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泄流出口消能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2019-05-20 06:49吕会娇禹胜颖袁淮中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喷孔消力池支管

吕会娇 禹胜颖 袁淮中 苏 通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某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主调节水库,总库容2 533万m3,其中调节库容2 300 万m3。泄流建筑物主要由输泄水塔、泄水隧洞及泄空管道三部分组成。

输泄水塔位于水库左岸,正常供水水位同水库正常蓄水位1 874.50 m,最低供水水位同水库死水位1 837.00 m。取水塔进水侧在1 862.00、1 849.00 和1 836.00 m 分别设置3 扇进水闸门,取水塔出水侧设控制闸门1 扇。泄水隧洞总长240 m,为DN2 200 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进口底部高程为1 831.50 m,出口底部高程为1 829.10 m。泄水隧洞后接243.3 m 长DN1 600 mm 泄水钢管,进口底部高程为1 829.10 m,出口底部高程为1 809.53 m。

出口消能布置:DN1 600 mm 泄空管后按3 根DN1 000 mm 分支管,分支管垂直伸入消力池中,分支管末端设消能孔,让水流喷射于消力池中进行消能,再经二级消力池与尾水渠相接。

2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2.1 模型设计

对于管道出口的水流,其运动主要是受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所以按弗汝德数相似准则即重力相似准则设计,采用正态模型。根据试验设备所能提供的最大水头,并结合市场上可选的有机玻璃管直径情况及试验要求,选定模型比尺为λL=λH=16,流量比尺:,流速比尺糙率比尺:,时间比尺:

2.2 模型制作

模型范围从消能总管末端前约30 m 开始,至消能建筑物末端结束,全长约150 m。原型泄水管及支管均为钢管,要求模型糙率为0.006 9,模型采用有机玻璃管制造,糙率为0.008;消力池采用水泥抹面,糙率为0.008 8;流量采用电磁流量计量测;流速采用多功能智能流速仪测量;水位测量采用水准仪和活动测针。模型的放线精度及制作安装精度符合SL 155—2012《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的要求,整个试验过程也按照上述规范进行。

3 试验成果分析

3.1 原方案试验成果分析

在4 种泄洪工况(Q=30 m3/s、Q=20 m3/s、Q=15 m3/s、Q=10 m3/s)条件下,通过对原设计体型水流流态、水面线、沿程流速分布以及消能情况的试验成果分析,原设计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支管末端开孔的竖管喷射后消能效果不佳,出水孔口参数设计不合理;(2)消力池内的流态紊乱,消能效果不理想,尾水渠内流速较大。

3.2 原设计方案的优化

3.2.1 消能器出水孔口参数的确定

支管长1.8 m,孔径为1 m,采用梅花形布置。支管上出水孔口选择7 mm、9 mm 孔径(模型)进行多组调试。经过多次试验分析,采用出水孔径7 mm 为最佳,确定流量为30 m3/s 时的消能器支管上出水孔口参数见表1。开孔方式如图1 所示。

表1 消能支管出水孔口参数表

3.2.2 消力池的优化

(1)取消第一级消力坎,在此处安装两个导流墩,两导流墩间隔处安装消能格栅,导流墩上安装盖板,扭面段及下游渠道安装消能墩。

(2)加高第二级消力池坎至1.7 m。

图1 竖管出水孔口布置图(单位:mm)

3.3 优化方案的试验成果

3.3.1 各支管分流比

各封闭支管中流量用传统方法不易量测,本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量测。泄放30 m3/s 的流量时,经量测各支管流量总和与控制流量的电磁流量计显示数据一致。3 只支管的分流比为1∶1.3∶1.4(8.11∶10.54∶11.35,单位:m3/s),靠近总管末端值最大。

3.3.2 流速、流态及水面线

泄放30 m3/s 的流量,库区水位稳定后,测得水库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对消力池及尾水渠的流态、流速和水面线进行了量测。图2 为优化方案的水面线和流速分布图。

图2 优化方案的水面线和流速分布图

水流经各支管末端开孔的竖管喷射出后,射出水流在水下紊动碰撞,消力池中水位迅速升高,消力池内水面波动较大;消力池内最大水面高程达1 813.74 m,第二级消力坎坎上水头1.22 m。水流在二级消力坎后形成水跃泄向下游。两侧边墙满足最高水位要求。

图3 为实测扭面下游16 m 断面处流速分布图。增加消力墩后,由于渠道加糙使水深增大,下游渠道流速明显减小,实测扭面下游16 m 处最大流速为3.80 m/s,尾水渠内流速分布呈现两侧大、中间小,表流速大、底流速小的特点。

试验证明,增加导流墩、消能格栅以及消能墩,可有效降低渠道中的流速。

3.3.3 消能率

图3 扭面下游16 m断面处流速分布图(单位:m/s)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管道压力水流通过喷孔淹没喷射出流,在消力池内水流剧烈紊动碰撞,消去大部分能量,为计算消能率,以二级消力池底板(高程为1 810.13 m)为基准面,对测量断面和第二级消力坎断面列能量方程,求得的消能效果见表2。

表2 消能效果表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压力管道的水流通过支管与消力池由90°竖向弯管相连后,多喷孔淹没对称向四周喷射出流,水流在局部范围内紊动碰撞,在消力池内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同时增加消能墩后的消能效果有所提高,消能率达到85%以上;由于喷孔射流在消力池内旋滚的相互作用,亦能有效减少对消力池固壁的冲刷。

4 结 语

(1)水库在压力管道出口采用多喷孔无控制泄流的消能方式,结构简单,消能效率高,可行性强。

(2)压力管道的水流通过支管与消力池由90°竖向弯管相连后,多喷孔淹没对称向四周喷射出流,水流在局部范围内紊动碰撞,在消力池内消耗了大部分能量,消能率达到85%以上,能保证水流平稳地和下游衔接。

(3)通过采取增加导流墩、消能格栅以及消能墩的优化方案,提高了消能效果,有效降低了下游渠道中水流流速。

(4)水库压力管道出口3 只支管的分流比为1∶1.3∶1.4,靠近总管末端值最大。消能器喷孔面积与支管截面积比为1.32,与展开面积比(开孔率)为18.3%。

(5)经研究分析,开孔率不变,随着流量的减小消能率随之降低。

猜你喜欢
喷孔消力池支管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某型铁路货车120-1阀连接支管失效及改进方案研究
汤峪二原子自压喷灌工程支管破裂原因探索与对策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基于CFD的喷嘴结构参数对各孔内部流动特性影响研究
喷嘴内部结构特征对内流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The Power of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