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孝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2019-05-29 11:24刘芳
文理导航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孝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刘芳

【摘 要】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孝老敬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为引领,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从新时代孝文化教育的角度,对珍惜生命为基础的感恩教育,关爱家人为主体的孝心教育,塑造品格为宗旨的责任教育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孝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洗礼和演绎的孝文化,深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格。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孝老敬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做好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未来公民的良好载体。孝文化中善事父母、家庭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珍惜生命为基础的感恩教育,关爱家人为主体的孝心教育,塑造品格为宗旨的责任教育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我们应立足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传统孝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精华部分进行整合、发展和创新实践。

一、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孝文化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和存在意义的热爱、尊重和敬畏,是爱的代际传承和延续,也是对生命的自觉保护和延续。

1.爱护自己

当今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从小被大人宠着,相对来说情感比较脆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采取极端行為。因此,生命教育对当代青少年尤为重要。我们在孝文化教育中以亲情为链条,强化角色意识,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家庭、社会相统一,引导青少年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如,教学三年级《生命最宝贵》一课,我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的由来,以及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倾注的心血。学生在进行了家庭小调查、角色体验、绘本分享感悟之后,意识到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维系家庭幸福的重要纽带,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表达孝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2.爱护自然

关注环境是人类应有之义,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竭泽而渔”。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可爱的动物》《我爱大自然》《我们的衣食之源》《低碳生活每一天》等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感恩身边美好的人和事,并将感恩化作动力,以实际行动维护自然和谐。

二、培育孝心,践行孝道

1.构建新时代孝文化课程,筑牢道德底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孝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例如,教材中《家人的爱》《干点家务活》《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少让父母为我操心》《家庭的记忆》等课都是进行孝心教育的最好凭借。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体验、感悟父母之爱,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孝心。

校本教材是实施孝文化育人的有力补充。我们尝试编写《聆听爱的声音》校本教材,通过设置亲子共读、感悟分享、影片欣赏、星级评价等栏目,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在亲子互动中,小手拉大手,形成了尊老孝亲的良好氛围。

德育活动是实施孝文化育人的主渠道。将孝文化与德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家教家风大讲堂、家长学校、主题大队会,班级班会等形式,将孝文化形成一系列德育课程体系,筑牢学生的道德底线。

2.开展新时代行孝活动,培养孝行好习惯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崇尚孝德、践行孝道,让孝行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习惯。

(1)传统节日表孝心

传统节日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春节、清明、中秋、重阳这些传统节日是挖掘孝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我们以“十佳小孝星”评选为契机,让学生在传统礼仪的实践中践行孝道。

(2)实践基地献爱心

与敬老院共建,让学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送祝福,使学生在实践中知孝行孝,将敬老孝亲的感恩之情内化为具体行动。

(3)平等交流明孝心

新时代孝文化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提倡父母与子女平等。当父母有错时,应恭敬、委婉指出他们的错误;当遇到争议时,子女也有权利表达自己观点。例如大人抽烟、酒后开车的不良嗜好,作为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监督。我们与家长共同组织“家庭小小安全员”活动,对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进行监督、指正,在新时代孝文化的氛围中构建和谐、幸福家庭。

三、塑造品格,担当责任

1.习惯养成促品格塑造

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低年级孝文化教育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中年级是珍惜生命教育,高年级则是以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责任感教育。每个阶段我们都努力做到家校携手,借助评价体系,让学生形成自律,养成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格。

2.活动践行强责任担当

孝文化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教育,不仅强调孩子对父母的亲情责任,更强调以仁爱之心敬师长、亲同学、尊邻里,使学生在孝文化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礼让、担当责任,并由家及国,努力做到对社会讲贡献,对国家讲忠诚,促进和谐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闫哲.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价值及途径[J].学周刊,2018(30)

[2]姚文倩.试论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生活教育,2014(SI)

[3]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人民出版社,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孝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以孝文化促进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