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徒“皈依”心理的形成、发展及预防探究

2019-05-12 02:09应秀丽王凯元徐文兵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预防心理

应秀丽 王凯元 徐文兵

[摘 要]以浙江省仙居县“全能神”信徒为例,结合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收集资料,采用质性分析对邪教徒进行移情理解。试图揭示高压态势下邪教继续发展的缘由,普通人为何及如何走向邪教徒的过程。邪教徒“皈依”包含迷茫或平常、初信、互动、救赎、奉献五个阶段。邪教徒“皈依”心理的形成与所处的环境、邪教传播策略息息相关。随着“皈依”的发展和“交通”的再社会化,内在因素作用力增强,而环境背景因素影响力减弱。为铲除邪教滋生土壤,提出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反邪教场地化建设、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和慈孝建设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邪教徒;“全能神”;“皈依”心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D669.8;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9)04—069—06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信仰自由和宽松的政策背景下,冒用宗教的各类邪教组织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滋生蔓延,秘密运行,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而政府相关部门对以“法轮功”、“全能神”为代表的邪教组织的打击一直没有间断,采取了有力的防范措施。2014年山东招远的“528事件”让“全能神”从幕后走向台前,政府也加强了对该组织的查禁和取缔。揭露邪教危害、特征和本质的材料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大量涌现。而在仙居县,“全能神”传播在2012“世界末日”谣言破产后出现了低潮。然而,这次低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近几年又呈逐渐增长态势。当然,当地警方打击的力度也在加强。仅2017年,仙居县警方成功摧毁一个“全能神”邪教组织,抓获邪教骨干人员若干名。

高压态势下,为何还有少数“全能神”信徒执迷不悟?“全能神”为何屡禁不绝,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笔者试图从“全能神”信徒出发,考察他们由普通人走向邪教徒的心理历程及动机。

本研究结合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采用无结构访谈与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捕捉仙居县邪教徒的态度转变、苦难和情感。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将行为放在情境中移情把握,揭开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从而了解信徒心理的发展动因和过程,并得出背景因素对“皈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二、文献回顾

皈依是复杂而持续的宗教过程,既存在个体心理的渐进式量变,又存在由不信到信的质变过程。詹姆斯认为,“所有惊心动魄的皈依都是持久、持续的。” ①梁丽萍认为,“皈依是个体由原先的不信仰某一宗教转为信仰,并成为该制度化宗教组织成员的转变过程。”②那么,邪教徒的“皈依”有何特点,与宗教有何区别?

罗德里格斯认为,“邪教徒‘皈依前后的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皈依后,邪教要求实现再社会化,用新模式取代原先的社会化。”③波特霍夫揭示了自己从怀疑者转到初信者,然后找到自身价值,再到尽力传教、到达权力中心。然后对神教的基本原则产生怀疑,直至逃离邪教的全过程④。辛格区分了邪教招收新成员的四个阶段:“一、通过邪教组织的招募人与你接触;二、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有诱惑力的会议;三、首次与邪教组织的正式接触让你得到被愛戴和需要的感觉;四、运用心理诱惑让你更投入地参加邪教的活动。”⑤国内学者多从邪教徒入手分析“皈依”历程,如刘援朝认为,“从怀疑到修炼是逐步深入的过程,成员一开始对‘法轮功有所怀疑,然而这种摇摆并没有让他们拒绝练习,在逐步的练习中最终被其控制。”⑥陈青萍归纳了“法轮功”信徒膜拜心理的四个阶段:服从、认同、内化及至痴迷。⑦刘晋祎从信的发生、信念的生成和信仰的确立等递进维度分析了农民邪教徒狂热膜拜的形成过程。⑧

相比丰富的宗教皈依理论,邪教“皈依”的文献显得略为单薄。相关文献虽然对邪教徒“皈依”的形成原因、过程有所涉及,但存在缺少对膜拜团体的深入实证分析、偏重入教原因而忽略在教过程等问题。且研究更多针对“法轮功”,而缺乏对“全能神”教徒膜拜心理阶段的探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形成期:在迷茫或平常中产生皈依心理

1.迷茫。许多宗教皈依研究者认为:皈依前人们处在迷茫和危机中,这是皈依的前提,这一前提不分类别地存在于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中。部分“全能神”信徒的入教原因也有类似之处。

(1)疾病。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是生活幸福和生命安全的前提。普通人一旦生大病,就会招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大病医疗保险病种的有限性和现代医治技术面对某些疾病的无效性则加剧了困扰。在治疗无效时,农民往往选择放弃此路,而寻找彼路,这也是各种民间偏方大行其道和江湖郎中经久不绝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信仰作为最佳治疗方式,这给“全能神”冒用宗教传播提供了契机。部分基督徒在身体健康时对“全能神”毫无兴趣,一旦生大病,“全能神”等邪教就会借机传教。

(2)受挫。家境困难、变故、孤独、年老无依等也可导致信教。许多研究认为,邪教发展信徒的对象性非常明确——陷入危机者。“全能神”在针对危机对象时确实存在目的性,而“摸底”发挥了重要作用。“摸底”不仅可以发现贫困无助者,还可以发现临时受挫的危机对象,他们没有享受到社会救助体系的支持,成为邪教拉人的重要目标。

2.平常。在接触“全能神”前,一些人并没有出现疾病、困难、变故,这又作何解释?

(1)人际依赖与“灵活柔性话语”。若双方存在血缘或亲缘关系,传教将更为顺利。斯达克认为,“当人们把宗教选择建立在所依赖之人的喜好基础上时,他们保持最优化其社会资本。”⑨许多人信“神”是受亲人的蛊惑。血缘是传统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祖宗荫护下形成的互为依赖的行为准则,它深深影响了国人的行为和价值。许多人不愿意断绝和亲人的来往,在纠缠下选择听听,加上邪教教义和思想的影响,他们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入教后,原有关系将持续升温,形成更为强烈的依赖感。然而,有时传播双方只是认识或熟悉,这显然与斯达克的人际依赖在皈依中的作用不同,这又该作何解?

邪教的传播还依靠地缘、情缘等要素。传播双方若来自同村,或是熟人、朋友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会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借助地缘和情缘传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保密性强,通常传播对象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去举报,认为举报就是做恶人;二是情感性丰富:传教者往往充满热情,言语颇具人情味,容易产生共鸣;三是弹性空间大:传播对象也会拒绝说“没时间”、“要干活”,但对方都给出了及时而灵活的反应:“等你有空”、“根据你的时间定”。传教者秉持一种“灵活柔性话语”,善于捕捉聊天传递的突发信息,及时地补充和调节话语,再施以柔情和热情,以便让传教顺利开展。

(2)“好奇害死猫”。疑虑情绪在大部分初次接触“全能神”的人中都存在,甚至在经过数次传教后,许多人依然存在拒绝心理。面对陌生人的警觉与防备,是社会生存的基本策略,用以防备潜在的危险。为何警惕的人后来也是信“神”了呢?

“好奇害死猫”是西方流传已久的谚语,它表达了好奇的两种结果:一方面,促成了人类生活的繁衍、科学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好,则会产生出坏的结果。吴东升提到,“有不少人出于好奇心理来参与邪教,逐步为邪教所吸引,成为邪教的一分子。”⑩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全能神”只是出于好奇,他们要么本身是基督徒,要么对神有所理解。普遍撒网之下,总会碰到对神有感知的人,而身处乡村的人们在教堂以外碰到信神者的机会本就不多,甫遇后会有惊奇之感。他们抱着了解的心态,看看到底是什么神。而传教者在谈话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认识传教对象,根据其特点作出相应的支持或解答。

(二)初信期:靠物缘传播强化信任基础

物的运用在基督教传播史上并不鲜见。利玛窦注意到,明末社会普遍表现出对异物的猎奇心理,他颇好地利用了钟、表、三菱镜等异域物品进行传教。在“全能神”传播中,物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以物品为媒介传递信息设置符号而进行沟通、传播思想和理念的行为,称为物缘传播。”{11} 本阶段多采用单人传教。根据对象不同,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方面,对于从没接触过基督教者,他们会强调《三步做工》跟《圣经》差不多,但《圣经》太厚,不容易看懂,而《三步做工》里都是神的原话,容易看明白。另一方面,针对有基督知识基础的信众,则会用《圣经》原文加以诱导,让其误以为这就是基督教,再导出基督过时的论调。此外,还有《话在肉身显现》《最后的船票》等非法印刷出版物,以及光盘、存储卡及MP4等。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12}媒介本身就可以对信徒的思考和习惯施加影响。“全能神”传播经历了从书和小册子等传统媒介到MP3、MP4、MP5等新媒介的更替,这对信徒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让那些身在乡村、知识贫乏、相对落伍的人可以接触时尚的电子产品,并熟稔于心,产生自豪感。

传教过程中,传播对象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秉持相对清醒的认知,观察传教者的言行、举止及态度。传教并非单一的灌输与接受,而是存在着诉求与关怀、愿望与满足、怀疑与解释的动态过程。被传播方的警觉是“近距离观察”的直接经验,是理性的秉持和自我保护的延伸。信徒对教义理解的偏差、怀疑甚至抵制能否被及时消解是普通人转向“全能神”信徒的关键。信徒的诉求、对神的理解和想象得到成功回应是其信教的动因,而对于信徒想象的准确把握是传教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三)互动期:在“交通”中形成“再社會化”

“交通”意为信徒学习“全能神”教义、思想,聚在一起交流、沟通。通过“吃喝神话”,信徒不断研习全能神的教义和思想,用看似自圆其说的逻辑达成“功德圆满”。“交通”会营造温馨的氛围,达到情绪互相感染和影响的效果。勒庞认为,“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够迫使个体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他接受一些情感模式。”{13}温馨氛围是建立在所谓的平等基础上的,“交通”塑造了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没有高低之分的错觉,而困难和痛苦则向神倾诉,认为神会帮其渡过难关。许多在教外身心饱受摧残的人容易形成自我安慰,找到重新定位,觉得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种聚会隐蔽性和排他性极强,通过频繁的说教达到互相支持的温馨友爱气氛。聚会结束后也会心情舒畅,期间若有好事发生,他们会联系起“交通”经历,认为是“神”恩典的结果。信徒对“神”逐渐产生敬畏心理,认为要全心全意信“神”,把命运交给它。由此,邪教权威得以确立。

“交通”仪式从教义的传播、情感的沟通、身份的加强、价值的分享等方面激发了信徒有关共同信仰的“集体记忆”。仪式紧凑而精心,经过不断的延续,锤炼了邪教徒的信念,成为烙印在大脑中的记忆存储,不断改变信徒的行动法则、人际关系甚至价值观念。这正是罗德里格斯的“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为那些原来为挫折感苦不堪言和对自己抱有负面评价的人提供一个新的社会定位。”{14}它让那些遭受挫折和困苦的人好似获得了新生,使其逐渐脱离原先的社会关系,重塑自我认知,形成类宗教的认识结构,从而构造观念和实际的共同体。

(四)救赎期:经传“福音”构造再组织化

“吃喝神话”后,信徒了解到人类的起源,人们是如何败坏的,从而认识神的实质和性情。在此基础上,方能从事“拯救”人的工作,即传“福音”。传“福音”往往面临各种困难,如被人骂和打,因此有些人会拒绝去传。对于传教的痛苦经历,“全能神”又会安排“交通”聚会来消弭。“交通”刻意安排了人性之恶的省思,并让信徒接受痛苦,因为这是揭示人的骨髓里毒素所必然要经历的,从而形成环环相扣、互相加强的效果。为了顺利传教,传教者会施以做家务、带礼物、买东西等小恩小惠,以图获取信任,这些策略在《摸底铺路细则》中得到验证。在“全能神”的阐释世界里,传“福音”是在“救赎”人,是在“作工”。而对于那些成功拉人的骨干,组织会给予奖赏,提升其教中地位。

笔者曾经论述过“全能神”传播的八种方式,根据蒙特利尔学派泰勒和凡·埃夫里的观点,这些方式都以语言和文本为依托。两位学者创造性地使用“绘制地图”将文本、语言的传播与组织联系起来,得出“传播构造组织”的论断。{15} “全能神”组织具有极强的扩张欲,一直不断地进行再组织化。传教者以类宗教的阐释体系和劝诱方式,通过阐释世界的口头、书面及数字化文本形成一种“贴图式”的教义传送系统,让信徒形成对“神”的认同和崇拜,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不断强化现实世界的组织结构,反身性地建构了组织版图的扩张。

(五)奉献期:在“预备善行”中痴迷

“全能神”给信徒灌输的“奉献”逻辑为:因为“神”造人及万物,包括四季、空气、雨水、太阳、动植物等,所以回报“神”就理所应当。其他神都是假神,不要理睬和敬拜它。而一开始宣称“不要钱”的“全能神”变成了让信徒“自愿”供奉钱、米及其他物资来“预备行善”,为自己积德积福。如果“行善”了,“神”会给你回报。这就是“全能神”简单机械的“造物—奉献—回报”逻辑。

“全能神”的膜拜不同于佛教徒的皈依。佛教倡导修来世,倡导六道轮回,认为种下的因,需要有合适缘,方能时来运转。而“全能神”是修现世的,来得更快、更直接,它的因果观是机械的,倡导信它听它任它,现世就能得到福报,可以身体平安,进入天堂,不会遭受“神”的审判和惩罚,不会受到“世界末日”的影响,不会承受闪电的击杀。在现世因果观的召唤下,不仅财物可以奉献,更可宝贵的东西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来。

四、预防策略

迷茫和危机让邪教趁虚而入,皈依心理的形成与人所处的关系背景、社会环境及自身情况息息相关,入邪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一方面,内强精神世界,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形成有难相帮的外在社会环境,营造慈爱孝敬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填补农民精神空虚

邪教在农村地区之所以有机可乘,部分原因在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活动少,提供方式单一,导致部分农民精神文化空虚。十九大报告提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16}精神生活丰富了,邪教也就没有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深化文化礼堂、书院和文化广场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构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家园”。二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配送。用点菜式服务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三下乡活动,用优质文化资源填补精神空虚。三要吸引老百姓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举办各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比如唱越剧、跳排舞、打腰鼓等。

(二)开展反邪教场地化建设,倡导民众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邪教的精神传播趋势,利用文化礼堂、民间信仰点、老年活动室等场地向农民群众科普邪教的危害,宣传科学健康生活,以增强农村群众防范意识尤为必要。

一是开展反邪教进文化礼堂活动。文化礼堂已经日益成为农民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农村反邪教教育的主阵地。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挤压邪教活动空间,提高农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开展反邪教进宗教场所活动。“全能神”常从基督教众争取信徒,“由于许多基督徒加入‘全能神,一些基督教会出现了消解和衰败的迹象。”{17}在宗教场所开展反邪教宣传十分必要。宣传应注重邪教特征的描述,如“全能神”的“基督過时”论、“教会无用”论、“女基督”论、“律法、恩典和国度三个时代划分”等,以便基督教众区分。佛教及民间信仰点是老人和妇女常往之所。可以设置科普画廊、活动室,展览反邪教图画和手册,并宣传医药卫生和科技知识。让信众在参拜的同时学习医疗和科普知识,达到提高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自觉抵制邪教和伪科学的影响。三是开展反邪教进老年活动室行动。老年人识别能力较弱,封建迷信思想较重,易受邪教组织欺骗。可以在各老年活动中心设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布置警示教育专栏,安排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演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邪教识别能力。

(三)注重临时困难救助建设,增强危机群众抵御能力

现行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只能解决“生存型贫困”,其严苛的准入机制导致救助对象有限且相对固定。目前的补助标准只有货币的单一形式,难以满足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困难救助需求。这一制度还忽略了重要群体——临时困难者。有些家庭因疾病、事故等而突然陷入危机,使邪教有机可乘。

因此,政府应实施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给予及时帮助。临时困难救助制度不应以货币作为唯一救助方式,而应实施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心理四个维度的救助体系,根据对象的需要提供帮助。该体系也不能仅靠政府,而应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心理专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的力量,形成按需提供、有始有终的临时帮扶体系,达成助人以自立的目标。

(四)实施慈孝建设,滋润老人日常生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习近平同志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慈孝建设入手,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以“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为价值内涵的慈孝建设,在理论逻辑、道德标准、价值理念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慈孝建设应突出农村主战场地位。以村为单位,通过建立慈孝基金,用以资助困难家庭和表彰慈孝典型;设立6199食堂,本着“公益、便民、安全”原则,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饭吃;开展慈孝志愿服务,队员以草根农民为主,基于互助互惠传统的沿袭,开展生活化、常态化的敬老爱老服务;签订慈孝协议,对慈孝行为进行制度考量,通过物质、精神奖励促进村民更好地弘扬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预防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