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进展

2019-05-08 12:09黄美莲
农家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黄美莲

摘要:食用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秸秆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质,可以实现降解的过程,秸秆栽培食用菌是秸秆循环利用的主要环节,所以说加强对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是由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比较多,所以推进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本文结合我国秸秆资源的现状,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具体技术和这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进展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资源的利用水平也越来越重视。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业的资源利用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秸秆的处理工作一直都是行业的头等难题,所以加强对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比较少,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秸秆处理工作的现状和传统利用途径

秸秆不仅是粮食作物收获过程后的产物,同时也是棉花和各种油料作物收获后的产物,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可以说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秸秆资源,虽然秸秆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想要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处理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适应,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处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玉米和水稻在秸秆资源中占据了巨大的比例,基本上占到了秸秆资源总量的70%左右,而且这些秸秆资源的分布也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分布,这也给秸秆的处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的快速发展,秸秆的产量也与日俱增,这也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秸秆处理工作的难度,结合我国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来说,主要还是以肥料、饲料和就地焚烧为主,这些处理方式都比较传统,同时也比较落后,所以难免存在很多负面影响,譬如在对秸秆进行焚烧处理时,由于大多数秸秆的燃烧值都比较低,所以通过秸秆燃烧获得能量的方式效益比较小,虽然在秸秆的燃烧过程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秸秆残余物的处理,但是就地焚烧产生的高温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也就会对土壤中的良性循环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就地焚烧还会造成其他的污染问题,譬如温室效应就是其中的主要表现。而将秸秆作为饲料进行利用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秸秆的纤维含量高,但是粗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这是导致该种利用方式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此外,秸秆中的微生物和木质素等因素也无法实现有效利用。

二、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降解转化研究

1.胞外酶系研究

作为白腐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的利用显得至关重要,主要是以秸秆和木屑等下脚料为主要的栽培基质,从而利用胞外酶作用降解相关物质,譬如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等,将这些物质转化为相关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等。实现木质素和相关物质的降解,能够为人类的药用和食用创造有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胞外酶活性和基质降解转化以及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相关联系的把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秸秆的利用工作。生物降解工作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实现对这些因素的综合把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物降解工作的效率,酶活性的大小就是影响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香菇为例,不同菌株的胞外酶具有差异性较大的活性,因为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在菌丝旺盛时期达到最大值,但是在分化时期整体较低,在相关时期,漆酶活性多高于邻苯二酚酶。在这时进行相关的胞外酶活性研究,能发现产子实体菌株的几种酶活性远远大于不产子实体菌株,特别是在子实体的二、三阶段。由此可以看出酶活性的相对大小只会因为培养料成分不同受到影响,在营养生长的过程中酶的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生殖生长阶段则主要是呈下降趋势,还有一部分酶活性在后期会出现丧失的情况。

2.基质转化和养分利用研究

食用菌在生长的過程中会大量讲解转化秸秆类基质,这对于行业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譬如以稻草为主要的培养基,对平菇菌种进行接种工作,测试平菇菌株生长对纤维素的降解率,通过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平茹菌种的稻草木质素降低率在20%左右,纤维素降解率大约为16%,但是整体蛋白质含量快增加了一半,可以看出食用菌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在菌丝呼吸的过程中消耗殆尽。除此之外,食用菌在菌丝生长的阶段主要是通过非纤维素物质的利用,子实体阶段主要是对木质纤维素进行讲解,淀粉酶的活性在菌丝的生长期逐渐升高。食用菌对木质素等物质的讲解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阶段,可以说相关阶段是研究过程中的重点。

三、秸秆栽培食用菌循环利用研究

实现对秸秆的循环利用一方面能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注人源源不断的动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譬如食用菌菌丝在秸秆基质中所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因素,实现粗纤维的转化,将相关物质转化成人类可以食用的蛋白质,通过把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合成反应。菌丝在降解相关基质的过程中,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从而达到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目的。所以可以说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能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循环模式,为其他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相关借鉴。结合我国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食用菌种已经达到了四五十种。由此可以看出食用菌循环利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对于践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从上述叙述可以看出,我国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并且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为秸秆的有效利用创造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在相关的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仅是在管理层面上,在技术层面上也是如此,为了促进相关行业的长远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力度,为行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从行业自身来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践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注人源源不断的动力。秸秆的有效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任鹏飞,刘岩,任海霞,等.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0,29(6):11-14.

[2]李超,杨镇,张敏,等.辽宁省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实践与探讨[J].农业经济,2018(5).

[3]李波,张俊飚.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的资源空间与经济潜力(上)[J].食药用菌,2014(5):249-254.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