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鼻内窥镜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6-08 02:39邓佳倩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洗剂内窥镜粘膜

彭 明,邓佳倩

(博罗县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广东 惠州 5161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鼻内窥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际中采取鼻内窥镜术的频率也不断提高[1]。鼻内窥镜术具有疗效显著及微创等特点,但手术毕竟属于一种创伤操作,受切口、手术麻醉及护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需较长时间可恢复,恢复时间若较长会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增加,所以为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对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做好术后的处理工作[2]。常规针对鼻内窥镜术后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应用鼻窦洗剂的方式,然而单一处理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促进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恢复,近年来本院推广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的干预方式,实践表明该干预方式具有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86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而耳鼻喉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入院诊治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鼻内窥镜检查确诊为鼻窦炎或鼻息肉[3]。(2)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良好手术指征。(3)术前均告知患者研究目的,术前患者也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者。(3)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禁忌、随访丢失者。针对所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分为如下两组:观察组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2.5岁;疾病类型:慢性鼻窦炎25例、鼻息肉18例。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3.1岁;慢性鼻窦炎24例、鼻息肉19例。年龄、性别与疾病类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具备丰富手术经验的医护团队行鼻内窥镜术治疗。对照组填塞的鼻腔纱条于术后48 h后取出,之后冲洗鼻腔,鼻腔冲洗主要是对每侧鼻腔均用150 mL的药液,冲洗液为点帮鼻腔洗剂。观察组在对照组鼻窦洗剂冲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主要是使用SUNDOM-300IB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创口波长为810 nm,治疗仪使用时,对准每侧鼻腔,每侧均持续照射20 min,入院第1、2周均为每2 d治疗1次,从第3周开始则变为1次/d,后续医师可以根据鼻腔粘膜变化及个体差异,适当的减少激光照射的次数。

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常规予以患者鼻腔用药,主要使用控制感染、减轻粘膜水肿及促进黏液分泌等,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3观察指标 (1)加强对患者术后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粘膜愈合情况,粘膜愈合分成如下几种愈合类型。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内,术侧鼻腔粘膜呈上皮化;延期愈合:术后4~5个月,术侧鼻腔粘膜出现再生肉芽、息肉,鼻粘膜部位仍旧存在水泡及鼻腔内部脓液,然而经过对症的处理,鼻窦腔内部粘膜出现上皮化;迁延炎症:鼻窦腔的内部发生感染,粘膜不愈或愈合情况差,出现局部糜烂、出血,多次做相关的处理仍旧存在息肉或者肉芽组织,在鼻黏膜部位存在新生囊泡;无改变:炎症迁延不愈,持续6个月以上无愈合迹象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需要开展二次手术治疗。(2)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粘膜水肿、鼻腔感染、鼻腔出血等,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愈合比较 术后6个月,鼻腔粘膜愈合情况显示,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62.79 %,高于对照组25.58 %的愈合率(P<0.05),观察组延期愈合率为37.21 %,低于对照组62.79 %的愈合率(P<0.05);两组患者无迁延炎症与无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愈合比较[n(%)]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均发生并发症,但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4]。在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疾病治疗上目前多提倡使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方式,借助鼻内窥镜的辅助,可使病变有效清除,且还能使鼻腔、鼻窦正常粘膜组织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为术后鼻腔通气、引流提供可靠基础[5]。内窥镜还有良好的导光性及广阔视野,这可让医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可窥视到鼻腔内一些隐蔽及狭窄部位的情况,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虽说鼻内窥镜术在鼻窦炎与鼻息肉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但是因手术毕竟属于创伤操作,为此术后患者常需较长时间才可康复,主要是在术后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常使得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影响粘膜愈合[6]。所以在鼻内窥镜术后,需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常规针对患者的术后处理上,一般是使用鼻窦洗剂冲洗鼻腔,该方式可以清楚鼻黏膜分泌物,减轻粘膜炎症,促进粘膜愈合,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单纯使用鼻窦洗剂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为加快术后康复,推广予以术后常规的鼻窦洗剂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的方式,半导体激光具有输出率低、对组织穿透能力强及无光热效应等生物特性,采取该方式可利用激光对组织产生生物效应,引起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创面的愈合[8]。同时使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的方式还可促进照射部位微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流,纠正微循环障碍,激活酶活性与氧代谢,增加ATP、蛋白质及糖原合成,使细胞发挥正常的功能,创面能量与物质含量封堵,这可促进创面愈合,并使得鼻窦粘膜一期愈合率显著提高。本研究中,对比了单用鼻窦洗剂、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在鼻内窥镜术后干预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的鼻腔黏膜一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延期愈合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联合干预方式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帮助。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也提示采取联合干预的方式在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也有显著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使用鼻窦洗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的干预方式,可为鼻腔粘膜的愈合提供有利帮助,且还可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改善预后,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洗剂内窥镜粘膜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外洗剂加自拟敷脐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乔利·布朗与干洗剂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