生产既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更是企业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就成为了企业上下十分关注的重点工作,经过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安全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安全文化与高标准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在企业多年来工作经验,就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浅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安全 创新

一、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全思想意识还不强。部分员工仍然存在安全是管理人员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太密切,按时完成任务就行了的想法。对于参加安全培训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还存在应付现象,还没有完全把安全意识牢记在心,认真落实在行动上。

安全教育内容还不新。安全管理、安全培訓的方式方法相对传统,大多还是填鸭式、强制性的灌输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有待于创新,存在“教”与“学”两张皮现象。

安全基础工作还不牢。从2019年全国化工行业安全形势来看,化工安全事故追根究底还是基础工作没有很好的执行落实。例如:反三违也是基础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事故直接发生的“三违行为”还时有发生。

二、安全文化建设要找准着力点

实现安全生产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一人一事之责。要从发挥安全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入手,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投入到各项安全工作中,构建人人抓安全、主动要安全的“大安全”管控格局。

(一)要在制度和管理上不断创新

文化引领离不开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是否符合生产实际,是否符合政策法规等要求是检验企业是否能够安全生产的一项最基础保障。

在安全管理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修订下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规定》、《重大隐患报告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明确岗位安全、消防与职业病防治生产责任制,让员工掌握安全作业的具体要求,标准动作。

在管理创新上,明确“提升全员安全素养,实施安全精细化管控”的目标,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到同行学习优秀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细化、流程化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层、管理层、车间、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对自身工作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

(二)要在隐患管理上不断创新

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隐患是安全生产的大忌。例如:晋丰公司结合生产实际和规律,从“发现隐患、控制隐患、整改隐患”入手,建立起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隐患排查分类管理。安全综合检查、季节性检查、事故类比检查由公司领导牵头,对照标准要求开展检查。专业性检查由相关业务部门每周四组织开展,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下发隐患整改单。通过各项制度措施激励全员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的检查主要有:班组岗位每班安全巡查、生产调度班中工艺巡查、属地车间日常隐患排查、值带班干部隐患排查、安全管理部每日隐患排查、作业现场确认验收式检查等,各级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建立电子跟踪台账,所查隐患均按照五定要求做到人员、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及方案到位,隐患措施落实率达到100%,实时在微信群里通报三违隐患情况,实现隐患透明化管控。给安全生产加上一道‘双保险。通过隐患排查分类管理,织起了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隐患排查网络,形成了‘责任到人,任务到岗,闭环管理,公开透平的隐患排查管理体系,全方位掌握安全生产态势。

隐患整改正向激励。要结合职工心理特点,对发现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正激励。对隐患排查及时,且避免安全风险和事故的职工,制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与各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直接挂钩。鼓舞了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要在现场管理不断创新

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行业的安全技术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要以标准建设为落脚点,大力开展达标创建工作。

在风险辨识达标上,要对检修作业、1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识别风险,在作业现场设置警示标识,以书面形式告知到岗位员工,并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在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点和粉尘、废气、噪音等作业场所安装通风、降尘、回收等防护设施,确保了粉尘、废气、噪音等危害因素不超标准值,将各类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在清洁文明达标上,可推行“清洁文明岗评选”活动,推行现场定置化管理、禁烟管理、特殊天气下现场清扫、手机定置、外来人员、个人行为规范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制度,全面综合提升现场整洁度,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心舒畅的工作环境。

在活动创建达标上,开展标准化交接班、班班安全宣誓、安全知识分享、安全周例会安全员反思讨论,针对安全文明作业标准流程推行手指口述,开展月度安全专项竞赛活动、班组建设等活动。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在行动中,打好安全“预防针”,强化安全理念及安全知识技能宣传,实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保障作业全过程安全。

(四)在安全培训上不断创新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人才的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和动力,为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

要改变“一刀切”考试模式。要结合岗位具体操作要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岗位技能培训题库,进行理论笔试、上机考试、现场实操,考评新工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工人对规范准确操作的熟练情况。对一线操作人员开展“阅兵式”培训,全面摸底安全能力掌握现状。通过考试,总结发现存在短板和漏洞,再由各车间根据考试情况,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安全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