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控制柳树天牛的试验研究

2019-05-23 10:00仇兰芬李志强屈海学赵洪林张翌楠迟全元
绿色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排粪天牛成虫

仇兰芬,李志强,薛 洋,屈海学,赵洪林,张翌楠,迟全元

(1.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02 ;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3.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 100029;4.北京市房山区园林局,北京 102400;5.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 102600)

1 引言

柳树(Salixbabylonic)是我国园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但由于蛀干类害虫的危害,常使柳树千疮百孔,易风折,这种现象在树龄较长的柳树上发生更为普遍,如2009年的雪灾、2011年的暴风雨使得北京地区的柳树被大量折断,而折断处常可见到天牛、木蠹蛾等蛀干类害虫危害。虽然,柳树蛀干害虫防治一直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重视,但因其发现及防治难度大,当前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在北京地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主要发生在一些壮年树或新移栽的柳树上,而对于树龄较长的柳树,主要发生的天牛种类是薄翅锯天牛(MegopissinicaWhite)。本文以危害柳树主要天牛害虫为研究对象,利用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Dastarcusspp.)(通称花绒寄甲),对其在室内的寄生和林间释放后防治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天敌昆虫

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提供,为从光肩星天牛幼虫坑道中采集的花绒寄甲成虫所繁殖出的后代。

2.1.2 试验试虫

光肩星天牛幼虫和薄翅锯天牛幼虫取自柳树被害木段。

2.2 试验方法

2.2.1 花绒寄甲卵的室内寄生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处理所用的天牛幼虫幼虫1~3或4~5龄。

处理1:直接用天牛幼虫接天敌。方法是在一长方形木块上面凿一个“T”形凹槽作为人工虫道,放入1头试虫,在虫道上面覆盖一盖玻片,用橡皮筋捆紧,然后将木块放入塑料盒盖住。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入木块10个,每个木块上放50粒花绒寄甲卵,共放入500粒。

处理2:模拟自然界中天牛危害的木段,然后接花绒寄甲卵。方法是取无天牛危害的柳树树干,将其锯成120 cm长的木段,木段两端蘸加热石蜡封上,以减少木段内水分的散失。然后用刻刀取下2 cm×2 cm大小的树皮,再在所取树皮中央的木质部用打孔机向下钻5个深度4~5 cm的人工虫道,将试虫接入人工虫道中,1孔1头天牛幼虫,最后将先前取下的树皮放回原处,并用图钉钉住。再在虫道口附近的树皮上用订书机钉上产有花绒寄甲卵的牛皮纸,按每头天牛幼虫释放花绒寄甲卵50粒。

处理3:自然危害的木段接天敌。取有3个排粪孔以上的被害柳树木段,另做2个这样的木段作为重复。木段两端用石蜡封住,放入花绒寄甲卵后,用不锈钢铁纱网包住。分别统计每个木段的排粪孔数,即光肩星天牛幼虫数,每个排粪孔放花绒寄甲卵50粒。

3个处理均设1个对照,不放花绒寄甲,观察记录同期光肩星天牛的存活情况。

2.2.2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卵的防治试验

以50粒或50粒倍数的花绒寄甲卵粘贴到剪好的牛皮纸上,将卵折于纸片里面,外面标注好卵粒数,用订书针钉住,制成卵卡。选择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柳树植株释放,按排粪孔与花绒寄甲卵1∶50的比例释放卵。

2.2.3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试验

将初羽化的30头花绒寄甲成虫放入做好的纸卡内,制成花绒寄甲释放器。选择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柳树植株释放,按排粪孔与花绒寄甲成虫1∶3的比例释放。

2.2.4 光肩星天牛调查方法

光肩星天牛幼虫为隐蔽性生活,1头幼虫一般只有1个排粪孔,因此,以树干上具有的新鲜木屑的排粪孔的数量,即可判断树体内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数量,因此,对于对照及所有需防治处理的样树,在处理前先清查每株树干上有新鲜木屑的虫孔数,并以虫孔数作为每株立木的虫口数,统计寄生及检查防治效果时虫口数量的确定亦如此。

3 结果与分析

3.1 室内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

由表1可见,室内释放花绒寄甲卵时直接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直接危害木段的寄生率最高,模拟自然木段次之,直接接天敌的寄生率最低。究其原因,模拟自然木段和直接危害木段与光肩星天牛的自然生活状态相似,特别是直接危害木段法的生活状态与野外光肩星天牛生活条件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在排除其他因子的影响下,越接近自然条件的试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越高。

表1 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

3.2 花绒寄甲卵对薄翅锯天牛幼虫的寄生

由表2可知,花绒寄甲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自然条件能不能寄生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表2花绒寄甲卵对薄翅锯天牛幼虫的寄生

幼虫龄期接虫数寄生率/%平均寄生率/%1~3龄重复1108063.33重复21060重复310504~5龄重复11000重复2100重复3100

3.3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

3.3.1 试验地基本情况调查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时间为2010年5月10日。释放前对所选的试验地中的柳树进行了调查,为行道树柳树,均被光肩星天牛危害。其危害情况见表2。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时间为2011年6月14日。释放前对所选的试验地中的柳树进行了调查,柳树多为胸径20 cm左右,被光肩星天牛危害。其危害情况见表3。

3.3.2 释放花绒寄甲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评价

由于野外调查光肩星天牛被害株率和虫口数量及防效时,不可能将试验树剖开检查,故以排粪孔的数量和状况来表示。调查被害株时以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排粪孔的植株为被害株;调查株虫口数时,由于光肩星天牛1头幼虫整个生活期多数只有1个排粪孔,因此将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排粪孔数作为虫口数。在花绒寄甲释放后的防效调查中,统计光肩星天牛是否被寄生时,以受害株的排粪孔停止排粪、没有新鲜虫粪排出为标准。这是因为花绒寄甲为抑性寄生习性,一旦光肩星天牛的幼虫被其寄生,即停止活动和取食,不再向外排粪。若有新鲜虫粪继续排出,则统计为没有被寄生。因此,花绒寄甲卵防治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调查排粪孔数得到被害株数和虫口数。2010年,在光肩星天牛幼虫发生期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结果见表4,40 d后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2011年释放花绒寄甲卵,结果见表5,40 d后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0.82%。

4 结论与讨论

(1)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和林间的试验,不论释放花绒寄甲的卵还是成虫,均对光肩星天牛的幼虫表现出高的寄生率,达到76.67%,高的虫口减退率,达到90.98%,由此可见,利用天敌昆虫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

(2)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对薄翅锯天牛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薄翅锯天牛1~3龄的低龄幼虫,表现出高的寄生率,平均寄生率达到63.33%,而对4~5龄的幼虫没有寄生。另外,野外林间试验没有做,是否在自然条件能也能寄生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再做的研究。

(3)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成虫或卵释放的方式比较。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简单易行,直接将成虫释放在林间即可,而释放卵时首先要将卵制成卵卡,经储存到一定的数量后才能释放。另外,不同的释放方式,对其技术上的要求不同。释放卵时:①卵运达试验点后要及时尽快释放至林间的受害树上,以免时间较长卵孵化出幼虫后爬行逃逸;②要做好卵卡,保护好卵,防止雨淋及蚂蚁等其他动物的捕食; ③释放卵卡的具体位置要在光肩星天牛的排粪孔附近,固定于排粪孔的左右

表3 试验柳树的危害情况调查

表4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结果

注:虫口减退率=[( X1- X2)/ X1]×100%,下同

表5 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结果

边,以防止排粪孔处流出的树液浸蚀;④卵卡尽量固定于树体的遮阴处,以防止阳光的暴晒;释放成虫时要选择傍晚日落时分进行,因为花绒寄甲成虫一般在傍晚和晚上活动,白天在隐蔽处停息,如果在上午或下午释放,由于其不活动会遭受捕食性天敌的伤害而影响防治效果。在傍晚和晚上释放后,成虫比较活跃,能迅速爬行或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5 结语

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是控制光肩星天牛的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通过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该天敌昆虫对杨柳树光肩星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释放花绒寄甲卵是控制光肩星天牛经济而实用的方法,但释放次数与对光肩星天牛的持续控制作用的时间有多长也还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排粪天牛成虫
天牛到底有多牛
使用EN控制排粪在肛周脓肿术后负压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苹果树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