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民族地区党媒议程设置研究
——以《当代广西》为例

2019-06-14 01:04周燕琳
传媒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党刊议程党报

文/周燕琳

党报党刊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的机关报刊,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的主平台,是我国重要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党报党刊的宣传工作肩负着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使命,其议程设置功能的运用,有利于团结各级党员干部,提升党员思想觉悟、业务能力与党性修养,凝聚社会资源与正能量,开展社会舆论引导。地方党报党刊在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与党的建设工作大局中,其呈现的内容产品与品牌特色十分明显。

一、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宣传工作的艰巨性与议程设置的重要性

目前,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宣传工作主要面临几方面问题。一是特殊地理位置带来诸多舆情问题。大多数民族地区同时也是边疆地区,舆论环境复杂,意味着党报党刊的宣传工作责任更重;二是少数民族杂居与不同民族文化信仰带来党员干部工作的诸多困难,亟须党报党刊搭建有效的交流学习平台与服务平台,实现有效传播;三是地方党员干部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其自身的成长环境带来的局限和困惑需要通过如党报党刊这样的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四是少数民族地区融媒体发展进程的相对滞后亟须党报党刊内容建设与渠道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党报党刊的传播效果。《当代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主要面向自治区广大党员干部,其议程设置贯穿于栏目设计、主题策划、编辑排版、图文处理、媒介融合传播等种种思维当中。媒介融合环境下,《当代广西》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呈现出叙事语体的多样性,同时保持自身品牌特色与公信价值,用融媒体思路,提升党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今,《当代广西》的受众群体已不再局限于自治区各级党员干部,而是努力向外辐射,通过内容建设与平台建设,统一线下与线上两个舆论阵地。《当代广西》的新气象与新做法,更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样本分析:民族地区党刊的议程设置特色

《当代广西》是半月刊,样本数据统计刊期设定为2018年1-9月共18期,着重分析其文本符号呈现出来的舆论引导规律。

1.从栏目看党刊议程设置的路径选择。《当代广西》18期栏目设置大致出现几大分类:一是理论学习类,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栏目内容分量比较重,这类信息侧重于深度理论剖析;二是时政消息梳理与评论类,如桂海潮声、时政速览等,精选近半个月的区内外重要新闻、党的重要文件,并针对一些热点事件开展时评,同时将评论员文章置于首页,引领全刊;三是专题策划类,如“本期关注”“攻坚五年 圆梦小康”“决胜脱贫攻坚”“行进中国 改革故事”“党建”“文化”等栏目均贯穿着策划思维,尤以“本期关注”呈现出杂志的核心和灵魂,其他栏目下亦用策划思维进行精耕细作,用策划主题统领栏目篇章,注重案例选取、典型挖掘,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榜样;四是时事报道类,如“特稿”“特别报道”“八桂国防视窗”等;五是与读者互动类,如“编读往来”“八桂书画”“博览”“美丽广西”等,充满地方人文气息,突显内容的丰富性与张力。栏目整体彰显主次分明、章法有序的气质,重视将中央理论学习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地方党刊品牌特色明显。

2.从数量看党刊议程设置的生态环境。《当代广西》18期共发文1332篇,平均每期发文量为74篇。其中,第12期达到发文最高峰(104篇),这一期策划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专题。通过观察,《当代广西》的理论文章、典型报道、专题文章篇幅较大,标题设计醒目,配图的视觉冲击力更强,从不同角度有梯次地呈现庞大的内容体系,能够有效满足党员干部对讯息、工作及理论学习的需要。既庄重又接地气的选题、文字形式与语言编排均呈现出人文关怀,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从图片统计看,不计算思维导图、封面、封底、封二、封三的图片,《当代广西》1-18期的图片总量为1169幅。其中新闻图片总量为837幅,占图片总量的71.5%。而新闻图片中,地方新闻图片782幅,占新闻图片的93.5%。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新闻图片占绝对数量优势。党刊以生动的新闻图片展示最新的党建工作动态以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文字内容在配图状态下呈现出亦静亦动、亦深亦平、亦庄亦俗的效果,让受众在主题策划下更容易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3.从内容看党刊议程设置的策划思维。首先,主题策划有声势,统领全局,突出核心意识。每期的“本期关注”最引人入胜,18个专栏的要目反映议题的核心。统计《当代广西》“本期关注”主题及专栏发表篇目可以发现,18个主题共发表篇目173篇,一般每期专栏安排篇目为6-11篇,而《我奋斗,我幸福——广西脱贫故事》(15篇)和《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34篇)超出了这个幅度。前者发表了15篇脱贫先进典型,后者将区内外各界精英立足于本岗位的主题全面呈现,涉及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所、教育界、传媒界、企业界等党员干部,气场集中,节奏紧凑。总体来看,“本期关注”涉及的内容紧扣国家和区内的重大主题,集中报道广西发展新作为,区党委及政府指导和推动全局工作新动向,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路径。此外,乡村振兴、东融西合、生态经济、小康生活等十九大关键词,都一一在主题下得到对应与落实,从各个角度引导着读者去读懂“专题语言”。

其次,策划思维明显,少数民族地区典型报道突显地方特色与人文关怀。《当代广西》重视挖掘先进典型与深度报道,从统计看,其18期共报道了全区各地各行各业先进典型人物161人。其中第8、13、15、16这四期报道的典型数量居前四位,篇数分别是16、13、25、17。先进典型人物分别来自工作在不同战线的人民公仆,其中既有鞠躬尽瘁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也有救人于危难的人民医生。脱贫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如《那山那水那“牛人”》(12期)讲述先进人物助力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脱贫的事迹、《投身扶贫终不悔——追忆柳州市融安县委党委、副县长蓝标河》(11期)讲述干部蓝标河的脱贫工作先进事迹。榜样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他们将带动各行各业朝着正向发展。另外,在“决胜脱贫攻坚”栏目下的19篇文章中,涉及如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横岭村、百色市那坡县平孟镇念进村西马屯瑶寨、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南村、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巴善村、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等区内各地具体脱贫地点。如《奏响脱贫攻坚和谐乐章》(18期)报道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横岭村脱贫故事,总结了其脱贫成功的经验;《资源:下“绣花”功夫决战精准脱贫》(17期)中详细记述了桂林市资源县的脱贫举措。这些报道仔细挖掘了各地区的脱贫方法,有利于地区间的学习与借鉴。

4.从媒介平台看党刊议程设置的渠道融合。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人民网时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当代广西》完成了“一刊一网三微一端”的建设,注重区内主流媒体间的互融互通,多渠道推进舆论引导途径,努力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当代广西》建立的新媒体中心,重视首创、首发、首播,积极探索新的媒介技术,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总之,既做好纸上文章,又占领指尖阵地,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壮大主流正面的声音,最终形成党刊的矩阵传播。如《当代广西》官方网站的“理论-实践探索”栏目在1-9月,除了发表其原创文章外,还同步发表了纸版杂志文章精选的20篇;“党建-时代先锋”栏目精选出党刊中的27个先进典型报道进行融合传播。《当代广西》独家策划的“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飞阅大美广西、纵揽八桂新颜’”等专题,首发于该刊的官方微信,随后其官方微博、APP、官网同步报道,打出组合拳,有利于增强党刊的舆论引导力。

5.从编辑语言看议程设置的巧妙性。目前《当代广西》已经形成自己稳定的版面风格。作为广西的党刊,版面既庄重又大气,图文并茂,封面与封底选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封面反映中央精神,封底反映广西发展新气向,展现大美广西,突出广西发展的新风貌。整体看起来,让读者看见图片就能产生家乡建设日新月异的自豪感与正能量。版面专题感强,版面语言有条有理,每个专栏版块划分清晰,并有专栏策划开篇语,引领阅读意识。版式设计主题鲜明,策划思维主导下的主题策划内容丰富而不零乱。同时,图文搭配相得益彰,注重图片与内容的契合,每页版面干净、美观,让读者从标题字型字号、图片选择与编排大小及版式中知晓重点方位,让整个杂志看起来错落有致,信息量饱满。

三、结语

从对《当代广西》的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有着自身特点与发展路径。一是在融媒体时代,明确使命和责任,坚守初心与正确方向。二是树立策划思维,发挥地方党报党刊的优势,树立精品打造意识。三是内容为王,渠道跟上,坚持原创性。四是建立服务意识,扩大受众面。党员干部是党报党刊的基本受众群,但是新媒体平台让受众面扩大,通过自身魅力、服务意识扩大受众群体,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主流声音,达到最大范围的舆论正向引导与传播效果的呈现。

猜你喜欢
党刊议程党报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融媒体时代党刊如何做好选题策划
党报深度报道的非典型化转型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共创党刊融媒新时代
——全国地方党刊工作交流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会面议程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