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泥土 视角向下
——对农广播记者争获全国新闻大奖的启示

2019-06-14 01:04文/徐
传媒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村官广播笔者

文/徐 杰 张 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对土地的深情告白,成为永恒的经典。笔者作为全国42个对农广播频率中的一名普通记者,有幸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脚踩泥土,视角向下,不断锻炼脚力、训练眼力、淬炼脑力、磨炼笔力,采写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三农”题材广播新闻作品,其中多篇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中国人大新闻一等奖等全国新闻大奖。多年来,一名农广记者凭着对农民和土地的满腔热爱,在为“三农”事业鼓与呼的道路上,不断付出,也不断收获。

锻炼脚力——历时两年、行程数万公里的追访

为了宣传报道好一位扎根南疆的村支书,对农广播记者的采访能历时多久呢?

2012年,笔者就职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前往喀什地区泽普县采访时,获悉该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有一位60多岁的村支书名叫刘国忠,村子几十户人家中就他一户是汉族。刘国忠因年龄大,准备辞任村支书职务时,维吾尔族村民到乡里“上访”,不让他退休。刘国忠的故事引起了记者们的强烈好奇,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汉族支书,凭什么能赢得维吾尔乡亲们的深情挽留呢?

当机立断,饭还没有吃完,笔者一行就风尘仆仆赶往科克墩村,“一访”刘国忠。抵达村子以后,记者们决定先不见刘国忠,而是随机采访村里的村民。去核桃林、棉花地、水渠边,但凡能找到的村民,记者们一个也不放过。一听记者是问刘国忠书记的事,每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谈起来都滔滔不绝。通过村民们的讲述,记者得知刘国忠自从1982年当上村官以来,带领着科克墩村的老百姓,千方百计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以前村里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他动员大家种核桃,种色素辣椒,大家不愿种,于是他自己带着村里的党员带头种。后来核桃成了科克墩村老百姓的致富果,老百姓的收入从过去的不到三百元,增长到采访时的人均八千元。

等采访完村民以后,记者才走进刘国忠的家门,采访刘国忠本人。采访完成以后,记者一行在行驶的汽车上就开始写稿。一回到台里,马上播出了录音通讯《维吾尔乡亲为何三留刘国忠》,在广大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正是在新闻报道的助推下,刘国忠的事迹声名远播,感动了新疆,也感动了全国。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首届中国最美村官评选中,刘国忠成了候选人。在得知这一信息以后,记者当机立断,利用中秋节假期时间,驱车2000多公里,再访刘国忠,并陪他一起前往北京,力争捧回中国最美村官的奖杯。

南疆的秋天气候干燥,几乎没有降水,乡间道路上的浮土有一尺厚。笔者原本乘坐在越野车上,跟着刘国忠前行,当我们发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了争取给村里修路的项目,还需要骑着摩托车往返乡里和县城的时候,笔者决定不坐汽车,准备乘坐刘国忠的摩托车进村。记者一边坐着摩托车,一边打开录音机问刘国忠:村里像您这么大年纪还骑摩托车的人已经不多了吧?刘国忠诚实地回答:不多了、不多了,几乎没有了。中秋节的夜晚,月光已经撒向科克墩村,一同采访的记者准备先回县城宾馆,这时候笔者提出来,今晚住在科克墩村,和刘书记再聊聊。

刘国忠书记颇为感慨:这段时间以来采访的记者有很多,但是住在村里的,你是第一位。晚上笔者跟着刘国忠在村子里巡逻、去和贫困户打招呼聊天,检查棉花的防火安全,等忙完这些,已近深夜十二点。记者录音机不离手,跟刘国忠交流了很多白天无暇谈及的话题。

村民代表要跟刘国忠一起去北京领奖,对于这些村民来讲,是第一次去北京。飞机票怎么买、怎么上飞机、下飞机以后怎么办?大家一脸茫然。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和他们买同一班的机票,在乌鲁木齐等他们一起乘飞机,确保他们安全顺利出行。乌鲁木齐机场有两个航站楼,当笔者打电话询问他们在哪里时,他们告诉我们在另外一个航站楼,从喀什带来的托运行李还不知道怎么取。一看时间,飞往北京的航班还有二十分钟就停止办理登机手续了。怎么办?记者一行做了分工:安排一个人先排队,笔者和司机往他们的航站楼跑,帮着拿行李。为了在央视上宣传推介村子里的特产,几位乡亲们带来好几筐红枣和核桃样品。笔者不由分说,抱起一筐红枣,跑步前进!这一跑就是五百多米的距离,等我们风尘仆仆通过安检通道的时候,机场广播焦急地呼喊着:徐杰、刘国忠、库尼牙孜请赶快登机,飞机就要起飞了。“二访”刘国忠,我们一起从北京捧回了“中国最美村官”的奖杯。采制的录音报道令新疆的听众欢欣鼓舞。

本来这一典型人物的报道至此已经圆满。却不曾想,2013年10月25日这天,笔者突然接到了泽普县组织部同志打来的电话:刘国忠书记骑摩托车为乡亲们采购拜年礼物时,不幸翻车遇难。笔者立即将这一噩耗向领导通报。快,买最近的机票,去喀什、去科克墩村,去送我们的老朋友最后一程。

在为刘国忠的老伴送上慰问金后,笔者含泪写完了关于刘国忠的最后一篇录音通讯《维吾尔族群众离不开的汉族村官》。这篇报道因为历时两年,三访刘国忠,积累了大量刘国忠生前的珍贵音响,一举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为了宣传好刘国忠的感人事迹,笔者又与同事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最美村官刘国忠》,时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宣传部部长为该书撰写署名推荐文章。

训练眼力——深入雪山牧区为乡村医生正名

2012年12月,央视推出“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当央视播出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包扎墩牧场哈萨克族乡村医生居马泰的事迹以后,引起了网民的强烈质疑:通往包扎墩牧场的道路哪里有那么凶险,假的。

针对这一网络热点事件,究竟谁是谁非?笔者决定到新闻事件现场去。如果事迹是假的,一定要如实报道,甚至以内参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事迹是真的,那么要坚决为居马泰正名。

记者一行出发的日子正值冬至,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我们冒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艰难跋涉到特克斯县。时任县委书记听说我们要去大山里的牧场采访居马泰,明确表示拒绝。她拒绝的原因是,此时前往牧区,记者们的交通安全根本无法保证,她压力很大。我们也向这位县委书记保证,尽全力确保安全,但一定要到现场去看看。一段七十公里的山路,我们的四驱越野车足足行驶了四个多小时,车轮边就是百米深壑,一路上看见三四辆不小心掉下去的汽车和挖掘机残骸。司机紧张得大气不敢喘,我们也紧紧抓着扶手,不再说话。

一直到了汽车无法通行的地方,司机找了一个哈萨克毡房待命,我们骑着牧民的马匹继续往前走。一路上笔者打开录音机和随行的牧民攀谈,居马泰医生怎么样?一听到居马泰,牧民连连说“佳克斯、佳克斯”(哈萨克语:好)。历经艰难,见到居马泰时,他如同大山里久居的牧民一样淳朴,脸盘黑红,完全不知道网络上对他有什么质疑,笔者也不忍心提及。通过大量采访牧民,加上自身的亲身经历,记者一行在回程的路上就开始写作连续报道《网络质疑后的真相求证》,并通过微博不断发布我们一路的所见所闻,一个备受网民争议的舆论话题就此平息了。

《网络质疑后的真相求证》这组作品以深入的采访、巧妙的视角,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并被中国记协点名要求参加中国新闻奖高端论坛,与全国的新闻同行分享创作经历。

淬炼脑力——把全国农广记者组织在一起冲击大奖

2013年,我们在陪同新疆最美村官刘国忠进京领奖时,遇到了其他几位全国各地的最美村官。其中,山东西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村子,山东西王村就能被称为“中国糖都”“中国玉米油城”、创造出有四家上市公司、年产值300亿元的业绩呢?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记者们商议:你说在这时候,组织全国农广的记者主持人到山东西王村搞一场直播怎么样?

2013年以前,全国农广记者一起做主题直播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能做成吗?笔者当即与西王村取得联系,得到了热情的答复:欢迎你们来采访直播。后来笔者又马不停蹄联络中国乡村之声、陕西农村广播、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电台等全国十家广播电台,山东乡村广播更是一马当先,派出了新闻采访+技术保障团队提前入驻西王村,做前期准备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西王村在村支书王勇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硬是从一个吃不饱饭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全村老人都能享受免费养老的发达村。直播前夜,笔者整理白天的采访素材,一气呵成,写成了一万余字的直播稿。直播当天,直播组成员兵分十路,分别走进西王特钢厂、糖厂、玉米油厂等生产一线,见人见物,往直播现场发报道讲故事。一场直播,十家电台、十个点位、十个故事,讲述着这个中国山东村庄通过改革创造的奇迹。

这场别具一格的全国十家农广大直播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委的认可,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

磨炼笔力——精雕细琢的作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工作调动的关系,笔者于2014年10月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调入浙江舟山广播电视台工作。变化的是截然不同的万物四季、风土人情,不变的是一颗热爱“三农”、勇创精品的初心。

初到舟山群岛,与新疆完全不同的渔业文化,处处都给笔者带来强烈的新鲜感。渔民是怎么出海打渔的?为什么要进行伏季休渔?渔民要怎么干,收入才能高于农民和牧民?等等。笔者满脑中都是待解的问题,因为这些疑问的存在,让笔者有了深入渔业生产一线采访的强劲动力。

2015年,记者在岱山县渔村采访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老的渔民都面临着一大生存难题:农民年纪大了以后,还有自己名下的土地,多少可以变成一部分养老的收入,但是渔民一旦年纪大了,无法出海捕鱼,就什么养老保障都没有了。老渔民们淳朴渴望的眼神深深触动着笔者的心。带着这些老渔民的诉求,笔者走访了乡镇政府、采访了民政部门,拜访了人大代表。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政策,无法突破。

笔者不甘心,又前往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查阅历年来关于解决渔民养老保险的议案建议,并寻找到为此奔走多年的几位人大代表。终于在2016年春季的舟山市人大会议上,这几位人大代表的建议被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通过中央和浙江省、舟山市的共同努力,于2016年下半年出台了解决渔民养老的保险办法。获知这一消息以后,笔者立即整理前期储备的大量采访素材,精挑细选,精心打磨,写作了一篇录音消息《舟山市人大重点督办建议,让八万多渔民有了养老保险》。笔者的这篇作品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这也是一名农广记者在高手云集的浙江省所有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获得的唯一一件一等奖作品。

粗略统计,笔者凭借多年来在对农新闻宣传工作中锻炼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舟山广播电台工作的短短四年的时间累计获得浙江新闻奖、浙江广播电视奖、全国对农作品奖等在内的近三十项奖项,并当选为浙江省青联委员。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对农广播年会上,中广联王求副会长到场给全国的农广记者们打气:坚守广播新闻一线不容易,坚守广播对农新闻宣传一线更不容易。全国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农广播要做好“历史的记录者,改革的见证者”。

“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干部的谆谆教诲、殷殷期待。对于全国广大奋战在“三农”一线、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农广记者,更应当争做践行“四力”的表率。回首往昔,笃定向前,笔者将与农广记者们一如既往:脚踩泥土,以内容为王,练脚力;眼观六路,以农民为视角,练眼力;纵横捭阖,以时代为坐标,练脑力;千锤百炼,以话筒为笔,练笔力。始终为农民说话,始终为政府分忧。把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奋力书写在锦绣万里的中华大地上。

猜你喜欢
村官广播笔者
唱村官
老师,别走……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