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时下思想基础条件中教好小学体育

2019-05-29 11:24吴亚萍
文理导航 2019年21期
关键词:条件小学体育

吴亚萍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的作用极其重要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时下;条件;思想基础;小学体育

一个学生要想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必须要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学生自主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若学生对自主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姿态,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1.对体育教学作用的认识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历次国际性体育赛事中,中华健儿夺金摘银,享誉世界。也因此把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全国各地,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体育教师,造就了一批体育人才和体育精英,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经费逐渐增加和改善。新课程改革理论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社会底层的呼声更是亲身经历的经验:身体是生存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从事更好的工作,而好的身体来自于运动、来自于锻炼,最终来自于高度重视。在全国性的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的今天,体育锻炼的最初意识应由学校开始。

2.对课改理论下体育教学的领悟

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而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密切性、科学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理论为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制定了专门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全面掌握改革理论,明白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相互之间的必要关系、必要作用和必要意义,改变过去那种“体育不在升学考试范围之内”“体育不影响绩效工资”“体育没有多大出息”等陈旧思想、狭隘意识和单纯理念,要从培养体育人才,造就体育精英的长远角度去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程、热爱体育锻炼、热爱自己的身体的意识,从而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要克服资金不足、器材不全、认识不明的缺陷,对学生的健康负责、对教学的效果负责、对新课程改革的作用负责。

3.对自身职业的教学工作尽责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加强指导,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又因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身为教师要在走进教育教学的第一步,确立终生从教、搞好教育的坚定信念、崇高思想和宽阔境界;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明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要求,既要做到教学的统一性,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特长,营造教学氛围和良好环境。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思考改变的策略,实现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3.1研究课标、教册、学情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实践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是让每一个教师适应、促进并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在熟悉教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立足本土为原则灵活多样改变教学目的、方法和思路,重视探讨、总结和研究教学以后的效果,准确把握教册、教案、参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2改变观念、意义、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其本质就是改变过去陈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核心是改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指的是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指导工作行为)。只要体育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就会为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3.3适时探讨、总结、学习

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把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探讨思考,在思考中总结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经历了这一连续性的过程,每一个教师都会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继续学习,补充不足,这样不断提升不断积累,就能丰富自身,成为“专家”。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若学生对自主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猜你喜欢
条件小学体育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探索构成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曲线运动的条件、性质、轨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