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成长路径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019-05-20 05:37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技能中职

沈 诚

(1.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工程技师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具备过硬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师;另一方面由于各地中职学校规模的增加,吸收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如何针对他们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技术技能培养体系是实现中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1]。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帮助青年中职教师在专业技术技能领域快速成长,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工程技师学院)多年来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设计多样化发展路径,设置三阶梯成长目标,打造多元化发展平台,形成了一套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导航系统。

1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1 中职教师工作内容的多样性

中职教师有别于普高教师,在承担着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实训指导、技术创新、服务企业、班级管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多项任务[2]。

1.2 中职教师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各地中职学校吸收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以本校为例,2012年以后入校教师共99人,占教师总数的38.1%;35岁以下教师共175人,占教师总数的67.3%,并且之后几年会有大批老教师退休,新教师人数与占比将持续上涨。

青年教师来源人数比例特点大学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63.5%理论水平强,实践能力弱应用方向为主的高职院校27.3%实践能力略强,理论水平不高技能大赛表现突出的中职毕业生9.2%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弱

1.3 社会对中职教师需求不断提高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这就对教师的一体化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必须做到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结合实际,这对很多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3]。

1.4 教师成长需求的多样性

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弗兰西斯·富勒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4],教师在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内心状态与行为特质,所追求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需要学校实施相应的措施加以有效引导。

2 构建教师技术技能成长培养体系

2.1 规划成长路径,形成多样化选择

技术技能主要成长路径包含教师技能比武、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下企业实习、参与技术研发、校企深度合作,基于学校三个技术中心的师资培养,相应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考核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几项,完成自身在技术技能层面的有效成长。

2.2 设定三级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

学校为教师在技术技能的成长设定了“新秀”“能手”“明星”三级阶梯式目标,并为他们提供“2必修+8选修”的成长路径。青年教师在满足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完成两条必修路径,以及至少在一条选修路径上做出一定成绩即可被认定为“新秀”;在完成两条必修路径的基础上,在至少三条选修路径上做出一定成绩即可被认定为“能手”;在完成两条必修路径的基础上,在至少五条选修路径上做出突出成绩即可被认定为“明星”。

这样的设计,帮助了青年教师建立了清晰的成长路径与发展方向,避免了他们由于缺少引导而心生迷惘,停滞不前。当然,学校也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在给定路径之外寻找其他合适的发展路径。

2.3 打造立体平台,鼓励多元化发展

教师的成长往往是多元化的,通过不断的学习,部分技术技能教师会对其他方向,如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等产生兴趣。学校为了鼓励专业教师在技术技能方向以外的其他领域寻求多元发展,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组织“驼峰论坛”,打造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建设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丰富各类培训项目,满足青年教师多样的学习需求。

3 设计教师成长路径导航系统

学校充分考虑青年教师成长需求,为选择技术技能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青年教师提供了“2必修+8选修”的成长路径。

必修路径一:技能工种培训

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考取本专业必备第一证,鼓励考取第二证,引导基础文化课教师拓宽知识面及个人专业发展方向。此路径预设目标为:专业教师逐步考取本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员等证书;基础文化课教师参与心理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质的培训和考证,参与学生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创业辅导等工作。

必修路径二:企业一线实习与学习

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企业实习,教师下企业情况计入每学年年终考核,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此路径预设目标为:每年至少完成1个月时间相对集中的下企业锻炼,了解学校相关专业的行业最新动态、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将企业一线实际、先进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实现课堂与企业零距离对接[5]。

选修路径一:技术技能教学实践

鼓励技术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技能教学工作,助力学校高职高考技能考试和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此路径预设目标为:高职高考上线率达到80%及以上,中级工考证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高级工考证合格率达到70%及以上。

选修路径二:技术技能理论研究

鼓励技术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理论研究。此路径预设目标为:主持或参与和技能教学或技术革新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可以为课题报告(教育科学规划和职业能力研究所立项课题研究)或者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

选修路径三:技能教学课程及资源开发

鼓励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发教学项目和课程资源。此路径预设目标为:参与一体化教学建设,如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等,或者参与技能课程的开发,如校本教材的编写、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优质课的展示等。

选修路径四:教师技能比赛

鼓励所有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将对参与者和获奖者的奖励方案纳入学校考核办法。此路径预设目标为:通过逐级选拔、公平竞争的方式,依托教研组级、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提升平台,让教师在竞赛中不断成长,在竞争中得到提升,与其他中职教师进行技能交流,逐步找准定位,参赛教师要至少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荣誉,成长为技术技能精湛的金牌选手,反哺技术技能教学[6]。

选修路径五:学生技能竞赛辅导

由校长室牵头组建技能竞赛委员会,所有竞赛项目制定梯队建设方案,保证指导团队中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此路径预设目标为:通过学生技能竞赛(包括创新创业大赛的技术创新项目)辅导,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了解行业需求;学会选拔学生并组建学生技能竞赛梯队,不断丰富教师的竞赛辅导经验,教师要至少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荣誉,逐渐成长为大赛金牌教练。

选修路径六:社会技能培训

鼓励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社会技能培训。此路径预设目标为:参与社会技能培训,尤其是各类技术技能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证培训辅导,或者在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选修路径七:企业技术研发

鼓励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此路径预设目标为:接触行业中实际应用技术,整合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主持或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企业技术攻关课题,提升创新能力,获得专利成果,逐渐成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能手[7]。

选修路径八:实训基地建设

鼓励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发教学项目和课程资源。此路径预设目标为:主持或参与学校重大项目建设,如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一体化实验室、工作坊建设,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等。

4 完善三级阶梯式考核机制

4.1 技术新秀考核条件

4.1.1 教龄三年,获得初级及以上职称,热爱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育教学理念新,动手实践能力强。

4.1.2 必须参与企业实践,每年至少完成1个月的下企业锻炼,并至少完成以下三项中的一项内容:

①本岗位:调查本岗位目前的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岗位的工作领域、具体的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完成一份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②本企业:与所在企业负责人、技术主管、人事主管等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经验,并学习企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完成一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③本行业:挖掘本专业相关的行业总体动态,以及行业相关企业对本专业各类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行业对于学生在基本素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期望,完成一份行业人才需求研究报告。

4.1.3 必须考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参加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或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获得校级二等奖以上。

4.1.4 完成8项选修路径中的至少1项,并做出一定成绩。

4.2 技术能手考核条件

4.2.1 必须具备技术新秀资格,教龄满五年,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取得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4.2.2 完成8项选修路径中的至少3项,并做出一定成绩。

4.3 技术明星考核条件

4.3.1 必须具备技术能手资格,教龄满八年,获得高级职称,取得高级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4.3.2 完成8项选修路径中的至少5项,并做出一定成绩。

5 架设教师多元化成长平台

学校制定“共性+个性”师资队伍建设策略,鼓励专业教师跨界发展,并为教师架设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成长平台[8]。

5.1 促交流,组织三大论坛

学校在首批国家示范学校建设期间建立了“驼峰论坛”,包括知行大讲堂、师德专题学习、技术论坛、教学论坛、德育论坛等多个模块,旨在为不同发展方向的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热情的职教舞台,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朝着跨界型、复合型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5.2 强保障,打造三大基地

作为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放大格局,与湖州当地企业及兄弟院校共同打造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湖州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基地,以及职业与心理发展中心三大青年教师培养基地,促进学科交流,助力相同发展方向青年教师深度交流、研讨、合作,促进青年教师朝着专家型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5.3 传帮带,建设十大工作室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春蚕奖”获得者等师德楷模的引领作用,以其为核心建成技术技能方向、课堂教学方向、班主任工作方向三类10大工作室。青年教师在三类工作室间进行轮训,在名师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教材开发、技术攻关、德育研究等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工作室负责人关注成员个性化发展,实现点对点辅导。

6 结语

青年教师技术技能成长路径导航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师技能比赛、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教学、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都收获了大量的荣誉。学校认定的技术新秀、能手、明星的数量逐年提升,同时部分专业教师调整了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领域获得了新的突破。未来,笔者将继续深耕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持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技能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