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2019-05-10 02:25郭玉兰况伟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围产期下肢血栓

郭玉兰,况伟娟

(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112;2.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所,山东青岛 266112)

剖宫产是现在临床上很多产妇选择的分娩措施之一,虽然也可以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但是容易导致产妇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患者比较多发的并发症,危害较大,血栓脱落会使得患者心脑肺栓塞,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影响生命安全。要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减少并发症出现。为此该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以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0~40岁,对照组21~40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所有剖宫产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家属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 下肢功能锻炼 对剖宫产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指导,告知患者不能长时间站立,坐下的时候脚着地,促进腓肠肌收缩,增加静脉血液回流,穿的内衣内裤不能过紧,不能勒住腹部,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1.2.2 术前术中预防护理 给予患者右旋糖酐静滴治疗,剂量500 mL,手术时间较长的可以遵医嘱再给予500 mL,注意不能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液体,尽量减少穿刺次数,操作一定要保持无菌,以免出现静脉炎。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调节好病室的温度和湿度,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等,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增强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术后协助患者平卧位,六小时后可以取舒适的体位,术后1 d可以慢慢坐起,半卧位;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进行按摩,静脉窦丰富,按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交替按摩3 min,协助患者进行曲屈运动,双下肢交替进行。患者的麻醉小时后,可以进行下肢收缩练习,把床抬高60°,增加股动脉的血流量,协助患者慢慢下床进行活动锻炼,保持引流管,尿管通畅,拔除后及时排尿,以免出现尿潴留。产后24 h要进行保健,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很多患者产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疏导,开导患者,告知患者出现血栓的原因,解决措施,消除患者的心里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告知患者家属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饮食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促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排气后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多喝水,保证摄入的营养充足。穿刺的时候注意不能在同一个部位多次重复穿刺,保持血管内膜完整,穿刺的时候及时询问患者症状,如果出现下肢沉重,胀痛的时候,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价值,并对比两组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4 判断标准

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非常满意 (90~100分)、满意(70~89 分)、不满意(70 分以下)。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有 6例,占比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症状之一,要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目前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血管内膜损伤,或者是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血栓形成。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血栓出现,增强治疗的效果。有学者认为。剖宫产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是由于术后没有及时进行活动锻炼,一直在卧床休息,使得血液循环受阻,血流瘀滞;或者是术后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较多的高脂肪食物,摄入的胆固醇过多,蛋白质较多等,出现血液异常粘稠症状。因此,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预后,减少血栓形成,是护理人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围产期护理是现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护理干预措施之一,该方法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分娩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评估,探讨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制订护理计划,减少不良反应出现,预防血栓形成。例如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告知发病的原因和预防手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其次还可以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保持心情愉快,让患者全身心的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让患者了解科学合理进食对于减少并发症出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早日下床进行活动锻炼,增强下肢功能的运动,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预后,增强疗效,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7.5%高,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有 6 例,占比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王玉杰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该次研究数据比较真实准确,王玉杰的文学家,观察组围产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常规护理的为83.7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0,P=0.003)。

综上所述,对患者剖宫产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中推广。

猜你喜欢
围产期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