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点亮数据价值,推动存储技术创新发展
——专访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

2019-05-20 05:30丁兆威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希捷硬盘监控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10月28日,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在2019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CPSE安博会)上隆重发布16TB希捷酷鹰人工智能(SkyHawk AI)监控硬盘。全国公安文联主席、公安部原部长助理王俭,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王彦吉,第十七届CPSE安博会组委会主任、法国欧洲科学院荣誉院士、全国安协联盟理事长、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等出席发布仪式,并为新产品发布启幕。

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介绍,“16TB希捷酷鹰人工智能(SkyHawk AI)监控硬盘是目前全球首款最大容量的人工智能监控硬盘,它的推出将会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安防监控中的落地应用,从而全面推动智能安防的快速发展。”

展会期间,本刊记者对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进行了专访。

▲希捷在CPSE安博会上发布全球首款“16TB希捷酷鹰人工智能(SkyHawk AI)监控硬盘”

中国公共安全:近两年,希捷相继发布了业界首款“希捷酷鹰人工智能监控硬盘”、首款NAS专用固态硬盘等。此次又发布了全球首款16TB最大容量的人工智(SkyHawk AI)能监控硬盘。如此密集的世界级创新产品的发布,折射出希捷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请问是什么因素在背后支撑着希捷这么持续创新的?

孙丹: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预测并看到了安防监控行业技术迭代带来的新机会,同时也看到安防监控存储行业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大规模落地后,首先带来的是前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继而带来数据后端、云计算的发展。

其次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在两年前就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监控硬盘。

随着视频存储压力的增大,用户对硬盘容量的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因此,我们的研发工程师又通过技术攻关,把人工智能监控盘提升到16TB,这是目前市场上密度最大的硬盘。

近年,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安防行业不断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开启了全新的智慧安防的时代。市场在不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说,用户的需求,是支撑希捷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

作为关注安防存储并着眼于解决安防行业需求痛点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一直倾听和关注行业需求,并针对行业特定需求,不断研发、定制专业解决方案。希捷是第一个发布针对安防监控存储硬盘的存储厂商。此后一直密切关注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不断优化监控存储方案,成为安防监控行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2017年,希捷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希捷酷鹰硬盘健康管理(SkyHawk Health Management),为安防监控系统存储提供更强大的保障,进一步提升边缘数据中心的健康管理能力。此次发布的希捷酷鹰人工智能(SkyHawk AI)监控硬盘,容量升级至16TB。该硬盘为深度学习应用而设计,支持繁重的AI工作负载和流畅的视频流。该产品适合具有密集计算工作负荷的AI环境,包括增强缓存、低延迟和强大的随机读取性能。SkyHawkAI支持超过10000小时的视频和分析,为全天候监控系统的繁重工作负荷提供有力保障,支持三倍于标准监控硬盘的工作负荷,完全符合安防监控厂商和用户的存储需求。

此外,该产品还包括SkyHawk Health Management和Rescue数据恢复服务计划。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使数据存储更安全、更可靠。

中国公共安全:16TB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机械硬盘容量的极限,还有提升的空间吗?

孙丹:这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行业痛点来决定,提升是肯定的。站在用户的角度,用户当然是希望自己在存储环节上的成本支出越来越低。基于这个痛点,硬盘的容量肯定是越大越好,这样才能把用户的存储成本降下来。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算法越来越先进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也就是说,客户最大的痛点是数据越来越多,存储成本越来越高。怎么降低存储成本?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高硬盘面密度,降低每TB的存储成本。现在的硬盘里面一共有9张碟,硬盘最大的成本是磁头和磁碟。在磁头和磁碟不变的情况下,单碟密度会越大,每TB的存储成本就会越低。

未来, AI安防监控的发展趋势一是算力越来越强,二是存储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怎样,从数据存储来讲,肯定需要大容量,而且越大越好。在现有硬盘技术上,16TB已经是做到了较大的面密度。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难题,是采用了希捷独有的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技术实现硬盘上可存储数据量的大幅增长,应对云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的需求。HAMR技术通过将更多的容量放入与传统硬盘相同的空间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容量存储需求。HAMR硬盘将是未来大容量硬盘的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以后的HAMR技术会使得硬盘容量达到20TB、40TB、50TB,可能到2025年硬盘容量就能达到50TB。那时用户每TB的存储成本将会大幅下降。这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公共安全:从存储的层面看,硬盘是怎么支持AI应用的?

孙丹:主要是固件。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研究他们基于AI的DVR、NVR,修改我们的固件来支持它的工作。以希捷酷鹰16TB AI监控硬盘为例,每一块盘里面支持32路的AI计算、64路的流媒体的存储,一边存一边做AI计算。

硬盘在系统应用中是被动产品,具体数据怎么存、怎么处理是NVR的主机软件来告诉硬盘,不是硬盘主动分辨。以前数据分析和存储是分开的,比如做分析单独用一个SSD,一共2个盘,现在是一起的,既可以做AI数据分析,同时把数据存上去。

希捷提出统一数据体验(UDX),而安防行业是典型的UDX架构,“端-边-云”三层:前端智能化,中间是边缘数据中心也就是NVR,后面是云。三层有不同的需求,云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无疑是最大的,所以成本是客户最大的挑战。在边缘的NVR,既要计算又要存储,因此也需要大容量。

AI监控存储硬盘的性能要比普通硬盘强很多,普遍情况下,AI监控存储硬盘比普通硬盘快20%以上。

中国公共安全:据了解,目前国内主流视频监控企业都与希捷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与这些企业合作过程中希捷有哪些收获和感触?

孙丹:收获和感触是很大的。首先是合作共赢。早在2006年,希捷就推出了业界首款专为监控领域量身定制的硬盘SV35。之后的十余年间,希捷不断对监控硬盘进行性能、容量、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化。2017年,针对人工智能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希捷发布了业界首款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硬盘——希捷酷鹰人工智能硬盘。希捷一直在这一领域不断深耕,从而让希捷科技深深地融入到视频监控行业,与广大安防监控企业形成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关系。

其次是技术的互相促进。安防监控自模拟到数字再到今天的AI时代,行业发生了巨变。在这个过程中,受限于产业链的多样化,单靠某个公司的技术、产品迭代不可能走得长远。只有合作,才能实现行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安防监控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最强的,也是世界领先的,这一点已经得到市场的检验,并得到全球安防行业的认可。

2018年,希捷开创业界先河,在杭州设立了首家视频监控卓越中心。设立视频监控卓越中心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发挥自己的擅长,更加紧密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技术创新,形成生态,共同促进和推动视频监控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希捷一直希望自己不但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参与者,同时也成为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推动者。

在与国内安防监控企业的合作中,希捷自身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让希捷在存储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

中国正在向城市化高速迈进。这些年,希捷见证了中国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深刻感受到行业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需求。因此,希捷在数据存储、分析以及学习等方面进行不断研发,突破技术障碍。我们致力于为安防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最佳存储解决方案,打造统一数据体验(UDX),助力安防行业的快速成长。

未来,针对安防监控应用需求,希捷将通过统筹整合希捷酷鹰人工智能(SkyHawk AI)监控硬盘、希捷酷鹰硬盘健康管理(SkyHawk Health Management)等产品与技术,聚焦数据,点亮数据价值,引领和推动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希捷硬盘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HiFi级4K硬盘播放机 亿格瑞A15
Egreat(亿格瑞)A10二代 4K硬盘播放机
服务器更换硬盘后的同步问题
像少年一般飞驰 希捷Fast SSD评测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不惑”之后,希捷如何“智载四海”?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
卢佐:希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