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2019-06-06 01:01王晓慧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王晓慧 周 聪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中,发病患者已达3000 多万[1]。目前,该疾病仍未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其的预防是关键。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 种纳入至国家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科学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切断传染源,防止出现感染。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已在婴幼儿中展开,但婴幼儿因自身免疫力等特殊因素,不同时间段接种疫苗的效果并不相同[2]。本研究就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阳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婴幼儿3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接种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刚出生即接受疫苗注射婴幼儿190 例为试验组,出生后1 个月接种婴幼儿190 例为常规组。常规组婴幼儿中男103 例,女87 例,年龄0.13 h 至3 个月,平均(15.59±2.69)d;试验组婴幼儿中男101 例,女89 例,年龄0.1 h 至3 个月,平均(15.27±2.72)d。两组婴幼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身体健康;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系统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两组婴幼儿接种方式相同,于上臂三角肌肌群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注射结束后需间隔30 d 后进行第2 次注射,剂量与第一次相同,之后间隔6 个月进行第3 次注射,剂量均为0.5 ml。3 次疫苗接种结束后检查婴幼儿是否已形成抗体,若未出现抗体,可在上述注射基础上再增加3 次疫苗注射,并且于第2 次接种与第3 次接种期间检测抗体,如果仍未产生,可增加60 μ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3-4]。在接种结束后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婴幼儿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表面抗原与抗体指标,并对乙肝抗体滴度进行分析[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表面抗体阳转率以及乙肝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婴幼儿IgG、IgA、IgM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s)

表1 两组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s)

组别 例数 IgG IgA IgM 常规组 190 11.26±2.13 1.86±0.23 1.48±0.18 试验组 190 10.82±2.03 1.81±0.19 1.44±0.12 t 值 2.061 2.310 2.549 P 值 0.040 0.021 0.011

2.2 表面抗体阳转率比较

试验组婴幼儿接种后4 周、12 周、24 周的表面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婴幼儿表面抗体阳转率比较[例(%)]

2.3 380 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滴度比较

380 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滴度均值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380 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滴度比较(±s)

表3 380 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滴度比较(±s)

时间 乙肝抗体滴度均值(mU/ml) 第1年 120.22±9.33 第2年 91.34±7.89 第3年 50.34±8.23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其中传染率较高的是母婴传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据30%,可通过宫内传染、分娩传染以及产后母婴接触产生,因此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要进行更加科学的研究,对于接种时间等进行更加科学的选择,进而全面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7-8]。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较高,一旦感染极易发展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了对婴幼儿感染进行预防,对于乙肝疫苗的接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9-10]。但是婴幼儿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继而全面提升整体的疗效,促进接种质量的整体提升[11-12]。

本研究发现,常规组IgG、IgA、IgM 水平在疫苗注射后与常规组比较更加理想,试验组婴幼儿在不同时间段的表面抗体阳转率均比常规组更加理想,380 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滴度均值得到显著的改善。数据出现差异具体原因包括:1)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健康患者自身存在对抗肝脏疾病的抗体,一旦出现感染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进行抵抗,婴幼儿因为自身的抵抗力较差,而通过乙肝疫苗的注射可以更好增加免疫球蛋白;而在接种时间的选择方面,对出生1 h 之内注射与1 个月后接种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婴幼儿在出生后越早接种到的效果越理想,这是因为婴幼儿在出生后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通过疫苗的接种,可以降低后期母婴之间传播的可能,从源头杜绝传染源,提升预防质量;2)乙肝疫苗是一种针对乙肝病毒的疫苗,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该疫苗在注射后可以使患儿体内的免疫达到耐受状态,帮助人体自动消灭乙肝病毒,并且诱发人体免疫系统正确识别潜伏在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将体内的免疫系统全面调动起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将其自体内清除,在婴儿早期形成有效的抗体,及时抑制病毒的感染,对乙肝进行预防;3)在对380 例婴幼儿接种效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IgG、IgA、IgM 水平在接种后指标上升明显,这是因为IgG、IgA、IgM 是人体内的3 种免疫球蛋白,又称为抗体。这3 种抗体结构与功能不同,其中IgG 是主要的再次免疫反应抗体,IgM是主要的初次免疫抗体,IgA 是黏膜免疫中的主要分泌型抗体;这3 种指标在人体内非常重要,可以结合人体内抗原,包括药物性抗原以及外界感染的抗原,细菌抗原,消除这些抗原成分以及致病成分,对机体有防御保护的作用。因此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后患儿3 项指标提升表明其自身的免疫能力提升;4)婴幼儿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婴幼儿的整体状态,如果婴幼儿处于发热或者持续发热的状态,需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疫苗的接种;如婴幼儿出现急性、慢性等严重疾病,这些需要等待病情治愈后两周后再进行疫苗的接种,如婴幼儿出现超重、早产以及剖腹产等情况,自身容易出现耦合事件,需要推迟乙肝疫苗的注射时间,在接种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婴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而保证接种质量。

综上所述,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接受的时间越早,预防效果更加理想,因此需更加科学的选择接种时间,提升接种效果,促进预防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