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探讨

2019-05-10 02:26雷秀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髋部预见性二聚体

雷秀秀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除表现出病情危重特点之外,还存在较高概率呈现出系列高危并发症的现象,尤其以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呈现出显著性特点,未经及时治疗的条件下,会使得患者呈现出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现象,更为严重存在患肢残疾以及死亡的可能[1]。就老年髋部骨折疾病诱因进行分析,同其呈现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状密切相关,此外,因为较弱身体机能的影响,使得DVT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对此有必要确定有效对策将DVT发生率显著降低[2-3]。该次研究以2016年11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主要探讨最佳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以确保DVT发生率获得显著降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研究各组护理模式;参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61~83 岁,平均年龄为(67.13±2.15)岁;研究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2~85岁,平均年龄为(67.19±2.19)岁;纳入标准:(1)未患有恶性肿瘤疾病;(2)未表现出严重肝功能不全现象;排除标准:(1)年龄分布不在 61~85 岁范围内;(2)老年患者对于实验研究无法积极配合;对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性别以及年龄展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在入组后,参照组一般护理模式为:通过对患者做好翻身工作,对于压疮的形成进行预防;此外,合理准备抗凝剂对患者治疗,以将DVT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就患者下肢情况密切观察。研究组一般护理模式应用同参照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保持一致,此外,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

1.2.1 护理机制的明确 将有关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显著加强,对于髋部骨折、DVT以及糖尿病等系列疾病资料的查阅,加以督促。对于DVT高发人群加以明确,对应做好循证评价工作以及评估工作,以保证后续的护理干预工作凸显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特点[4]。

1.2.2 用药以及饮食干预的实施 对于营养师进行积极聘请,在对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进行护理期间,要求其积极参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应进行饮食食谱制定,对于血糖变化能够做到定时监测,并且对应完成记录,对于患者的服药均需要做到定时定量,遵循医嘱[5]。

1.2.3 早期健康教育的实施 对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与家属积极做好病症知识讲解工作,主要集中于DVT疾病发生概率、病症表现以及严重影响等方面,以确保老年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可以做到积极配合以及支持,以对于早期康复加以促进,充分发挥早期健康教育的作用[6]。

1.2.4 康复训练的实施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期间,要求对应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全部合格。之后,利用视频、图谱以及自我演示等方面,就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认真讲解。训练过程中,协助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对于脚趾以及足被运动的适当做出保证,禁止呈现出骨折断端移位的现象,要求每次运动时间需要不小于20 min。此外,对于患者的踝关节背身运动加以鼓励,在运动期间,对于髋关节内收以及外旋需要进行预防,控制时间约为10 s,在放松后继续要求患者进行锻炼,多次进行。训练期间需要做到30次/组以及6组/d。除上述系列训练操作之外,还需要展开抬腿运动训练,控制频率为30~40次/d,通过对患者的耐受力进行了解,对应进行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的设定,并且需要做到循序渐进[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天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以及DVT发生率展开对比。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计数资料(DVT发生率)各以(±s)、[n(%)]表示,各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对比

研究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天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均低于参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天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 数值临床对比(±s)

表1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天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 数值临床对比(±s)

组别D-二聚体数值(m g/L) G l u 数值(m m o l/L)研究组(n=3 6)参照组(n=3 6)t值P值0.4 0±0.2 8 2.8 0±0.3 3 3 3.2 7 3 1 0.0 0 0 0 7.0 9±0.4 2 9.8 2±1.0 2 1 4.8 4 9 2 0.0 0 0 0

2.2 DVT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第21天 DVT出现概率(5.56%)低于参照组(38.89%)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dDVT发生率临床对比[n(%)]

3 讨论

对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众多因素中,以糖尿病血栓疾病的出现较为严重,因为糖尿病诱发呈现出的高血脂以及高凝状态,存在较高概率导致患者表现出DVT的现象。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呈现出骨折的情况后,因为下肢制动、血流滞缓以及血糖不稳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DVT发生率呈现出更为明显增加[8]。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病情状况作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系列病情呈现出临床特异性以及发展规律加以了解的情形下,充分利用护理知识,对潜在护理隐患进行发现,之后对应进行护理干预对策的采用,使得风险获得显著减少。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第21天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均低于参照组明显;研究组治疗第21 d DVT出现概率(5.56%)低于参照组(38.89%)明显,可进一步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使得老年髋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的平均D-二聚体数值、Glu数值获得显著降低,并且对于DVT的出现,获得的预防效果显著,可充分证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髋部预见性二聚体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