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05-09 02:15曹雄彬傅贻忙康红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育体系院校

曹雄彬,傅贻忙,康红磊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非正式学习是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不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形式,是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与完善,也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创新创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动力,是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坚力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形势产生了新的变化,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引入非正式学习理念,制定培育原则,创新培育模式,构建培育体系,以期能够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的高素质高职学生。

1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原则

1.1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应有计划的面向受教育主体,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弥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全面普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摆脱传统精英教育理念,使全体高职学生协同发展。其次,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特色教育体系,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层次化的培养,完善相关课程及教材的编写。最后,高职院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育目标,把培育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以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2 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复杂性,过程中既要高职学生掌握有关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首先,以实践为出发点,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构建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创新与创业的教学内容,逐步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纳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中。其次,应该为高职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实践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并围绕创新创业的实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最后,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大胆尝试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1.3 以平台为桥梁的原则

以构建企业、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大量实践资金、场地及设备,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首先,对于全体高职学生而言,应完善发展创新创业培训平台,注重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体验机会,帮助高职学生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活动的现实。其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作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先进设备和丰富的场所,通过俱乐部、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活动。

1.4 以氛围为辅助的原则

如何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土壤。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当中,高职院校通过大型校园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宣传,不断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加强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教育,高职院校需要从哲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更近一步地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模型构建

2.1 引入工匠模型,定位创新创业方向

“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追求极致的精神,是非正式学习的根本要素,其核心是树立对工作执着、对成果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具体表现在高职学生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中,将工匠精神引入课程的体系构建中,有助于“双创”思想的贯彻,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具有现实的作用。

2.2 构建教学模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引入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课程的设置既要凸显出创新创业的特色,又要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要与专业活动紧密耦合。根据需求,适当增加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课堂实践中,要增加案例分析与模拟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方法以及技能,并且了解创业的过程,让大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与成就感。

2.3 打造 TRIZ 模型,完善创新创业结构

“TRIZ”理论是一种基于案例研究而建立的知识库、指导创新的工具。TRIZ 模型通过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深度与宽度并存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完善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体系。高职院校通过为大学生提供“TRIZ”理论的学习机会,逐步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想;以创新创业的竞赛模式,进一步开发高职学生创新思维,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

3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体系构建

3.1 构建协同体系,引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3.1.1 协同校企合作,搭建发展平台

校企是创新创业培育的渠道,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具有直接的影响。校企合作让高职学生走进岗位,从实践中学习专业课程及相关技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校企合作模式以激励和培养的方式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供良好的发展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概率。高职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运营管理的接触,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

3.1.2 协同师生互动,健全教育体系

师生是创新创业培育的主体,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素养能力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高职院校应邀请企业创新创业导师对创新创业高职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或者直接对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促进高职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课堂上要塑造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对高职学生创业方向进行指导。在创业中遇到挫折,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找出其中失败的原因、给予正确的指引。学习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引进兼职教师,完善教师结构,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1.3 协同政策扶持,优化培育质量

政府扶持是创新创业培育的支柱,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着关键作用。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一是教育培训机制。构建“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产业对接”培训模式,通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模拟创业等进行培训,提供实际的企业创办经历。二是创业资金支持机制。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享受当地政府的资金贴息扶持。三是创业税收优惠机制。对大学生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得收入进行税收减免。四是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方案、创业点子、创业咨询服务。

3.2 构建保障体系,辅助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3.2.1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新创业热情

基础设施是创新创业培育的保障,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设施设备是高职院校引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固资,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即当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会进一步提高,其中的主要的基础设备包括:一是实训平台,专业设备实验室,创新创业指导平台等教学实验平台;二是创新创业实体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教育校园实践平台;三是校企联动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实践平台。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通过各种渠道,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基础设备。

3.2.2 增强服务质量建设,提升创新创业实效

服务体系是创新创业培育的能源,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着增值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政策对创新创业的影响较大、占 37.11%,在服务政策的二级指标中,场地支持对大学创新创业环境影响最大、占 18.07%,专业中介机构支持占 16.15%,商事活动支持占 2.89%。高职院校和政府共同实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时,提供必要的设备、资金及场地支持,并通过与相关中介机构协商,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有力的实践机会,进而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创业所处的实际环境。

3.2.3 增强实践环境建设,提升创新创业动力

实践体系是创新创业培育的动力源泉,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创建服务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有力帮助,为高职学生创造有利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统筹安排各类重点实验室、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资源在满足日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将实验场所、实验设施设备尽可能地提供给高职学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其次,高职院校各学生社团组织丰富且具有意义的创新创业活动,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发挥高职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图1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体系构建图

4 结语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教育理念,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质量。创新创业教师应将专业教育作为标准,结合“非正式学习”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当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社会以及学生的重要作用,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双创”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培育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