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气质:“一带一路”语境下的绍兴文化战略

2019-06-08 02:26许珊珊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香榧兰花一带一路

许珊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绍兴文化的认知偏差和表述困境,阐述了绍兴文化的符号选择及“香兰气质”的文化价值基础,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香兰”气质走向世界的理性思考。认为, 绍兴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不光要考虑资本如何“走出去”,也要考虑以怎样的气质“走出去”。因此提议将绍兴文化身份用兰花和香榧来表达,概括为“香兰气质”,一方面体现绍兴人开放包容的气度,与世界共享繁荣的胸怀,另一方面折射绍兴人高洁内敛的禀性,对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发展的坚持。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绍兴文化战略;兰花;香榧;香兰气质

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绍兴迎来了“绍兴立场,国际表达”的最好时机,在坚持“一带一路”统领,继续加强国际和区域开放合作的同时,也要全面推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用更符合绍兴气质的形象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

一、绍兴文化的认知偏差

1、资本的功利主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旅行、经商、求学。中国人强大的消费与投资能力直接作用于当地经济,带去了实际的利益。多个国家放宽对中国游客、投资者的签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希望能给当地带去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新的财富。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敏感现实是:在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政府、媒体、学者、企业家或者普通民众,在乐意接受中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中国这个国家的制度、人民的禀性、文化的内涵等知之甚少,抱有疑虑和犹豫,甚至还有一定的防备和抵触心理,害怕中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破坏他们的正常生活。西方战略界就利用这一点,把“一带一路”倡议类比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将“一带一路”抹黑成中国为自身经济扩张,迫使沿路国家接受其过剩资本和生产力的霸权行为。因此,绍兴若要进行跨文化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应当先让对方认识和认同我们。

2、现实中的文化歧视

在另一方面,由于基数庞大,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也因为“西方中心论”的“傲慢与偏见”,中国人的负面形象在外媒上频繁出现并被无限放大。前不久,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的设计师被爆出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辱华言论,而早些时候该品牌三段名为“起筷吃饭”的广告片更是引起争议。片中的亚裔模特忸怩作态地展示用筷子食用意大利食品,妆容凸显“眯眯眼”这个西方人对华人带有嘲讽意味的刻板印象,旁白故意模仿“中式发音”,尤其是在读品牌名字的时候,很难让人相信这些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而设计师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中国是该品牌目前最大市场之一。中国人为当地人带去了财富和机遇,还要遭到歧视和侮辱,实在有失公允。可见,中国人的尊严光靠经济支撑远远不够,还需要“软实力”的铺垫。“一带一路”的文化战略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彻底实施。

二、绍兴文化的表述困境

客观地说,在国际知名度上,绍兴与首都及很多省会城市相距甚远。所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绍兴在对外宣传时常以“东方威尼斯”自比。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和桥城,绍兴有着与其相似的景观特色,希望借助威尼斯的名气将绍兴的名号在海外打响,让外国人认识绍兴,接受绍兴。然而,这种类比一方面属于自我矮化,将绍兴定位成威尼斯的追随者与模仿者,“东方”二字更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猎奇心理,难以引导其对绍兴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這个称号不具有排他性。早在十三世纪,《马可·波罗游记》中就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而苏州亦是威尼斯的友好城市。江西玉山也是“名人认证”的“东方威尼斯”。大师级作家郁达夫先生在其《冰川纪秀》描述到“玉山城里的人家,实在整洁得很,沿城河的一排住宅,窗明几净,倒影溪中,远看好像是威匿思市里的通街。”绍兴与前两者比较,继续顶着“东方威尼斯”的称号稍显底气不足。

三、绍兴文化的符号选择

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姚余栋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模式体现在中国人表面相互矛盾的行为方式上。就像梅花与牡丹,一个自强不息、坚毅勇敢,一个大气庄严、雍容富贵。“梅花精神”代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牡丹精神”代表中华民族的创新力,两者构成中华民族精神“一枚硬币的两面”。[1]在姚先生的启迪下,本人斗胆将绍兴文化身份用兰花和香榧来表达,并概括为“香兰气质”。在与花和树有关的文化中,人们在欣赏花的美丽、树的姿容的同时,亦挖掘背后蕴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借花达意、以树明志。兰花和榧树色泽青葱,经久不衰,契合全球绿色发展的新思路。以兰花和香榧象征绍兴人的气质,使精神内涵具象化,易被受众理解,“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香兰气质”可以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精神。

绍兴人在花和树的文化选择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早在1984年,绍兴市人大就命名兰花为绍兴市市花。三十年后的2014年,香榧又被确定为绍兴市市树。可见绍兴人对于兰花和香榧的文化偏好明显,若将绍兴的文化身份用“香兰气质”表达,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四、“香兰气质”的文化价值基础

绍兴的历史和文化,可以用“花”和“树”的角度来讲述。越人重商,所喜爱的兰花和香榧均是绍兴重要的经济资源。越王“勾践种兰渚山”开创了绍兴兰文化的先河,绍兴人赏兰、驯兰、种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仅兰渚山下的漓渚镇就有兰花培植基地约2000亩,兰花产业年产值超亿元。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人工培育已逾千年,是绍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绍兴的枫桥香榧在唐代已享盛誉。唐朝宰相李德裕曾赞之:“木之奇哉,有稽山之海棠榧桧。”至2017年末,全市香榧种植面积逾30万亩,行业年总产值超15亿元。

1、“香兰”的“独秀”品格

绍兴地处江南,文化意境柔美精致。绍兴的景叫“小桥流水”,绍兴的美人叫“小家碧玉”,绍兴人说的话叫“吴侬软语”,绍兴人的故事叫“才子佳人”。以绍兴人的审美,褒扬兰的芬芳幽雅,娴静淡泊,却更敬佩兰的生机勃勃,奋发向上。香榧在宋朝被列为贡品,诗人苏东坡盛赞其“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它的营养价值也被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收录于《本草纲目》。香榧名贵却不娇气,抗旱性极强,在似火骄阳下,蝉喘雷干时依然根深枝茂、结出硕果累累。

越国美女西施被人称颂至今,不光因为她的沉鱼之容,更是因为她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救国,最终助越王成就霸业的功绩。从香榧也可以看出西施的智慧与霸气。绍兴有“西施巧计破壳尝香榧”的典故,讲的是西施发现了香榧头的左右各有两颗眼睛状的白点,挤压这两只“眼”,香榧壳自然破裂,果肉完整而出。于是乎这两只眼也便被称作“西施眼”。

绍兴是成语“芝兰玉树”的出处。东晋名相谢安少时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后至南京做官,史称“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有载,谢安曾问子侄们:你们都想参预人事,但要怎么样才能做好呢?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即谢安之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意思是要使优秀的子弟像名贵的兰花和玉做的树一样光耀门楣,代代相传。成年后,谢玄用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扬名天下,实现了幼时的理想。

明代著名文学艺术家徐渭是绍兴人,一生坎坷多難,却在文学艺术上获得了全方位的大成就,其诗画作品可印证徐渭对兰的偏爱。《兰泉篇》中写道:“兰苕叶叶垂青碧”,描述兰叶青翠常绿。《慕兰篇》的“新篁拗曲围成圃,碧玉垂花琢成条。终岁摩挲两无厌,剧于十五女儿腰”,生动勾勒出徐渭对兰之美的爱慕。徐渭在送友人仙华的画上题诗曰:“仙华学杜诗,其词拙而古。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无媚”指的是兰的素雅,“清苦”写的是兰的气节,也是徐渭自身的写照。尽管穷困潦倒,徐渭却不屑题诗与俗人,这种心灵上的纯洁与高贵很难说不是受到兰文化的影响。

2、“香兰”的“大同”情怀

春秋末年,越国宰相范蠡就提出了“农末俱利”的思想,因为谷贱伤农,谷贵伤末,如能 “平粜齐物”,则对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国泰民安。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常召文人名仕在兰亭雅集,饮酒、作诗、品榧,留给后人深刻的思想见解,洒脱的处世胸襟,以及“无榧不醉酒”的佳话。在这种文化传承下,绍兴人自古就有对外合作互惠的抱负,与天下共享繁荣的气度。根据古桥专家罗关洲的推断,绍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驰名中外的越瓷、丝绸、名茶、黄酒、晋剡藤纸等绍兴特产,都从古运河运往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在“香兰”文化的影响下,越商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务实肯干,为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绍兴目前拥有75家上市公司、4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绍兴就占了22席。2018年1-11月,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4家,企业增资13家,总投资额49110万美元,中方投资额40288万美元。

20世纪60年代初,绍兴诸暨的枫桥摸索出了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半个世纪以来,枫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被积极推广并不断创新,成为新时期社会基层治安管理的典范。枫桥经验的产生和发展绝非偶然,是枫桥这块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的结果,与诸暨人侠肝义胆、和衷共济、居仁由义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历史上枫桥富庶且尚智,名人辈出,王冕、陈洪绶、杨维桢均是枫桥人。枫桥人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讲究礼义廉耻,崇尚家国天下的和谐。枫桥的特产是香榧,枫桥人的精神就是香榧的精神。香榧四季常青,适应性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人类贡献珍果,是绍兴人“大同”情怀的折射。

五、“香兰”气质走向世界的理性实践

文化的交流需要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基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生理、安全需求归为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的需要。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安全问题,稳定可以成为海外民众对绍兴文化认同的内在逻辑。这些国家希望以中国为榜样,实现经济、社会质的发展,然而由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密度、资源分布、文化积淀等多种原因,简单套用“中国模式”难以取得相同的成功。学整个中国不可行,但学一个城市,特别是学一个镇是可以做到的。绍兴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让“枫桥经验”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向海外传播,造福本身政局动荡,治安堪忧的国家。通过“枫桥经验”让世界认识绍兴,让“香兰”气质深入人心。

有西方学者将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大局稳定并称为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两大奇迹。用“香兰”精神阐述奇迹背后的人文内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绍兴人的处理方式是讲究自我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身处逆境时追求进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胸怀天下,公诸同好。与“一带一路”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丝路精神完美契合。马克思主义讲究实践理性,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就体现了解决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一种实践理性。[2]“一带一路”是向世界宣扬绍兴人的精神气质的大好时机,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许未必能深刻理解“香兰”气质,但对于带去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是欢迎的,是向往的,这是绍兴文化走向海外的民意基础。“香兰”气质的文化战略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绍兴应当根植于审视自身,做好文化表述,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为“一带一路”注入文化实力。

【参考文献】

[1][2] 金巍.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香榧兰花一带一路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种兰花
兰花开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
我爱你兰花
兰花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