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6-14 09:54成善汉汪志伟朱国鹏
中国蔬菜 2019年6期
关键词:海南省蔬菜生产

成善汉 汪志伟 朱国鹏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2013~2017年是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的5年,2017年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29.67万hm2、总产量685.54万t、总产值达302.19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加13.07%、15.59%和42.15%;海南省蔬菜生产以冬季瓜菜种植为主,常年蔬菜生产为辅,逐步形成了两大基地、四类蔬菜和五大区域布局,是我国冬季北运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

海南省是我国冬季北运蔬菜重要的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在海南省产业脱贫、促进增收、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全国蔬菜总量过剩、内地设施大棚加温生产、海南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等背景下,海南省蔬菜产业如何突围,如何实现全年稳供保价,成为海南省蔬菜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难点。本文结合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南省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1 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增长较快

2013~2017年是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的5年,无论是播种面积、总产量,还是总产值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由图1可知,2017年海南省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达29.67万hm2(445.05万亩),与2012年的26.24万hm2(393.60万亩)相比增加了13.07%;总产量为685.54万t,较2012年的593.08万t增加了15.59%;总产值达302.19亿元,较2012年的212.58亿元增加了42.15%,蔬菜产业在提高海南省农民收入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蔬菜种类及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海南省蔬菜生产主要以冬季瓜菜种植为主,常年蔬菜生产为辅。冬季瓜菜指冬春茬生产且多北运的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及西甜瓜等,出岛量占总生产量的70%以上;常年蔬菜指能周年生产且以供应本地为主的蔬菜,常年基地多种植叶菜类蔬菜。从表1可以看出,与2012年相比,2017年海南省椒类、豇豆、茄子、其他蔬菜、甜瓜(含哈密瓜)等播种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7.58%、47.09%、25.24%、18.09%和63.71%;而播种面积下降的蔬菜有菜豆、冬瓜、黄瓜、西瓜等,其中黄瓜播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42.77%。

图1 2012~2017年海南省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变化趋势

1.3 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海南省各部门和科技人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消费需求等因素,引进、选育并主推了200多个蔬菜新品种,如玫珑甜瓜、凤凰甜瓜、湘研13号辣椒、热辣2号辣椒、喜来宝芥蓝、长丰3号紫长茄、黑叶白菜等;引进消化和集成创新并推广了西甜瓜轻简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遮阳网覆盖栽培、穴盘育苗、节水滴灌栽培、高效嫁接育苗、设施无土栽培、简易网棚栽培、无公害栽培等技术(肖日新 等,2018),使海南省蔬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效益大大增加。

表1 2012年与2017年海南省主要蔬菜种类及播种面积

1.4 生产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布局、引导和实施,海南省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了两大基地、四类蔬菜和五大区域布局,两大基地即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四类蔬菜即瓜类、茄果类、豆类和叶菜类蔬菜,五大区域布局包括:① 南部三亚、陵水、乐东等地,主要种植甜瓜、豇豆、樱桃番茄等;②东部琼海、文昌等地,主要种植黑皮冬瓜、泡椒、线椒等;③ 西部东方、昌江、儋州等地,主要种植南瓜、辣椒、樱桃番茄、茄子、黑皮冬瓜等;④北部海口、澄迈、定安等地,主要种植丝瓜、菜豆、苦瓜、樱桃番茄、豇豆、叶菜类蔬菜等;⑤ 中部屯昌、保亭等地,主要种植苦瓜等。

1.5 蔬菜生产设施化、机械化取得长足进展

大棚生产不仅有利于加温防虫,在海南省夏秋季还能起到遮风避雨、防晒降温等作用,给蔬菜生产创造了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因而海南省近年来十分注重常年蔬菜基地大棚设施建设。据统计,2017年海南省设施面积约5 300 hm2(8万亩),包括连栋玻璃温室、连栋塑料大棚、拱形单栋大棚、简易小拱棚等类型,主要用于种植甜瓜、西瓜、豇豆、苦瓜、辣椒、樱桃番茄、叶菜类蔬菜等(冯学杰,2013)。智慧型植物工厂研发取得初步进展(肖日新和何阳,2018),设施生产正逐步进入省力化、轻简化、高效化、全程智能化阶段。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标志,是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转变的必经途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海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56.86万kW,较2012年的442.81万kW增加了25.76%(图2)。

图2 2012~2017年海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化趋势

1.6 蔬菜质量体系、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明显提升

海南省非常重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通过建立海南省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农药特许经营购买、生产档案记录、监测抽查、检打联动等管理制度,查处禁限用农药问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等文件,组织实施了《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出台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的通知》《海南省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实施标准化的战略意见》等文件。2017年海南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54%,高于全国合格率(97.8%)1.74个百分点。“海南蜜瓜”成为海南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蕹菜(空心菜)、苦瓜、厚皮甜瓜实施了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22家企业获得首批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资格,“陵水圣女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陵水黄灯笼辣椒”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地理标志证明,蔬菜质量明显提升。

1.7 蔬菜产品销售模式日益完善

目前,海南省蔬菜产品主要通过传统方式销售,即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要经过田间地头收购、经销商收购、中间运输、销售地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海南省有2个大型批发市场经营蔬菜,即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海口市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此类销售模式约占海南省蔬菜销售总量的85%。社区直营菜市场、农超对接是近年来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菜农直接与销售商对接交易的直销模式,该类模式约占海南省蔬菜销售总量的10%。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实现了种植户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促进了海南省名牌蔬菜产品如“陵水圣女果”“海南蜜瓜”等的销售,成为增加农户收入、增加蔬菜出口的第3种销售模式(赵丽,2017;郑兆华和傅国华,2017)。

2 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蔬菜生产大背景造成的形式日益严峻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2017年我国蔬菜(不含西甜瓜等水果用蔬菜)播种面积1 998.1万hm2,总产量超过8.2亿t,按照14亿消费人口及1年365天计算,我国居民人均日消费蔬菜1.60 kg。海南省蔬菜播种面积26.31万hm2,总产量579.37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2%、0.71%,按海南省常驻人口926万人计算,海南省居民人均日消费蔬菜1.71 kg。可见,海南省蔬菜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较低,蔬菜生产受全国一盘棋影响较大,人均蔬菜日消费量已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要求的日均消费500 g以上蔬菜量的要求,蔬菜供应量明显出现供大于求。

同时,海南省蔬菜生产得益于当地冬季独特的温暖气候环境,然而2016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91.5万hm2(5 872.1万亩),设施蔬菜产量2.52亿t,占蔬菜总产量的30.5%,设施面积较快发展和经常出现的暖冬季节在内地形成的秋延后栽培和春早熟栽培等茬口,逐步抵消了海南省冬季瓜菜的生产优势。

2.2 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很突出

受季节特点、节日习惯、消费需求、信息不对称、岛屿型经济等因素影响,海南省蔬菜生产仍存在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表现为:① 冬春季蔬菜上市量多,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0%以上(肖日新 等,2018),夏秋季蔬菜供应不足,本地菜供给率不足60%,个别地区如琼中县夏秋季蔬菜供给率不到10%;② 冬季北运为主的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生产多,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60%以上,叶菜类蔬菜生产不足40%,完全满足不了本地居民对叶菜类蔬菜的需求;③ 蔬菜品种结构较单一,椒类+瓜类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达50%以上,叶菜类多种植蕹菜(空心菜)、普通白菜(上海青)、黑叶白菜、大小芥菜等少数几种类型,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多样化、营养化的需求;④ 高品质、特色优势蔬菜如黄灯笼椒、五指山野菜、芦笋,节庆蔬菜如叶菾菜、水芹等生产严重不足。

2.3 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较落后

2016年全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为35 730.3 kg·hm-2,海南省蔬菜平均产量为 21 650 kg·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影响海南省蔬菜生产水平的因素包括本地选育的品种较少、连作造成的土壤退化、菜田基础设施薄弱、高温台风暴雨及早春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次数较多、种植户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导致栽培技术难推广等(李斯更和王娟娟,2018;肖日新 等,2018)。

2.4 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土地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海南省农村户数从2012年的131.58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151.27万户,户均土地面积小且分散,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化生产,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合作社不到30%,蔬菜种植规模小。海南省农机拥有量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相比虽不算少(龚家建 等,2017),但多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用于蔬菜耕整地、灌溉排水、田间运输环节的机械多,而用于精准播种、育苗移栽、环境调控、收获、分拣包装等环节的机械装备不到20%,蔬菜全产业链机械化综合水平更是不到5%。

2.5 组织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仍很薄弱

据2018年海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海南省共有农民合作社8 222家,而蔬菜合作社仅有1 445家;共有规模农业经营户2.44万户,而参与蔬菜合作社的户数占比不到30%,蔬菜生产仍以单个农户为主(张蕾和李清玲,2015)。单个农户生产一是很难及时、有效地获得种植信息,蔬菜种植种类和面积的决定比较随意,有时按照以往的种植习惯,有时依据往年的蔬菜价格,有时是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什么时间种就什么时间种;二是难以得到好的技术服务,如种子、种苗和栽培技术服务,虽有一些冬瓜、苦瓜、辣椒等育苗服务企业或合作社负责供苗和产品收购,但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三是销售信息不对称,没有掌握市场的需求趋势,通过网络销售的总量偏少,多数还是传统的销售方式,易出现集中叠加上市,“菜贱伤农”。此外,海南省设施多用于西甜瓜的生产,90%以上为钢管、水泥立柱钢管混合结构或竹木大(小)棚,不适于智能化生产,部分连栋大棚使用物联网技术,但仅限用于棚内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

3 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开展供给侧结构改革,形成海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蔬菜总产量供大于求,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效益不断下滑(王火明和韩杰,2017),蔬菜产业发展已到了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且是必须改革的关键阶段。当前,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健康,对蔬菜的选择更加重视:① 外观,如颜色、大小、形状、表皮蜡质等;② 风味,如气味、香味、风味等;③ 健康,如VC、VA、黄酮类物质含量等;④ 耐贮性,如耐贮藏、容易贮藏等;⑤ 便捷性,如小型化等。因而海南省蔬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了解“需求侧”,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种植外观好、营养健康、贮藏携带方便的品种。

3.2 加强特色生产、交错生产、渡淡生产,避免海南省冬季瓜菜与内地蔬菜上市时间“撞车”

一是要做到“我有人无”,在栽培品种上选择海南省能种植,但内地种植困难或种植后品质、产量下降的品种,如海南黄灯笼椒;或内地通过设施加温冬季仍不能生产的品种,如豇豆。二是要做到“人有我早”,要掌握主产区蔬菜的上市时间和春淡季时间,选择耐冷早熟的品种,使海南省蔬菜产品在春节前后上市。三是要做到“人早我特”,要根据内地蔬菜的品种类型选择一些内地很少种植、产量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的品种,如苦瓜、有棱丝瓜等。四是要做到“人早我更早”,如早春季节通过大棚种植内地蔬菜可提前到3月下旬上市,海南省北部地区也可通过大棚种植,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达到比内地提早半个月或1个月上市。五是突出优质品质,重点种植圣女果、黄灯笼椒等。六是加强夏秋渡淡蔬菜生产,建设能抗台风、避雨、排涝、降温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

3.3 加强蔬菜新机制、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助推海南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组织化、规模化种植。重点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园区+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机制健全、规模适度、带动力强的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如集中育苗服务中心、嫁接育苗技术服务队、植保农机服务队、生产技术问题咨询服务队等,解决规模小且分散、机械化难度大、农民文化水平低等问题。

二是要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针对海南省蔬菜品种结构单一,引入特色优势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针对性状需求,引进和选育高营养、高附加值、保健功能强的品种;针对简易设施,设计和建造抗台风、能降温、旱涝保收的设施类型;针对栽培技术水平,重点开展嫁接育苗、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设施栽培、轮作套种、机械化种植等技术的研究应用;针对绿色生产,推荐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水溶肥、生物肥代替化肥及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可降解地膜、增厚可多次使用地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针对蔬菜贮运损耗,在蔬菜集中产区建设田头冷库,推广先进实用的冷链贮运技术。

三是要融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充分掌握各类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产品的特征特性,开展生态栽培和标准化栽培,生产绿色健康产品;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将蔬菜种植作为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开发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诸如辣椒素、番茄红素等深加工产品,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蔬菜品种资源繁多、产品形态各异、观赏各具特点等特性,整合各种蔬菜种植设施,合理配置不同栽培形式,精心将蔬菜风景和人文旅游有机融合,建设各类蔬菜主题公园、蔬菜休闲观光园或设施蔬菜产业园,拓展蔬菜功能,使蔬菜主题旅游成为经济效益增长的新空间。

四是走信息农业、数字农业之路,打造“互联网+”的蔬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① 依托海南省现有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商城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如海南省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特色中国海南馆、阿里巴巴电商兴农扶贫海南站,促进海南省特色优势蔬菜产品销售到高档酒店、富裕家庭,甚至出口创汇;② 利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吸引本地人才,对其进行电商运营主体培训,培育孵化新的电商主体,促进农村电商发展;③ 建立蔬菜产销信息数据库,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可视化数据,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海南蔬菜生产布局,促进海南省蔬菜生产基地与全国的重点采购商无缝对接,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等产销信息大数据,把需求更加直接、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生产端,实现蔬菜产销全方位精准对接。

3.4 创建海南省蔬菜品牌,完善质量体系,促进种植户增收增效

品牌是农产品得以长期发展的招牌,是农产品的灵魂,海南省蔬菜品牌创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① 加强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创建,让海南省冬季瓜菜多数品种成为省级公用品牌;②重视农产品品牌形象的设计,不仅要着手于外在形象,如品牌名称、标志、包装等,更要着重于内在形象,体现产品的质量特性;③ 激活蔬菜品牌发展动力,创立品牌培育和保护机制,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的品牌;④ 鼓励种植蔬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和品牌组建联合社,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农业经营强社,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关系。

3.5 建设高档、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进海南省蔬菜种植智能化、机械化

传统的设施不仅不能解决海南省高温多雨等天气影响,而且种植茬数少,效益不高,高档设施融合了温室大棚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商品化处理系统、机械化工作系统等方面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农业生产、信息化经营、数据化生产管理,虽然投入高、成本高,但却可以避免天气对种植的影响,大大提高复种指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便于实施蔬菜种植的智能化和机械化管理,降低劳动力投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高档设施是未来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解决蔬菜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海南省蔬菜生产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