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新纪元

2019-06-03 09:37常馨予,石妍,李东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防现代化工业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形成了国家基本统一,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空前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使中华民族呈现出美好光明的前景,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是中国由近代衰落走向强盛的历史转折点。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随着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华民族开始了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任务而奋斗的征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1949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斗争,基本上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迅速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转变进而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总的来说,经过几年努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一个新国家和新社会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新建立的生产关系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当时的估计至少需要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方能打下一个基础,特别是对农业的技术改造和实现农业机械化,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表明,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个需要党和人民长期努力的历史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郑重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央还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工业化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使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以“四个现代化”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四个现代化”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们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正如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指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知识链接:“四个现代化”从酝酿到提出

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逐步提出的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设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里虽然没有把科学技术现代化概括在四个现代化之内,但已有了“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工业”的思想。

随后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毛泽东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1960年2月中旬,周恩来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科学文化现代化”改称“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次年12月,毛泽东在修改提交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猜你喜欢
国防现代化工业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工业技术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