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9-05-10 02:26姜丽王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肢体下肢

姜丽,王萌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在下肢静脉系统中,由于血液的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堵塞,从而阻碍静脉回流的一种疾病即为下肢静脉血栓 (DVT)[1]。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肢体固定等,静脉血液在制动状态下流动滞缓,另外血液由于创伤刺激处于高凝状态等亦是主要原因。临床上观察并评估容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对策进行预防十分重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需要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掌握对其隔离约束的护理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对该院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研究,探讨给予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出下肢肿胀伴疼痛、代偿性浅静脉曲张等下肢静脉血栓症状体征,部分患者亦表现出全身反应症状如脉率增加、体温上升等[2]。经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等检查措施对其进行明确诊断。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各有3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19例、16例,年龄最低38岁,最高73岁,平均年龄为(54.6±5.2)岁,18 例患者血栓部位位于左下肢,17例患者位于右下肢;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有17例、18例,年龄最低36岁,最高73岁,平均年龄为(53.95±6.1)岁,20 例患者血栓部位位于左下肢,15 例患者位于右下肢。在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包括休息、保护性约束、指导服药和治疗等在内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对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 为避免处于兴奋躁动状态的患者伤害自己甚至其他患者,采用约束用具对其进行保护直至抗精神病药物起作用。在约束期间每2 h帮助患者活动肢体、更换体位,避免进行大幅度的床上活动,带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解除约束以防止形成压疮或神经丛的麻痹。

1.2.2 鉴别患者出现的肿胀症状 由于精神症状的限制,患者常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摄入营养并进行治疗,但输液过程中亦容易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导致肢体肿胀,需与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肢体肿胀进行鉴别并加强对静脉输液的护理。

1.2.3 溶栓期间的护理 溶栓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血,故应每1~2 d监测一次凝血时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亦需要每周检测2次。仔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和粘膜是否出现瘀点、瘀斑,是否有黑便、血尿,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血现象,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和呕吐症状等。警惕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咳嗽咳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1.2.4 对患侧肢体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时采用使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以及膝关节屈曲15°的体位疗法,从而使髂骨静脉处于松弛状态[3]。注意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性质,记录其皮肤温度、色泽、肢端动脉搏动、和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等。仔细评估约束时患侧肢体的血运情况。护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穿刺技能,避免多次在同一条静脉上进行穿刺。可在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5次/d,持续2~3 min为宜。患者下床短时间行走时需要穿上弹力袜。

1.2.5 心理护理 住院期间, 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惧、孤独、忧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积极帮助其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通过积极地交流了解其生活和心理需求并尽量进行满足,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多与其交谈,增强其治疗信心。

1.2.6 生活饮食护理 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而言,血管壁的损伤以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均会加重其病情程度。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为其制订特异性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食物的摄入。

1.3 评价指标

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甚至消失为显效;上述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为有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方法

研究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5]。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在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措施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适当给予患者保护性措施、帮助其调整精神状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指导其生活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溶栓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