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十年,园区经验结硕果

2019-06-12 03:29张小妹
现代苏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产城苏州工业园区招商

○记者 张小妹

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集团”)从1994年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历史使命。多年来,中新集团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又将吸收、借鉴并加以创新的发展经验成功输出。

詹宇,中新集团副总裁。据他介绍,在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从2009年开始,中新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与南通、滁州、常熟、张家港、嘉善、银川等地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在复制推广园区经验的同时,中新集团生动地展示了中新合作的旺盛活力。如今,“走出去”已经有十年时光。十载光阴,坚守铸就辉煌,园区经验,结出累累硕果。

新时代下,中新合作的历史使命

中新集团致力于成为中国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不断地将苏州工业园区这棵大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带到更多城市。多年来,集团“走出去”项目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包括以苏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为代表的大型产城融合项目,以常熟海虞花园城为代表的特色小镇项目,以中新·鸷山桃花源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在詹宇看来,中新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两大因素,首先是政治使命,这是一种责任;其次是中新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因此需要将园区经验复制出去。

那么,中新集团“走出去”的这十年,都复制推广了哪些园区经验?詹宇总结了十年来“走出去”项目的核心优势。首先是顶层设计,组织架构相对成熟,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园区开发主体与管理主体分开,中新集团担任开发主体,采用市场化运作,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注服务,这种模式在之后的苏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都得到了推广。

其次是“中新”品牌,这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中新合作的载体,两国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

对于中新集团来说,招商也是一大亮点。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之初,最早的招商主体便是中新集团。即便到现在,中新集团招商体量在园区整个招商体量中依旧占有重要位置。

詹宇透露说,截至去年年底,中新集团已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2000余家,累计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3家,累计引进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近40家,项目注册资本累计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大规模的招商体量,归功于中新集团拥有的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团队,强大的招商能力和多元化的招商渠道为大规模的招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细致入微,城市规划的大智慧

新加坡在分享城市建设经验时最常提到“规划”二字,规划已经成了新加坡向世界推荐自己的名片。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规划建设与招商“两条腿走路”,规划是引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产业后配套。

在园区开发建设初期,中新集团参与了“九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将园区经验复制到各地时,中新集团将规划作为核心。“走出去”项目规划中,吸收了园区的不少规划理念,包括多规合一,产城融合,包括白地灰地,基础设施高标准,滚动开发、适度超前等理念。

在“走出去”项目建设中,中新集团既秉承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原则,在保证规划结构、用地布局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开发建设情况对局部方案进行动态优化和更新,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落地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新集团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建立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的知识库和具有中新集团特色的标准化指引。

詹宇告诉记者:“实践出真知,这套知识库非常实用,已经成为了我们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引,是无比宝贵的财富积累。”

去年签约的中新嘉善项目前期总共编制了18项城市规划,包括概念规划、控规、城市设计和15个专项规划,规划内容深入到城市每一个“毛细血管”,最终所有的规划成果形成一张法定的控规图,作为中新嘉善项目后期开发建设的法定依据。

在借鉴园区经验的同时,“走出去”项目还需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中新集团在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新嘉善项目前期通过GIS、大数据等技术,对16.5平方公里内的古墓、古树、古桥、古宅进行全面摸排,对明确需要保留的名胜古迹进行数字化和大数据管理,方便在以后的规划实施中因地制宜的保护。“尊重当地现状,留存文化记忆。”

一体两翼,助力产城融合

在“走出去”复制推广园区经验的过程中,中新集团自身的优势凸显。作为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中新集团拥有比较完备的产业链,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板块,以产业载体配套和绿色公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业务架构。

产城融合、产业先行,是中新集团一贯坚持的开发理念;产业招商、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一般来说,中新集团“走出去”项目前期侧重产业招商,产业形成初步集聚以后才开始居住、学校、商业、文化、体育等园区配套。大型产城融合项目以产业用地为主,苏通项目产业用地占比35%,苏滁项目产业用地占比29.6%,中新嘉善项目产业用地占比45%。“当地政府不缺房地产开发商,缺的是像我们这样的真正的产城融合项目。”

除大型产城融合项目外,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置地有限公司还推出体量相对较小的“区中园”项目,该项目不是纯粹的工业厂房出租,而是以产业为主,配套为辅,结合当地产业方向,确定产业占比。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公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城市运营配套商,侧重绿色公用,业务涉及水电气、绿色能源、餐厨垃圾、危废处理、太阳能、光伏等,大大地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产生部分经济效益。“产城融合项目不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园概念,而是城市运营的概念,而绿色公用是城市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能够做到自我配套。”

在一体两翼之外,中新集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整合的力量和优势,共同“走出去”。一流的企业做平台,中新集团一方面着力国际教育,另一方面和企业合作成立相关海归人才子女学校,还跟当地合作引进名校联合办学。

城市运营,引领可持续发展

开发一座城市,需要有顶层设计,高标准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标准的招商,更需要高标准的运营。在詹宇看来,园区能够建设成功,主要是因为品质高、起点高、规划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政服务集团运营的好,居民在无形之中享受到了福利。

中新集团作为城市运营商,在“走出去”过程中,旗下公司中新苏州和乔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包括高档写字楼、科技研发产业区、标准厂房、高端住宅等提供物业服务配套,同时,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和乔物业不断提高市政物业管理能力和区中园物业管理能力,与集团一起“走出去”,提供更多的区域市政物业管理。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硬件相比,中新集团更注重“软件”输出。最早,苏州工业园区接受新加坡的软件转移,分批次派园区干部到新加坡培训。1996年,詹宇第一次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集团中的一员,参与园区早期开发建设,他也是较早一批到新加坡培训的成员之一。

作为“走出去”的一大优势,中新集团将苏州工业园区“软件转移”工作机制推广到“走出去”合作项目中,长期组织合作园区干部、员工到苏州工业园区或新加坡学习培训。2009年至今,中新集团组织合作区域相关人员赴新加坡培训总计27批次,493人次;赴园区培训总计3批次,154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新集团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总结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软件转移平台。詹宇介绍说:“在筹备苏滁项目过程中,我们发现此前在苏通项目建设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这一阶段我们开始对症下药,开启知识库建设,列负面清单,开启了标准化初期建设。”

猜你喜欢
产城苏州工业园区招商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招商合作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旧改+产城业务双突破! 时代中国: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不见面”招商,点亮城市发展未来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