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2019-05-10 02:26李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乙组甲组

李明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加大了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厚度增加及血管韧性降低等情况的发生率,促进下肢血栓的发生发展进程,可能造成下肢血管阻塞,对末梢神经结构与功能造成损伤,以致下肢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造成足部远端出现肿胀、腐烂或坏死等现象。有资料记载[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约为20.0%,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有余。糖尿病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明显影响。扩张末端血管是当下临床治疗本病症的主要手段,其具有预防血栓形成、营养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该文以2016年12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对前列地尔注射液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做出观察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足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并经下肢血管造影确诊,Wagner分级<4级,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非糖尿病因素造成下肢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或合并下肢感染。本次研究通过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参与。分为甲组(25例)与乙组(25 例),甲组男/女为 14:11,年龄(53.4±8.4)岁;乙组甲组男/女为 12:13,年龄(53.7±8.2)岁。甲、乙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一经确诊后,均予以限制足部活动、控制饮食、戒烟酒、控制血糖(空腹6~8 mmol/L,餐后2 h为 8~10 mmol/L)、控制血压(<130/180 mmHg)及对病灶周边皮肤进行日常清洁等。甲组在以上干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红花黄色素150 mg/瓶(含有80 mg红花总黄酮)+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滴速≤30滴/min),1瓶/次,1次/d。 乙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2 mL(前列地尔 5~10 μg)+10 mL 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所有患者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2周后,对比两组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显效:治疗后,糖尿病足分级降至2级或达到0级,创面愈合>75.0%,血流速度与腓神经传感速度趋于正常,自感症状消退;(2)改善:治疗后,糖尿病足分级降至1级,创面愈合>40.0%,血流速度与腓神经传感速度有好转,自感症状有缓解;(3)无效:不符合以上评价标准、用显效率与改善率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腓总神经反射速度与胫神经反射速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用 Excel.2007 表格与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分级、创面愈合、症状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检测情况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反射速度均有提升,乙组以上四项指标更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组别时间血管内径(cm)血流速度(cm/s)腓总神经(m/s)胫神经(m/s)乙组(n=2 5)甲组(n=2 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0.2 0±0.0 3 0.3 0±0.0 5 0.2 1±0.0 5 0.2 4±0.0 4 2 1.5 1±5.1 2 2 9.9 2±5.0 7 2 3.1 1±5.1 2 2 6.0 3±3.1 5 4 5.2 4±3.2 0 5 5.7 3±4.1 2 4 5.2 2±3.1 4 4 8.2 4±4.2 5 4 2.0 5±3.2 7 5 0.3 1±4.2 2 4 2.0 6±3.3 0 4 5.2 4±3.8 7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部分比例出现不良反应,乙组有2例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症状,1例头晕恶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乙组出现以上两种不良症状各2例,占16.0%。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程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指出,其与足部组织损伤、感染及足趾畸形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早期患者自感有袜套样表现,先累及肢体远端,逐渐向锦缎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有不同程度减弱,足内在肌萎缩是运动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在疾病后期,可能诱发溃疡、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多种严重病变,对患者生命健康水平构成严重威胁。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伴随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发生率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多发于50岁以上群体中,且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这可能和男性从事体力活动有关[3]。多数糖尿病足患者是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且伴随糖尿病病程的拖延,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情况,造成组不感觉减退,可能诱发溃疡。加强糖尿病足的治疗干预,是优化患者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红花黄色素是水溶性黄酮中查尔酮类物质,其有效成分是从红花内提取的,其多被用于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其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疗效较为优良。前列腺素E是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且能够较明显的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疾病与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一定关注。且有学者指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能形成明显刺激,促进其生成组织型纤溶性物质,进而发挥溶栓作用[4]。在该次研究中,乙组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促使药液聚集在血管病变处,发挥扩张末梢小血管增加血流量,并采用提高神经细胞中ATP含量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

梁艺馨[5]等选择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性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管哈子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较高于对照组 80.0%;治疗后,对照组足背部动脉血流速度为 (0.85±0.17)m/s·m2, 与观察组(0.62±0.12)m/s·m2相比较, 差异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梁艺馨等认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转归进程。在该次研究中,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治疗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反射速度改善效果均优于甲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提示了前列地尔注射液用于该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有益于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乙组甲组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