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凉夜话

2019-06-11 05:53裴丽英
参花(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篱笆墙阿婆媳妇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原生态的乡野村落,几幢疏散而局促的灰瓦房和低矮的平顶泥房,躲猫猫似的,时隐时现在一片青纱帐里。挂满绿色藤蔓的农家篱笆墙,恣意穿行其中,无意中就把本不规则的布局,分割成几个板块,致使其更显得松散、随性。篱笆墙内,是农家自给自足的时令蔬菜。篱笆墙外,是穿街而过的交通主干道,长不过百米,最宽处,也是小村庄的低平区,有篮球场那么大。这条通向村外的路,只够一辆牛车或马车通行。

每到夏季,只须连续两场大雨,就让一组特殊人群,辛辛苦苦平整了三个季节的泥土路面目全非。上游,裸露的大小石块横七竖八,高高低低;下游境况就好多了,略显宽敞的低平区,不知从哪儿涌来了黄灿灿的细沙,厚厚的,软软的,仿佛一床天然的驼色大毯,妥妥帖帖铺在上面。

夏季的夜晚,這里便是这个小村庄里孩子和大人们的伊甸园。

那时候的乡间,家里闷热,蚊虫又多。晚饭后,孩子们一溜烟儿跑到街上,大人们则晃晃悠悠朝沙滩走去。那里早已集聚了人,三三两两,一堆一堆的。后来者,远远就辨认着,找到对路的人,一个扑通坐下,软软柔柔的沙子,便成了他们欢乐的铺垫。

大人们的话题永远是老一套。孩子们不愿听那些老掉牙的调调儿,拿起蒿草当扫把,跑着跳着追赶着在暗夜里发光的萤火虫和呜呜飞过的“黄花老婆”(一种甲壳虫)。少数安静的,则坐在喜欢招集小孩子的阿婆身边,听她讲那些天神下凡的传奇及山野狐怪专吃生人的故事。小孩子听这些觉得稀奇,阿婆嘴里总会蹦出些奇奇怪怪的词语,像走三步看六眼啊,做人不能眼皮子浅啊,吃亏就是福啊等。尽管当时听着拗口,不大懂其中隐含的意思,但因生动形象又新奇顺口,引逗得小孩子们趋之若鹜。

我稔熟阿婆的时候,她已近八十了。说不准年方二八时的样貌是怎样地艳压群芳。只记得个子小小的,黑黑的,顾盼流转间,透着老年人少有的灵气。

祖居山东的阿婆,生于温饱之家,是个有心人,在大户人家学绣花时,凭着敏锐的观察力,顺带也学会了其他技艺。十九岁那年,阴差阳错,阿婆做了一大户人家的长房续弦。尽管自己不情愿,新婚之夜哭湿了半个枕头,但,做媳妇的本分还是要恪守的。

阿婆的婆家在当地的财力数一数二,也算得上是诗书人家。阿婆的婆家用媳妇,可不像别家,迫使媳妇使一股子蛮力,滚上一身子泥巴,家里的力气活多由男人打理,媳妇们只负责家务。一大家子,几十号人,吃喝拉撒,诸事都要照应周全。在做好这些活的同时,媳妇要自始至终穿金戴银,修饰得体,不能因为忙碌,就顾头不顾尾,邋里邋遢,失了大家族的体面。

阿婆的婆婆,不愧为旧时代的当家奶奶,她调教媳妇,既体现着仁厚,又不失狡黠。阿婆的先生,是早先来我们这边做生意的,一直做得不错,就是常年不在家。夫妻合力这块儿是缺失的。新媳妇过先生关容易,要过公婆关,得到全家人的认可,那得需要自己有真本事。

阿婆常说,不管做什么事,不能马马虎虎、拿起就做,你得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做,走三步看六眼。阿婆所谓的走三步看六眼,应该类似于现代口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己粗浅的理解,做人做事多权衡,知进退,不能囿于眼前利益。“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该是对阿婆至理名言的最好诠释。

那会儿,遇上家中特殊日子,婆婆让媳妇一同上桌吃饭。另几个妯娌已端起饭碗,阿婆借口还有一点事马上就好,推脱了。桌上剩下的好菜,婆婆让阿婆都吃了,省得占家什,阿婆只浅尝了两口。园子里的瓜果,妯娌见着了,便迫不及待地摘来,大口嚼着。阿婆摘过,但没送到自己嘴里。

腊月初八早上,阿婆的婆婆早已舀出了多种米豆交给阿婆,自己抱起孩子借故离开。用多种粮米、豆类在一锅里煮粥,在现代炊具面前是区区小事,可要在过去的土锅冷灶上,既要不煳锅,不夹生,还要各色米粮颗粒完整,香糯适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阿婆明白,这是婆婆在考察媳妇的本事。她琢磨着各种米、豆的特性,依先后次序下锅,轻松做出一锅软糯可口的腊八粥。

一锅腊八粥的成功,坚实地奠定了阿婆心灵手巧的能力。阿婆的婆婆便在村落里炫耀,自家有个巧媳妇。谁家有红白喜事忙不过来,她都推荐自家媳妇前去帮忙。说到这儿,阿婆笑了,笑得好开心,好灿烂。那是被人认可而发自心底里的惬意。或许是我小人之心的主观臆断,总觉得阿婆的婆婆,在精心布着一个一个的局。她要通过这些局去验证、品评阿婆的能力和为人。

阿婆未必不愿上桌吃饭,因为她识时务,慎进退,通过了第一关。一个套解开了,更深的套还在前面。好菜,人人愿吃,怕占家什清底更是合情合理。阿婆的婆婆或许是真心怜爱媳妇,有意犒赏。媳妇若是实打实的真的就把好菜打扫清底,那争议可就大了。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阿婆的行为不可思议,甚至虚伪。但在过去,在山东,在封建大家族,莽撞行事,后果会很严重。过去大家族的潜规则,饺子、菜做得再少,也要留下一些。饺子形同元宝,菜通财。菜、饺谐音财宝,财宝不可一次用完。一个家族得以昌盛亨通,要家财的源源夯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婆婆的“关爱有加”,阿婆浅尝辄止,既领了婆婆的体恤之情,又将规矩捍卫到底,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甜瓜梨枣,谁见谁咬,邻里之间尚不能毫无芥蒂,互通有无,何况家人呢?可阿婆就能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以自治修己身。

这清清爽爽的孤洁,玲珑剔透的澄澈,又怎能不征服设局的婆婆,婆婆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那是她所期盼的。在婆媳博弈中,婆婆心里是矛盾的,她虽号令的是规定动作,意念里,她希望媳妇自选动作。阿婆没有在假象里一味屈从,她靠智慧、细节感动了婆婆,从而奠定了继任当家奶奶的基础。诚然,阿婆与婆婆过招,愿望就是能被人承认,她是个合格的少奶奶,不给自己的娘家丢脸,不给自己的先生抹黑。至于继任当家奶奶,以阿婆的机敏聪慧,她不会料想不到家大业大的难处,也不会没事找事地觊觎这个位置。

那时,以小孩子的单纯,以为阿婆不喜欢,就是真的不喜欢。后来世故了,讥讽那是穷人的自尊。可如今,我完全否定自己当初的猥琐想法。

阿婆的逆袭成功,是她遵循了做人的基本法则。那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无须约束的自律。即使在今天,我对阿婆当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依然心生感慨,心存敬意。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已淹没当年的原始村落;宽阔笔直的柏油路,已覆盖了当年的黄金沙滩。但走三步看六眼的夏夜趣事,依然萦绕于脑海……

作者简介:裴丽英,满族,196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现居大连。系大连保税区中学退休教师,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海燕》《海燕·响水》《大连日报》等报刊发表过作品。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篱笆墙阿婆媳妇
推理:柳枝篱笆墙
笨笨熊的篱笆墙
篱笆墙,或栅栏
篱笆墙
阿婆
媳妇强大
两个字
一直未变
阿婆的汤勺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