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治理实践

2019-06-11 09:33同满宏姚乐乐
求知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展

同满宏 姚乐乐

治理理论源于信息社会和后信息时代日益变得复杂、不确定而孕生的问题,需要整体协调与通力合作。而组织与个人利益的多元化与分割性使得实现治理理论的实践效果收效甚微。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低迷期还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期,抑或是社会危机多发期,为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辩证治理:关怀人类命运与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机统一

1.责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全球治理理念实质上就是责任共同体的整体理念。全球化的发展,将人们从利益共同体推进到命运共同体,在给人类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贫困、疾病、文盲、网络安全以及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了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各国应当通力合作、积极履责,在治理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在全球统一行动中创造自己的治理智慧,为构建全球共治共建行动框架提供帮助。全球治理作为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整体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从理念共识走向行动自觉。

2.责任担当:“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2013年,由中国倡导和构建的“一带一路”行动方案正是全球治理理念与中国治理智慧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一个符合合作共赢、互惠互通原则,在全球共治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合作实践,是力图打造全员参与、全员共享的新丝绸之路。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将国际合作、共建、共赢作为会议关键词,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全球共治共建理论的提出,契合了时代的新变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为改善国际秩序与优化世界权力格局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了新认识。

3.治理轨迹: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统一。治理是针对现在、面向未来的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確定性贯穿始终。人类理性认识不足与实践活力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国家进行社会治理其实就是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提升管理和服务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通过治理使社会整体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历史证明,不平衡、不协调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和协调是相对的、暂时的,历史发展就是通过社会治理实现对不平衡、不协调的有效把控,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波浪式前进。

二、辩证治理:整体协调的客观必然性

1.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成为催生治理理论的客观基础。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内在的先天缺陷要求国家治理者、政府服务者以及社会管理者正确而理性地面对诸多社会问题,准确研判社会矛盾的爆发点和危机信号,创造性地解决好社会矛盾。

2.政府改革与社会变革成为创新治理理论的实践契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还权力于社会,社会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民间力量具有的草根性、自发性和亲民性使其迅速成长为准公共领域管理的一支新军,市场、政府和民间三大组织共同治理复杂多变社会的基本格局形成。在改革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性地提出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行动纲领、实施步骤,为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的源泉和条件。

3.经济问题与政治分歧是治理理论生成的国际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双边及多边贸易不断增长,全球分工日益鲜明,互联网的交易、沟通及对话平台也已形成,一个新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世界经济体正在加速形成。为保证经济稳定和合法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构能够协调好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商议规则与对话平台,通过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纠纷。同时国际经济、政治民间组织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与协调机构,也可以有效解决因经济资源稀缺和经济利益分享而引发的政治干预问题。

三、辩证治理:实践创新的考察维度

1.全球背景。世界多极化态势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总体特点,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冲突与摩擦频发、非传统安全因素增多、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完成治理和发展的任务只能依靠鼎力合作,立足战略协调,取得共赢目标,协同解决人类发展困境。同时,网络平台已成为连接全球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纽带,面对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的国际事务,多主体通过多元化治理模式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协商成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方式。

2.两维范式。从工具理性分析,辩证治理理论强调全员、全过程参与,治理各方利益休戚相关,共愿、共参、共力、共担、共建,目的在于凝聚各方,形成合力,强化协同;从价值理性分析,辩证治理理论要追求善念、善为、善行、善事、善业,目的在于利益的均衡化、大众化、社会化和人性化。辩证治理理论的显著特征在于彰显合作,张扬善性,致力创新。

3.历史启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治理模式,如“全能国家型”治理模式、“自由放任型”治理模式、“社会市场”治理模式、各类“替代主导型”治理模式、“现代治理”模式等。这些治理模式或多或少都对本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选择治理模式时,不仅要择时更要择事,因地制宜创造性选择适合本国的治理方案。

四、辩证治理:中国实践构想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治理的特色。治理是创新实践的时代发展,具有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的价值意义。中国治理实践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破解治理难题,开创历史新局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丰富了全球治理的理论体系,给其他各国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2.人民至上是中国治理的价值目标。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特殊群体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这些都说明,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根基,人民群众巨大的获得感是全面治理与改革发展的根本所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为抓手。

五、辩证治理:中国行动方案

1.中国现代治理的两大困境。困境之一是市场的粗放与乱象。市场经济以效率优先并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经济的自由性、自主性和趋利性暴露出市场调节先天难以避免的唯我性、分割性特质,客观上使得私人领域治理困难重重。同时,产品质量与服务问题一直缠绕着中国企业发展,危机事件不断冲击着政府的声誉和道德的底线。困境之二是政府管理效能有待提高。市场本身无法解决公平失灵、安全危机以及环境恶化等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纠正和化解市场失灵,政府存在成为必然。然而治理理念共识性差、政府治理成本较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腐败等公共目标偏离以及公众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仍然是政府治理的重要领域。

2.中国现代治理的目标选择。经济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现代市场的成熟与全球竞争力的形成。“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G20峰会的成功举办等显示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角色。要想在全球经济中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遵守世界市场的规则,讲诚信,守法规,保质量,塑形象,通过创新形成竞争优势,通过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满意。

政治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升政府诚信与效率,形成政治自信与政治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政治选择,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关系是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的关键,提升前瞻决策能力、现代服务能力和危机管控能力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任务。

文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忠诚干净的民族气节与精神信仰。积极用心感受红色文化和優秀传统文化,将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致力于现代化治理的全过程,发挥精神指引未来、理想奠定步伐的指导作用,用艰苦奋斗的革命热情浇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探索一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路及好路。党的十八大强调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大在“五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性地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对于这些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落地有声、认真执行。

生态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修复和复归,在战略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治理理念,控制对自然的破坏,修复因人类非理性行为对自然的损害,宏观研判和长远规划人类发展的目标和道路,确保人类发展和生活的可持续性。

作者同满宏系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姚乐乐系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生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