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2019-06-08 15:48俞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俞辉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采取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分组。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7%(29/30),而对照组仅有76.7%(23/30),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P<0.05)。结论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脓肿,其临床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患者的封药次数更少,窦道愈合时间更短。

【关键词】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

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疾病,其多继发在牙髓病后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根管内病原体刺激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根据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和病理表现,临床上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脓肿属于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类,对于此病,根管治疗的效果十分可观。现临床上多选择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管消毒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采取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实际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12例,共计35颗患牙,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为(47.1±2.9)岁。观察组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共计34颗患牙,年龄为23~63岁,平均年龄为(47.2±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表现(P>0.05)。

1.2 干预方法

常规开髓拔髓后,将患者根管扩张到20#~40#,在根管内置牙胶尖X线检查,测量患者根管的具体长度。然后采取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患者根管,清除患者根管内的其他物质,冲洗后吸干根管内剩余水分。观察组患者利用螺旋充填器将氢氧化钙碘仿甘油糊剂置入患者根管中,然后利用光滑髓针将糊剂顶入患者根尖部,保证糊剂充填整个根管后,利用丁氧膏暂时封闭。甘油和氢氧化钙以及碘仿的比例为2:5:1.25。

对照组患者放置氢氧化钙的方法同观察组,甘油和氢氧化钙散剂的配比为1:2.5,同时不采取任何处理窦道的方式。将药物封存后一周复诊。对于符合根管充填条件的患者,利用糊剂和牙胶尖加压充填,利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永久封填患者根管[1]。

1.3 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患牙处疼痛感小时,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患牙处疼痛感明显减轻,炎症病灶减少,口腔功能較治疗前明显恢复。无效:经治疗后,患者患牙处疼痛依旧或加重,口腔功能严重障碍,无改善。(2)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随访六个月,记录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7%(29/30),而对照组仅有76.7%(23/3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差异表现(P<0.05)。详见表1。另外,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4例牙龈肿痛,1例为咬合障碍。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具有差异表现(P<0.05)。

3 讨 论

氢氧化钙糊剂能够有效杀灭根管内的不同细菌,并且其能够渗透牙体质小管,对小管内的细菌也有十分有效的清除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氢氧化钙糊剂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较小,使用起来较为安全。相比于传统酚醛类消毒剂,氢氧化钙糊剂的消毒作用更强,所以其应用更为广泛[2]。但是氢氧化钙糊剂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用法和药物组成也不尽相同,所以其临床效果也有所差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的是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而对照组选用的为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7%(29/30),而对照组仅有76.7%(23/30),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P<0.05)。

综上所述,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脓肿,其临床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患者的封药次数更少,窦道愈合时间更短。

参考文献

[1] 葛艳芳.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1):35-37.

[2] 赵晓炜.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运用于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根管内封药消毒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1):1088-1089.

本文编辑: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