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求实”的洞桥探索

2019-05-16 08:24夏胜
杭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镇党委营地城镇

文 夏胜

城镇上接城市,可以承接疏导;下连农村,可以辐射带动。正是因为城镇的独特地位,使得其成为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建好小城镇,可以有效地实现城乡资源的对接互通和融合互补,这对于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促进先进科技和现代文明从城市向农村辐射,引导乡村人口和适配资源向小城镇集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创业增收,都能起到秉轴持钧、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昱/摄

浙江省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美丽城镇为蓝图,高质量谱写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篇章”,这是对小城镇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和部署,旨在进一步增强其在城乡统筹中的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城镇向心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龙头”。在大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浙江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创建典型,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浙江特色的典型做法被全国探索推广,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之一。

洞桥镇位于富阳区西北部,由原洞桥、三溪、贤德三个乡撤并而成。历史上,由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镇政府和民间的财力都相对有限,城镇建设有所滞后。近年来,洞桥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优势,唤醒洞桥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全力推进美丽城镇创建工作,倾力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通过以“诗意山乡,花开洞桥”为主题,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洞桥镇将“让城里人向往,让乡村人依恋,让游玩人着迷”的美好愿景逐渐落到实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洞桥集镇和贤德集镇分别被评为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文村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从政府到民间,从干部到群众,从本地居民到外地乡贤,全镇上下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动员,建设美丽城镇,打造秀美洞桥,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和一致行动,创建工作逐渐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总结起来,其三点作法值得借鉴:

转变:从曾经的“要我美”到现在的“我要美”

群众是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的主体,洞桥镇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镇党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围绕群众,紧密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在创建工作之初,通过全面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洞桥自身的资源禀赋,镇党委确立了全域景区化的总体工作目标,盘活山水人文资源,增加旅游休闲收入,力求使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决策者们都会首先考虑群众能否受益,如何受益,通过这种惠民方式,群众逐渐由不理解变为理解,由被动配合变为主动参与。

文村村有“石头打墙”的独特建筑工艺,建造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不同时期的40 多幢古民居保存完好,形态各异。当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表示出对文村的兴趣后,镇党委及时把握了这一契机,在和村民代表商讨后启动了艺居文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虽然少数群众对建筑艺术并不理解,但由于对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充分的宣传,项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一期工程14 幢24 户农居建成后,当地成为了全国的网红景点,旅游经营收入一路攀升。在我们调研时,群众纷纷要求启动更多这样的好项目。贤德集镇原本比较脏乱,通过整治面貌焕然一新,沿街新增店铺20 家,店面租金从原来的每年不足4000 元,增加到了最高超过2 万元,一些原来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在得到实惠之后,由衷地感谢负责项目的干部们,反过来主动帮助做其他群众的工作。查口村的营地项目,通过导流游客入农家进行农事体验,可以使每户年增收一万元以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群众人人以搞好环境为己任,互相促进互相鞭策,村容户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转化:从今天的“眼前美”到未来的“永远美”

美丽城镇要成为乡村振兴的龙头,需要带动乡村的发展;也只有乡村发展起来了,美丽城镇的美才是可以持续的。二者互生共进,互促互融,相得益彰。洞桥历史上缺乏支柱产业,不少村集体实力薄弱,个别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甚至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美丽城镇建设提高村集体实力,成为了洞桥镇党委在决策中必须突破的难点问题。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洞桥镇以美丽城镇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消薄”工作,通过收益共享机制,使村集体经济与项目共同发展壮大,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由于村集体实力增强了,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得到了村一级更有效和更持续的呼应,从而使创建工作得以长效化、持久化。

通过充分整合当地的环境资源,洞桥镇引进了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项目,该项目位于查口村俞家,占地1100 余亩,建筑面积1.6 万平方米,预算投资1.5 亿元,是浙江省社会事业重点投资项目。建成后,日接待能力约1000 余人次,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实践成长的新舞台、国际交流的新平台。查口村曾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对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的服务和持续保障能力弱。考虑到这一实际,镇党委在设计营地项目的利益机制时,让村集体发挥优势参与项目的共建工作,通过市场运行方式增强其自身的造血能力。现在,查口村仅每年来自营地的净收入就超过30 万元,不仅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而且进入了内生发展的快车道。镇党委同时把查口村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它项目上,真正实现以镇带村,镇村联动,从而使美丽城镇的创建工作有了持久的保障。

↓ 洞桥镇贤德村的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在乡村田野中上演“状元巡游”,让游客感受传统的状元文化

转型:从单纯的“环境美”到综合的“六个美”

洞桥镇的优势在于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丰富。用好这一资源,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就能有效地实现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美丽城镇的创建过程中,镇党委大力服务经济发展,引进和培育有市场前景和核心竞争力的实体,实现美丽城镇和美丽经济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农业、高山农业、绿色农业为抓手,大力发展蓝莓、香榧、富硒大米、铁皮石斛等高效农业,洞桥镇培育出了一批实力渐增的农业大户和企业,同时,办好山乡节、山货节、丰收节,向外界推广好本地的优质产品;以营地+模式为载体,洞桥引进各类“营地”项目,扩大“营地”产业,积极推进“野生君”营地、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二期、中国少年军营地、天井山庄亲子游营地和大溪民俗体验营地等系列项目建设,叫响“营地之乡”的品牌;以塘湾里、文村、大溪、天井山庄、横洞山庄、文曲山庄项目为载体,培育文创、旅游领域的领军企业,发展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和特色餐饮实体,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以施肩吾文化研究会、施肩吾纪念馆、状元文化公园、状元传说非遗项目等为载体,以状元文化来发展状元经济。2018年,洞桥镇美丽经济工作可圈可点,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20 万人次,同比增长33.3%,营收超800 万元;接待投资意向客商50 余批次,重点在谈项目10 个,新注册公司5 家,意向投资32 亿元;“石羊淳”品牌获得浙江省知名商标称号,“龙羊笋干”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香榧、富硒大米、米粿、小香薯、状元馒头等农特产品产销两旺。

↑ 富阳区洞桥镇文村举办特色山货节赶大集活动

发展美丽经济,让集体增实力、群众得实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富阳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高新产业发展、高品质城市建设和高水平社会治理,用活山水资源,打造美丽城镇,努力描绘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洞桥镇党委深入落实系列指示精神,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推动洞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注重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实体,强化新服务、新功能,将美丽洞桥变成资本、人才、技术、文化等诸要素的美地、高地、宝地。众多适宜项目的引进,使洞桥经济转型有了强大的实体支撑,环境美带来了功能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治理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猜你喜欢
镇党委营地城镇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回归营地活动
恐龙会谈恋爱吗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