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11 08:25赵立群张祥林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能谱斜率良性

赵立群,张祥林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锦州121000)

甲状腺属于人体重要组织之一,位于喉和气管的前外侧,包括左右两叶,中间由峡部相连。其中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主要是由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导致,于未明确病理性质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1]。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颈部肿块性疾病之一,多见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以及甲状腺瘤[2]。早期检出病灶并对其良恶性予以鉴别,对临床治疗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于甲状腺结节的发现、定量、定性以及随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其中又以超声、CT等应用最为广泛[3]。然而,因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影像学方面普遍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因此诊断准确率并不十分理想。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甲状腺可特异性摄取碘,从而使得造影剂注射后可获得更加良好的对比度,可较为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解剖形态,尤其是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4]。然而,CT检查存在辐射损伤以及对单发结节鉴别诊断难度较大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另有研究报道显示[5],双能CT可通过两种不同能力的X射线对物体予以CT扫描,并采用双能重建算法,有利于准确获取被扫描物体的等效原子序数以及电子密度的分布,继而可能将能谱的信息导入CT成像中。然而,由于该检查方式对软硬件的要求较高,难以推广普及。而CT能谱成像是近年来所开展的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其不仅突破了既往CT仅能作单一密度测定依靠CT值的成像模式,同时将CT成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5维空间。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CT能谱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检出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6]:所有观察对象均拟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年龄低于70岁;临床病历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存在明显病变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疾病者;入院前已接受过放化疗或非根治性手术治疗者;已发生远处器官转移或(和)伴有其他器官原发性恶性肿瘤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精神疾病者;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2 研究方法 ①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良性组24例与恶性组16例。②CT能谱成像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并保证颈部过伸,使用仪器为美国GE宝石能谱CT,相关检查均与能谱CT机上通过GSI颈部扫描方案,其中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为高低能力瞬时切换,自动调节管电流,层厚与层间距均取0.625 mm,螺距为0.984:1,FOV为10 cm×10 cm,机架转速为0.6 s/周。扫描范围从舌骨上缘开始直至锁骨平面,胸骨后甲状腺时扫描范围扩大至胸廓入口或主动脉弓水平。扫描前告知患者尽量下垂双肩,防止锁骨线束硬化伪影,屏气、防止吞咽,避免运动伪影的产生。

3 图像处理与分析 由我院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于GE AW4.4工作站独立完成。选择摄典能力以及碘基图中肿瘤最大层面,避开坏死、钙化、锁骨以及血管所造成的伪影,通过感兴趣区域技术分别获取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2/3的病灶面积为感兴趣区域。重复测量3次组织内碘浓度后取平均值,其中曲线衰减斜率=(HU60keV-HU120keV)/60,曲线衰减斜率绝对值越大,说明衰减曲线下降幅度越大。

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时期碘浓度情况,不同时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情况,结节CT特征情况。同时,比较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其中结节CT特征主要包括包膜、钙化、边界规则等。

结 果

1 两组不同时期碘浓度情况对比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方面对比,前者更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期碘浓度情况对比(mg/ml)

2 两组不同时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情况对比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方面对比,前者更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情况对比

3 两组结节CT特征情况对比 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包膜、钙化、边界规则等方面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结节CT特征情况对比 [例(%)]

4 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例(%)]

讨 论

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多种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率可高达50%,尤其多见于女性人群[7-8]。既往,临床上孩子要是通过触诊以及超声检查发现,然而由于良恶性结节在超声表现中存在一定的重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良恶性的判断。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恶性甲状腺结节术前误诊率最高可达70%,而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9-10]。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诊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CT能谱成像改变了CT的传统诊断模式,可在获取混合能量图像的同时获取一系列的特定能量水平的单能量图像,并通过宝石能谱成像浏览器处理获得基质物图像、有效原子序数以及能谱衰减曲线等,从而得到甲状腺结节定量指标,进一步为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提供新的影像诊断途径以及依据[11-12]。

本文结果显示,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方面对比,前者更高,这提示了两组不同时期碘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原因,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和恶性病变下甲状腺滤泡细胞被恶性肿瘤细胞或(和)纤维结缔组织取代有关。此外,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方面对比,前者更低,这表明了两组的能谱衰减曲线斜率也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很重要原因可能在于: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主要是因体内的正常滤泡被癌细胞所替代,从而减少碘的摄入。然而,因癌组织乳头分支以及乳头分支中纤维血管间质较为丰富,从而会使其变化趋势降低,进一步反映能谱曲线斜率下降[13-14]。另外,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包膜、钙化、边界规则等方面对比,均不明显,这提示了CT能谱成像可能是通过明确甲状腺结节包膜、钙化、边界规则等情况完成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诊断对比不明显,这与吴瑶媛等人的研究报道相符[15-16],说明了CT能谱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CT能谱成像可通过绘取一定面积病灶或对照组织像素后获取代表该像素相应体素内成分的基物质密度,特征性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等,进一步可借助CT能谱成像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形态上相似或密度相近的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其中良恶性差异的病灶或(和)不同起源的病灶内部组织特征及其强化特点的差异均可通过相关参数反映,进一步为临床家别诊断提供指导作用。另有研究报道显示,CT能谱成像诊断可在有效降低图像质量对剂量的依赖性的同时,对组织精细结构进行清晰显示,进一步实现了低剂量条件下的高清成像[17-18]。

综上所述,CT能谱成像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有效总结并计算结节成像斜率以及碘含量,并明确患者病灶特征,继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达到早期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进一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能谱斜率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椭圆中关联斜率的一个优美性质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