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也曾迷茫

2019-05-08 16:28姜炳炎
闽南风 2019年4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题写全校

姜炳炎

“中学毕业后,能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继而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就算了”。谁也不会想到,这曾经是当年季羡林的人生目标。

1917年,年仅6岁的季羡林跟随叔叔到济南读书、生活。他先后就读于私塾、一师附小、新育小学、正谊中学、北园高中(旧山东大学附中)、省立高中(济南一中前身)等学校。

儿时的生活,季羡林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贪玩、喜欢读小说、看闲书,正如他在自传中说的:“到济南求学后,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并不喜欢读书,无意争强,对大明湖蛤蟆的兴趣远远超过课本。”继而,季羡林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人生目标。

一切的改变,发生在季羡林读北园高中期间。

北园高中,也就是旧山东大学附中,这里的老师,水平极高,尤其是国文方面。王昆玉老师,研究国文造诣颇深,出版有自己的文集。一次,王昆玉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读〈徐文长传〉书后》。季羡林写得很是下功夫,王昆玉老师的批语是“全校之冠”。这次赏识教育,让少年季羡林的积极性一下子提起来,他再也不愿意有不好的成绩。一改过去贪玩不用功、得过且过的习惯,开始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在期末考试是甲等第一名,第二学期,又得了甲等第一名。

北园高中附设于山东大学之下,当时兼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是省教育厅厅长王寿彭,他是著名书法家、前清状元。王寿彭有言在先:“如果誰连续两个学期得甲等第一名,自己就题写一幅字赠与。1927年5月,16岁的季羡林连续两个学期获得甲等第一名,于是王寿彭兑现自己的诺言。

王寿彭给季羡林题写了一副对联: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并盖上“王寿彭印”和“癸卯状元”两枚印章。另外又给写了一个扇子面,把清代诗人厉鹗的一首诗恭录在上面。 在扇面末端,王寿彭题写:“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王寿彭”。季羡林是全校唯一获奖者,成了师生关注的焦点。

正是王昆玉老师的批语“全校之冠”、王寿彭校长题写的对联和扇面,让季羡林终生难忘,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他在自传中又写到:“我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绝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随后的日子里,季羡林不仅努力学习,并开始在报上发表小说和散文。

在济南求学尤其是北园高中的经历,让季羡林培养起一生的读书习惯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奠定了国学基础和做人品格。

晚年,季羡林回忆说:“在北园高中读书期间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夸大一点说是一种质变。”他由衷地感谢那里的几位老师,包括王寿彭校长和王昆玉老师。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题写全校
武陵春
初三
基于开设全校《法国时尚文化》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开会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初三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董梅作品选
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