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实施现状研究

2019-05-13 10:25张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音乐素养音乐教育

张琳

摘 要: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的北京市教委“高校、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简称“高参小”)项目,将高校的力量注入到试点小学中去,让小学生享受到高校水平的艺术和体育课堂。通过对2018-2019秋季学期主要音乐课程进行实地考察、课程旁听、采访、调查,对“高参小”的实施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使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得到了良好贯彻,所派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课堂实行情况基本良好,同时也发现在教学经验文本化、课堂秩序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参小”;音乐教育;音乐素养;教育均衡

为了提高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进优质教育供给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强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宗旨,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项目,将多所高校的力量注入到试点小学中去,让小学生享受到高校水平的艺术和体育课堂。

根据对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艺术项目近3个月的调研,就小学音乐的教育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目前,对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的实行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目标小学2018年到2019年的秋季学期上课期间,着重旁听了光明小学和石佛营小学2个学校4个北师大授课教师所教授的6个小学四年级班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发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现状和问题。秋季学期的四年级课程分为九个主题课程,每个主题课程用两个课时来讲授,本文选取其中两具有典型性的课例来进行现状分析。

一、再现课例

(一)课例1 各个国家的国歌(石佛营小学四年级一班)

(1)课程设计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聆听不同国家的国歌,体味不同国家国歌之间的差别。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相关内容,国歌的基本曲谱信息。学习相关节奏,音乐符号等知识,初步理解乐曲速度不同,表达含义情感方面的差异。

学习演唱我国的国歌。通过介绍我国国歌的基本信息,向同学们介绍2/4拍子的稳定感,从而引出不同国家国歌的不同情绪。对比中日韩三国的国歌,让同学们从音色,节奏,速度的不同体会振奋与悲伤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节奏是影响感情的重要因素。课程结束前,再集體观看视频,体会国歌所带给我们的荣耀感,巩固国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课堂情况

首先,在学生的接受情况方面,学生知识较广,对课堂的基本问题都能回答准确。其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从国歌,国旗等方面,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民族精神,国家荣耀感上有所体会。从课程最后集体看视频唱国歌的活动中,更加深了学生心中国家民族形象的塑造,从而给学生以更为深刻的民族自豪感。再次,创新方面,老师创新独特的鼓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的维持课堂秩序。该课程创新了一种鼓掌方式,教师规定,有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大家为该同学鼓掌时,不能随意地鼓掌。而是以教师自创的一种简单的节奏型的组合来称为掌声。当大家一同以相同的节奏型鼓掌时,既保证了课堂秩序的稳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音乐课中的节奏特色。是该课程的一大亮点。最后,课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进行思考的方式提问(视频用中国国歌为背景音乐,视频内容为升国旗,奥运会获奖等奏放国歌的时刻):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学生们普遍都感受到了庄严,严肃,骄傲,自豪,壮观,激动等情绪体验。从而让学生们获得民族自豪感这一情感体验,同时在学生心中进行了民族形象的塑造。

(二)课例2 打字机(光明小学四年级四班)

此课程主要是让同学们欣赏《打字机》这首管弦乐曲,并听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同时初步掌握识读图形谱的能力。《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将打字机的“嗒嗒”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融入乐曲的特殊管弦乐曲,采用了ABA式的三段体结构。此主题的第一课时拟让学生对《打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做到外化表现三段体结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欣赏《打字机》现场演奏的版本视频,揭示《打字机》是老式打字机和各种乐器一起演奏的一首曲子;再让学生自创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打字机击键和换行的声音,也就是将声音外化为具体行动;最后分AB乐段,细化到乐句来使学生表现乐曲,完成对整个乐曲的外化表现,同时发现乐曲的结构特点和规律。第二课时拟使学生能够根据图形谱来表现乐曲。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选择图片来表现乐曲结构,教师点出乐曲三个乐段中,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再让学生看着图形谱来用手点拍子表现第一乐段;经过练习最后让学生自己创造图形谱来表现乐曲。

首先,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们对于《打字机》这一乐曲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音乐一旦播放,学生便会陷入到欢快的情绪中扭动身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学生充分地领会了乐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并对打字机入乐这一新颖的形式感到新奇。当教师引导同学们寻找乐曲乐段的特点和节奏、曲调的变化特点时,大部分学生非常认真,努力想要找出《打字机》这一乐曲背后的秘密。当老师启发学生,不只是打字机,生活中处处都是音乐,所有的声响和沉默都可以成为乐曲时,学生毫不费力地接受了这个先进的音乐观点。课堂实行情况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其次,存在着纪律问题及其他问题。各个班级在两课时的课堂上,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纪律问题,有个别学生较为兴奋,影响了课堂的推进,授课教师均抓住了主要矛盾,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以保证整个班级的课堂纪律;并多次采用音乐手段,和学生相互应和一段音乐旋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另外,因为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学生素养不太一致,所以一些班级的学生对于此次课程的接受较为困难;因此有些授课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当改变了课程设计方案,设计出让学生根据不同乐器内容作出不同动作的游戏,该游戏和原有课程计划中根据节奏不明显而且较快的《打字机》乐曲来做动作的设计相比,较为简单,更加贴合对原有课程设计接受困难的学生情况。但是,授课教师自主设计的游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授课教师的经验需要及时地进行分享和讨论,并形成文字;这是本课题接下来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

二、课程结论

笔者通过对目标小学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的“高参小”课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高参小”教育理念先进并贴合实际,课程实行情况良好,同时发现了教学经验反馈、课堂秩序维护等进一步研究方向。石佛营小学四年级一班的课程,学生们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热情很高。课堂能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稍有秩序不稳的情况。谱例由于屏幕限制,后排学生有看不清屏幕的现象。建议给学生印发谱例,课堂效果会更好。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热情高涨,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回答问题。

光明小学四年级四班《打字机》一课,学生们初步体会到了乐曲、肢体动作和图形谱的异质同构,即体会到三者之间的相通性,并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乐曲的外化表现。本主题课程的典型性不仅在于学习素材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于教学理念的前瞻性,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意识到乐曲与现实生活的同质异构,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音乐思想—— 一切声响皆可以成为音乐,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此主题课程充分体现了“高参小”项目的优越性。另外,在课程设计出台、授课教师进行授课之后,建议强化授课教师经验的讨论与交流,并注意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以此为“高参小”在各种情况中推广作出一定的预见和准备。

三、实施现状分析及展望

通過对授课研究生教师分别进行采访,并对采访内容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了“高参小”项目对研究生教师的培育有着深远影响。课堂纪律问题在北师大“高参小”音乐课堂中是尤为突出显现出来的,授课教师面对纪律问题的挑战作出了合理的应对,通过长期的课堂锻炼以及互相交流、讨论和独立思考,逐渐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课堂纪律的技巧越来越成熟。授课教师对于“同课异构”的形式是肯定的,并针对学生对于“同课异构”的第二节课的热情不高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授课教师所反映的问题将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授课教师深刻地理解了“高参小”项目的内涵,秉持着“高参小”项目的先进教育理念,肯定了“高参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音乐的课程设计,有别于传统的“音乐育人”的教育理念,其既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出授课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只有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经验才能较快适应从高校学习到工作岗位上的转变。“高参小”项目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和契机,“高参小”项目初具成效并受到了授课教师的肯定,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授课教师中普及良好,来自一线的珍贵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是授课教师们宝贵的收获。她们通过“高参小”项目获得了积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实现了高校学生和目标小学的双赢效果和良好局面。

北京师范大艺术项目组以音乐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作为指导,利用优质资源参与到其项目学校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有效地使“高参小”授课教师以及项目学校的音乐教师受益,实现了双方的共同成长和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坚持长久,拓展新的艺术教学内容、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的趣味课程,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先进教学观念和日益精进的授课教师,为小学音乐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吕衬新.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对结对小学篮球课程开展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

[2] 李蕊.让小学音乐课活起来[J].西江文艺,2016(12).

[3]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音乐素养音乐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