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前列地尔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05-10 02:26齐明宇蔡雨岐李超刘权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注射液动脉

齐明宇 ,蔡雨岐 ,李超 ,刘权祥

(1.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糖尿病足是作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症轻者对于温度及疼痛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而重者则可导致发生坏疽等症状,而一旦坏疽发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的方法不当,则有可能引发截肢等风险,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当前用以治疗糖尿病足的常见方法主要是扩张末端血管、调节末梢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及维持血糖处于正常范围等[3]。临床研究发现,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功能类药物,其被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脑缺血、缺氧等疾病,该药的治疗效果显著,研究以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为研究时段,探讨糖尿病足病治疗中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该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22例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包括男性14例、女性 8 例,患者年龄 50~78 岁,平均(58.5±4.1)岁,患者糖尿病足病程(7.2±2.6)年;观察组 50 例患者包括男性12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58.8±4.6)岁,患者糖尿病足病程(7.2±2.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经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符合最新版WHO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并参考西洋协作组织的共识股与腘动脉的分级标准,且符合A、B分级;纳入患者根据糖尿病足的等级分级均在4级以下。(2)排除标准:排除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排除存在各大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对造影剂过敏及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患者;排除下肢发生感染患者。

1.3 方法

患者均予以基本治疗方法维持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100 mg红花黄色素+250 mL生理盐水,以1次/d;观察组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成人 1 次/d,1~2 mL (前列地尔 5~10 μg)+10 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缓慢静注,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经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足背动脉多普勒、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通过采集两组患者晨间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患足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血流速度、足背动脉半径等的检测。临床效果分为症状良好、治疗一般、治疗无效及症状加重4种情况,其中症状良好:患足糖尿病足等级分级下降2级,患处创面的愈合程度在>80%,患者未见不适;治疗一般:患足糖尿病足等级分级下降1级,患处创面的愈合程度在41%~80%,患者存在轻微不适;治疗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症状加重:患足糖尿病足等级分级上升。治疗有效率=治疗良好率+治疗一般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性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描述,对比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对比行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水平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2.74±0.32)、治疗后(2.35±0.21);治疗前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80±0.33)、治疗后(1.78±0.25);总胆固醇指标治疗前(4.76±1.02)、治疗后(4.23±0.8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 (2.75±0.34)、治疗后(1.78±0.25);治疗前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78±0.33)、治疗后 (1.76±0.28);总胆固醇指标治疗前(4.72±1.09)、治疗后(4.30±0.78)。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背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足的足背动脉内径以及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足的足背动脉内径以及血流速度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背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足背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对比(±s)

组别足背动脉内径(m m)治疗前 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c m/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 2)观察组(n=2 2)t值P值1.6 2±0.6 8 1.6 4±0.6 2 0.1 0 2>0.0 5 1.7 1±0.3 2 1.9 6±0.3 3 2.1 4 3<0.0 5 2 7.3±9.8 2 7.4±9.6 0.0 3 4>0.0 5 3 0.2±7.1 3 4.5±6.8 2.0 5 2<0.0 5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经治疗后症状良好14例、治疗一般7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经治疗后症状良好8例、治疗一般7例、治疗无效5及症状加重2例,治疗总有效率68.1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注射部位红肿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对照组发生注射部位红肿2例、腹泻2例、腹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1.8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因发生糖尿病足等不良症状而导致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足病情程度不一[4]。研究提示,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因素很多,常见因素为患者的末梢神经敏感度下降且血液循环欠佳,导致其足部发生不良症状,足部的自身感觉及其对于温度与疼痛敏感度降低,因此,患者在洗脚时,往往难以掌握合适的水温,经常发生烫伤,足部出现水泡,此类症状一旦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发生溃疡、伤口糜烂,进一步引发感染等症状,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常处于高血糖状态,其伤口相对不易愈合,如果足部在遭受损伤后长期处于一个较高的机械压力,则极易导致伤口处的缺血面积扩大,进而导致溃疡面积扩大,同时,部分组织也会出现坏死症状,进而出现坏疽等,一旦发生此类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将发生坏疽的部分肢体切除,防以止坏疽的面积进一步扩大[5-6]。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发生糖尿病足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及时治疗干预。而红花黄色素是一种从红花当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对糖尿病足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也发现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此类药物难以发挥出满意的效果。相比之下,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的功能,其可用以治疗脑血管类疾病,临床上将之用以治疗糖尿病足也能发挥一定的效果。该次研究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观察组予以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足的足背动脉内径以及血流速度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提示,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更显著的抗炎作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有效抗炎成分为前列腺素E,其可发挥出降低血小板凝集与活化的功能,能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血液的流通速度、降低血压、改善血液高宁状态等效果,在促进体内微循环上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应用该药可使糖尿病患者不易发生足部病变。研究同时也提示了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临床治疗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发挥明显的效果,且该药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注射液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副肝左动脉伴肝总动脉起始异常一例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