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疗效观察

2019-05-10 02:26刘永涛王继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麻木电针腰椎间盘

刘永涛,王继华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腰椎间盘的突出症,属于以下肢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生活[1]。伴随着国内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对于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的电针治疗备受医学界所关注[2-3]。为了分析针对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状,电针治疗效果情况,该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该院所收治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症状,针对一些患者实施电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所收治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症状:干预组,男患者为14例,女患者为11例,年龄区间为:37~71岁,平均的年龄即为:(38.55±2.33)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年龄区间为:38~73岁,平均年龄:(39.33±2.66)岁;患者与家属已知情并同意该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药物治疗,具体如下:口服塞来昔布的胶囊,药剂量为0.2 g/次、1次/d;同时,口服甲钴胺片,剂量为0.5 mg/次、3次/d,患者需连续结束14 d的临床治疗;干预组,则实施电针治疗,选用型号为G6805-2A低频式电子脉冲的临床治疗仪器,一次性的无菌针灸用针为云龙牌。以患者患侧的夹脊穴为主要穴位。针对L5~S1、L4-5需分别添加好关元腧穴、大肠腧穴。针对下肢外侧麻木辅助穴位包括悬钟穴、巨髎穴、风市穴、阳陵泉穴;针对患者下肢后侧麻木处辅助穴位包括秩边穴、环跳穴、委中穴、昆仑穴。电针仪器需择选断续波,设定频率为60 Hz,直接刺入主要穴位,刺入深度需以20~30 mm为宜。在得气之后需加电,实际强度应当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基准。针对患者环跳穴,需采用捻转提插的手法直刺至45~63 mm为宜,在得气之后留置针时间需为30 min,且每间隔10 min进行1次捻转行针。在经过7 d临床治疗后,需休息1 d,即为1个治疗周期,共需连续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情况。

(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情况。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基本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该次临床试验研究;(2)两组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疾病史、血常规、X线及超声检查、实验室各项检查等,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的突出症;(3)两组患者药敏符合WHO腰椎间盘的突出症诊断及用药标准;(4)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前期2个月之内并未糖皮质的激素、抗生素等用药治疗史;基本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重症心、肾、肝各项器官疾病的患者;(2)排除孕期、哺乳期妇女及精神性障碍症状患者;(3)排除对该次临床治疗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1.5 疗效评定指标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评分越低则表明疗效越佳;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及下肢部位麻木感均可恢复于正常指标状态当中;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及下肢部位麻木感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表现;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及下肢部位麻木感并未有好转迹象或有加重情况出现。有效+显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6 统计方法

该实验借助于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χ2该检验计算法来进行计数资料,使用以t值该检验计算法来计量资料。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1 d后、治疗3 d后、治疗结束这3个时间节点,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情况[(±s),分]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与常规组相比,*P<0.05。

组别就诊期间治疗1 d后治疗3 d后 治疗结束常规组(n=2 5)干预组(n=2 5)t值P值7.2 4±1.0 3(7.2 3±1.0 3)#3.1 4 4>0.0 5 5.0 3±0.7 1(3.6 3±0.6 6)*5.6 1 3 4.0 2±0.4 2(2.0 1±0.3 3)*1.0 5 5 3.1 1±0.4 3(1.5 3±0.3 3)*2.7 8 4<0.0 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足可表明,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情况[n(%)]

3 讨论

腰椎间盘的突出症,属于骨科临床常见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通常会伴有下肢麻木症状,对患者日常起居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4-5]。电针治疗,能够以中医辨证学为理论基础,对患者身体穴位行电针刺治疗,有效刺激患者患处与下肢部位,起到疏通经络及消除麻痹等作用,让患者萎缩的肌肉与受损的神经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6-7]。那么,为了进一步验证针对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状,电针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该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主要选取于近两年内该院所收治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症状,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5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5例患者。干预组实施电针治疗,常规组则基础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经过该次临床试验观察研究后可得出以下数据:常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结果为:就诊期间(7.24±1.03)分、治疗 1 d后(5.03±0.71)分、治疗 3 d 后(4.02±0.42)分、治疗结束(3.11±0.43)分;干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结果为:就诊期间(7.23±1.03)分、治疗 1 d后(3.63±0.66)分、治疗 3 d 后(2.01±0.33)分、治疗结束(1.53±0.33)分。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1 d后、治疗3 d后、治疗结束这3个时间节点,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便足可以证明针对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状,电针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通过对患有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状患者开展电针治疗,能够以中医辨证学理论为基础,从主要穴位、辅助穴位上实施电针治疗,能够更好地刺激患者下肢部位神经,便于缓解下肢部位麻木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下部部位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回归到正常的起居生活当中。

猜你喜欢
麻木电针腰椎间盘
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