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2019-05-10 02:26王朝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卧床下肢血栓

王朝霞

(高密姜庄卫生院,山东潍坊 261506)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长期卧床患者很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是因为患者复杂病情时常会对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掩盖,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法及时发现并诊断[2]。若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严重威胁了患者健康,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致死性肺栓塞[3]。该研究中以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手段与下肢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6例来该院就诊的长期卧床患者,其中女性与男性患者人数分别为62例、7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为 48岁,最大为 81岁,(64.32±4.12)岁是平均年龄,卧床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14年,(8.21±1.24)年是平均病程;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 82岁,(64.87±4.29)岁是平均年龄,卧床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13年,(8.11±1.36)年是平均病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下肢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饮食给予干预与指导,叮嘱其多食用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低脂肪以及易消化的食物,防止血液粘稠度的增高,并劝导患者戒烟戒酒,对长期吸烟给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进行讲解[4]。并且嘱咐需要大量饮水的患者多饮水,对于禁水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静脉补液,避免发生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确保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因为便秘造成腹压升高,从而确保不会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必要时需要给予患者通便药物治疗[5]。其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自身需求以及心理态度等要素给予充分了解,并对其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主动、热情及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并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与危害,对其预防方法给予重点介绍[6]。再次,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情况给予详细了解,并且要对未发生微血栓患者加强下肢护理强度,对下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讲解。与此同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如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需要鼓励并监督其每天坚持运动,若患者下肢活动受限则要指导其适当抬高下肢,在固定间隔内翻身[7]。护理人员要经常按摩患者的下肢肌肉,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挑选合适的袜子,最大程度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后,体位干预与用药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经常翻身,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协助,促进患者压侧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并且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助于静脉回流。侧卧时需要防止出现双下肢受压的情况,患者平卧时要抬高双下肢,保证下肢比心脏平面高出20~30 cm,膝关节要屈曲15°,确保髂内静脉保持松弛状态[8]。将沙袋或者软枕放置于患者足跟下方,避免小腿肌肉长期受压,促进小腿静脉回流,缓解患者的肿胀情况。除此之外,患者在采血并静脉输液时要防止不会发生股动脉穿刺的情况,防止股静脉置管。尽可能减少止血药与脱水药物的应用时间,对出入量给予严格控制,并且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入量不足的问题,避免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大于90分为十分满意,80~89分之间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得分越高则表示满意度越高。十分满意度与满意度之和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式(±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对照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83.83%,其中十分满意为 30 例(44.12%),满意为 27 例(39.71%),不满意为11 例(16.17%),实验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 98.53%,其中十分满意为 40 例(58.82%),满意为 27 例(39.71%),不满意为 1 例(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对照组患者情绪功能、家庭功能、角色功能分别为(58.36±6.38)分、(50.47±5.62)分、(57.24±8.32)分,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情绪功能、家庭功能、角色功能分别为(65.12±6.14)分、(58.74±4.06)分、(64.18±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7.64%(12/68)、2.94%(2/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属于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是造成该疾病发生的三大因素。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反复性及多发性等是该疾病的特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造成患者出现浅静脉怒张、单侧下肢肿胀、单侧下肢疼痛等多种症状,现阶段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治愈该疾病的方法,所以主要以预防为主[9]。下肢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心理护理、用药管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体位干预、功能锻炼等内容,在长期卧床患者中给予下肢护理干预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有效预防[10]。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达95.59%、98.53%,与对照组(79.41%)、(83.83%)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著较优。

综上所述,下肢护理干预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具有确切效果,对深静脉血栓发生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促进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卧床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