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9-05-10 02:26姜壮国孔令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受检者内径下肢

姜壮国,孔令重

(泸州市中医医院功能科,四川泸州 646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血管病之一,发病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有大量的静脉血液,若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肺栓塞疾病,患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致病原因为患者机体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及静脉壁受损等,一般为两项或多项原因共同引发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单一原因致病风险小,分娩产妇、老年人及长期卧床治疗疾病患者易患有该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活动后症状加剧,部分患者发病后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及时有效确诊造成了不利影响[1]。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低、器官功能衰退、肌肉力量弱、骨质疏松严重,若长时间运动量不足或患有需卧床休养的疾病,便容易出现下肢血运异常情况,此时老年人下肢血流速度缓慢,供血及供氧不足,以上情况持续存在会导致老年人下肢血管内血小板大量聚集、静脉内皮细胞受损下的血栓,该疾病的发生给老年人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压力较大,所以该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2]。由于当前用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诊断的方式较多,不同方法应用效果略有差异,所以该文2018年5月—2019年1月期间,选择临床利用率较高的超声诊断技术进行了患者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结合患者疾病检出结果评价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患者,经检查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6例作为患者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者66名作为健康组,受检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不超过80岁,分为两组依次做以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扫查与检出数据的对比分析;患者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人数分别为35例、31 例,平均年龄为(75.8±3.4)岁,该组患者均为单侧下肢患病,左右下肢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29例;健康组患者男女人数持平,各为33名,平均年龄为(74.9±2.7)岁。对比两组受检者以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开展本次检查工作,仪器型号为GE LOGIQ E9,线阵变频探头频率处于7.5 MHz以上、10 MHz以下,凸阵变频探头频率在3.5 MHz以上、不超过5.0 MHz;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接受超声检查,待身体放松后,要求患者下肢、髋关节可适当外展,而后影像科医师沿着患者下肢静脉血管走向完成扫查工作,涉及股深/浅静脉、腘静脉、股总静脉、腓静脉等多处静脉血管,待反复扫查后,可对患者血管管壁厚薄、回声,血管管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阻力指数、舒张末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等)等进行观察与数据记录;扫查结束后,由影像科2名及以上资历较深医师对患者的超声检查成像图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在疾病检出准确率方面,介入手术期间检出全部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以该结果为标准,分析患者组66例患者的检出率,可知两种检查结果一致,其中 30例(45.45%)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28.79%)为亚急性,其余为慢性血栓(17例;25.76%),所以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准确率为100.00%,未见误诊、漏诊情况,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后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管直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可知患者组的各项数据与疾病诊断标准接近,提示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健康组受检者相关指标水平正常,其中在血管内径方面,经检查患者组血管内径略大于身体正常患者静脉血管内径,其中腓静脉、股浅/总静脉血管内径检出结果分别为(4.63±0.18)、(7.54±0.56)、(12.38±1.07)mm,健康组患者检出的相应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 (3.40±0.15)、(5.17±0.63)、(9.65±1.21)mm,血管内径数据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2.6472、22.8422、13.7309),而两组检出的腘静脉、股深静脉内径大小相差不大,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方面,患者组的血流流速比健康组高,而阻力指数较低,三项指标数据对比另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 1。

表1 两组受检者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受检者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舒张末期流速(cm/s)收缩期峰值流速(cm/s) 阻力指数患者组(n=66)健康组(n=66)t值P值9.85±2.13 7.02±2.46 7.0655 47.95±9.86 36.92±10.05 6.3646 1.56±0.37 2.36±0.39 12.089 6<0.05

3 讨论

老年人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群体,由于该疾病发病后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老年人提高身体保健意识,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运动锻炼,从而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并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便借助于多种手段将老年人的该种多发疾病及时检出,得出确切的诊断结果后确保患者可尽快接受专业治疗,有效减少疾病带给患者的身心痛苦,提升患者疾病预后质量及生活质量[3]。

分析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情况,可知下肢静脉造影技术为常用的检查手段,检出结果准确率高,为该疾病检查的金标准,但是此种检查法操作时需要从患者体表处进行入侵检查,使得疑似疾病患者会在受检过程中出现身体创伤,易造成受检者机体感染问题,而且用于老年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期间,由于老年人合并患有的疾病较多,直接采用该方法检查,会加重患者合并疾病病情,诱发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此外该检查法应用时产生的检查费用较高,难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检查确诊中进行普遍性的应用[4]。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检查诊断时,临床可选用具有操作方便、价格适宜、无创,检查安全性、成像图分辨率、特异度及敏感度较高的超声技术进行检查,从而医生可对患者患肢处的血管病变表现、异常血流状态结合超声扫查成像图准确分析得出,以此辅助医生能够尽快明确患者是否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掌握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促使医生尽快做出患者疾病确诊的结论,为疾病有效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5]。该文研究中选择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利用超声技术对其下肢静脉血管进行了详细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组全部患者确诊疾病,检出准确率高,相关数据对比健康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超声成像图,可知健康组受检者下肢静脉血管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壁光滑、管径小、管壁薄,血液流速正常且未见回声表现,有着较为充盈的血流,近心端血管相对较粗,观察近心端至远心端静脉血管粗细,呈现由粗变细的发展,借助超声仪进行受检者下肢静脉血管实时观察发现存在回声,呈云雾状,血液流动期间回声会随之发生变化,管腔经超声仪探头加压后出现闭合表现。患者组66例患者全部进行患肢血管的超声检查后,急性栓塞、亚急性及慢性栓塞均检出相应病例,其中急性栓塞为30例,观察超声图显示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内出现低回声,具有均匀实性特点,血栓处的相关静脉管腔由于堆积有较多血栓,血管直径较大,管腔经探头加压未见闭合,属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栓塞处的血流信号较少,部分患者未见血流信号,检查期间医师按压患者距离病灶处较远的肢体,而后再观察血管血流信号,结果显示患肢病灶仍未出现血流信号;亚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检出例数为19例,该部分患者的患肢血管管腔内回声明显,具有实性、中等特点,血管管腔直径随着血栓收缩溶解的变化而出现内径变小的变化表现,管腔经过检查设备探头加压后,可见有局部压瘪表现,观察患者病灶处血管血流信号,发现在靠近管腔边缘位置,出现有部分血流信号,这些信号大多呈条状分布,信号较细,按压远离病灶处肢体后,血流信号变化幅度小;17例患者属于慢性栓塞,该类型患者血管管径与健康组患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血栓病灶处的管径数据和检查正常患者下肢静脉相应血管内径数据非常接近,部分患者的静脉管径存在过小表现,血管管壁增厚明显,回声与急性、亚急性下肢血管栓塞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有着增强表现,回声主要为附壁实质、条索状实性回声,观察静脉血管壁附着有较多的血栓,基本已经生长为一体,该类型患者血管血流信号相较于前两种疾病类型有明显的增多表现,状如轨道、点线样。

综上所述,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检查诊断疾病时,需要采用诊断效果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该法检查时可清楚直观的呈现出患者病灶处血管病变发展情况,检出结果准确,而且不会对老年人身体造成伤害,可多次对患者病灶进行检查,所以超声诊断法值得在后续前来医院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患者中,大力进行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受检者内径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