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古而境幽

2019-06-14 09:13赵熠锦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设色构图艺术特色

赵熠锦

摘要:钱选的文人风的青绿山水作品风格独具特色,有淡雅娴静之感,新颖独特,开辟了元代新的画风。《幽居图》是其作为代表之一,是对前代青绿山水的继承并开拓创新,使青绿山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笔者主要从质古而雅致的设色、潇洒而疏落的造型、平远而疏阔的构图宁静而致远的意境、四个方面来阐述钱选《幽居图》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分析,以此进一步解读青绿山水中“复古”的情趣,期冀对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术特色   设色   造型   构图   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33-02

一、《幽居图》的创作背景

(一)钱选生平及艺术成就

“一个画家或一种画风的出现,变革或创新,总是和社会结构、政治风气、经济基础、外来影响、文化思潮分不开的”。元初的政治环境较为复杂,使大多数的文人志士都身心俱疲,而去沉浸与写诗作画等事情,可以在繁杂的环境中找到一片净土,钱选身处其中,也创作出不同的“青绿”山水画。

钱选本人孤傲清白,便志气拒绝出仕。从历史记载显示,面对元代强大的统治者,钱选仍然坚毅,选择了一条不与时事发生瓜葛的道路——“不问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①并且“其晚年益趋平淡,多作山水”。②正是因为他精神上的彻底的“归隐”,成了他的终极目标,他为此烧尽了所有的著作,表达了他“归隐”的决心。

钱选的画风一改宋人的传统,作品具有文人畫的素养,用色简单清丽,格调质古典雅。色彩与水墨相互融合,描绘出安静祥和“静僻”的世外桃源之气息③。

(二)《幽居图》概述

如今,钱选的存世作品并不多,但是《幽居图》可以说是钱选青绿山水的典型代表作,同时,这幅画也很好的体现出钱选“隐逸”的心境。钱选存世的山水画都是以青绿设色,他的个人风格较为突出。文章从《幽居图》质古的设色、平远的构图、潇洒的造型、幽远的意境这四个方面来浅析钱选《幽居图》的艺术特色。

二、《幽居图》的艺术特色

《幽居图》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山川秀丽的景色,起初画面是坡岸树木,有一、二茅屋数座,处在茂树怀抱之中,云气缭绕,画面中间大片树林,有小桥从中穿过,高山耸立,给人一种辽阔之感。

(一)质古而雅致的设色

钱选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为主,赭石做底,石青石绿平铺,有山有水风景秀丽、静谧恬淡,茅屋掩映在树石之间,湖面中间有一叶扁舟缓慢前行。这幅画的色彩十分古雅。在设色运用上,钱选画中的山石基本以石青、石绿敷色,以石青石绿色块的穿插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之间则通过墨线的排列和坡脚的赭石色进行自然的衔接,而山间以白粉染成漂浮的白云,树叶用双勾的笔法敷色达四五种,而以重砂磦色最为热烈醒目。他的设色不同于宋人自然过渡的色彩渲染,相近于唐代的那种略显生硬的块面平铺,他将整幅画面衔接的自然得当。在色调方面,中国画注重“艳而不俗”,从而形成高雅的格调,追求巧妙运用,达到和谐的画面。简单地说,画面色彩丰富饱满,清丽而不浓艳,古意浓厚而不失明净,浓重的色调之中透出一股清丽典雅的气息,寄情于景,抒发着对家乡深切的爱恋,看到之后有一种“洗净铅华、淡泊清冷”的感觉,意味浓厚。

钱选的《幽居图》给我一种质朴的感受。这种“质”与“朴”主要来自色彩的设置,《幽居图》设色丰富而清雅,冷而不浮,有一种超前的感觉。画面的色彩是平静、含蓄和清丽的。虽然画面的色彩被上一代的青绿色彩传统所支配,但是它的颜色比光更亮丽。在这种变化中,它包含了更多的层次。它有许多绿色和温暖的颜色,不艳俗,像被水打湿,有一种清澈的味道,表现为一种自然的青绿设色,含有一种不笨拙的色彩韵味。钱选选择的画面并不是完全还原自然的本质。

(二)潇洒而疏落的造型

钱选的幽居图中最震撼的除了质古雅致的色彩,还有其潇洒疏落的造型形象。

《幽居图》的山川树石所体现出来的抽象性和装饰意味,画中无论是山石的造型,山脉的走向,还是树木的姿态,树冠树叶的分布上都给人一种人为处理和加工的感觉,这与宋代宫廷画家雍容华贵和写实性的作品相比,放弃了形似,更为突出这种装饰意味和抽象性的笔墨符号。在山石和树木的关系处理上,不再追求具有现实感的过渡和穿插关系,更具有平面化的构成的特点,画面中景物众多,却呈现出一种古朴、寂静、空旷、简洁的平面感。

钱选的隐逸情怀用细细的线条勾画出来。它在线条造型上颇有吸引力。《幽居图》这种细密淡雅的线条排列,都体现出一种对“古意”的追求,两者融合为一体,加上钱选山石苍茫古拙的外轮廓线条,使画面在装饰性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虚实呼应的效果。在画面中,他的树干描写较为写实,但是树叶却是概念化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性效果。

根据历史记载,钱选本人非常崇尚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那种淡泊名利又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正如《幽居图》中所描绘的丛林间、树荫下、掩映一二的茅屋瓦房,人物形象皆是世俗凡人之辈,具有浓郁的文人意味,有篱笆茅屋、渔人垂钓,统统为生活之景,一派宁静的田园景象。

(三)平远而疏阔的构图

钱选的《幽居图》构图相符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他在书中写道:“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④

韩拙再后来又提出来了新的“三远法”: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芒缥缈者,谓之幽远。⑤

钱选吸取了这种构图式的处理方法,用留下大片空白的方式增添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虽然简洁但是却更加的辽阔深远。《幽居图》画面多是以坡岸为近景,有树木三五株,中间有茅屋或亭台楼阁。或者再以桥或小舟带出中景,峰峦叠起,树丛掩映,屋舍楼阁隐于其中。远景则简略处理,且有渐远之势。中间或为山石或浅滩,不加一笔,呈现出一片平远而疏阔的意境。《幽居圖》所描绘的是南方的场景,画面左端是山石丛林,其间有小桥遮掩的房屋;中部大片留白,拉开画面组成。右部坡岸山石,有茅屋数座,处在茂盛的树木之间,后面群山高耸。这幅画的构图给我们一种平远而缥缈的感觉。

(四)宁静而致远的意境

钱选在《幽居图》尾部题诗,这首诗与画面中所表现的情感一致。其诗风格简单朴素,在词义的表达上,平淡中透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幽居图》这幅画不论从设色、构图、造型都是他对自己幽栖隐居的表白,也是他为自己创造的超凡脱俗的世界。钱选的《幽居图》一直充满着“隐逸思想”,在绘画作品中,敷色的平淡与物象的细腻,把他的情感不露痕迹的表现出来,这一切形象的描绘,都归功于钱选的隐居山林,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所有并加以艺术表现,将内心的恬淡,通过画面如实的反映在世人面前。

从画面上,不难看出钱选在那些安逸雅静的山川隐居放逸的情怀。在画面中虽然只用线勾画,但也是一种洒脱。这种简易的细勾,也是一种潇洒。也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美感。这种美感再与纯净的色彩的结合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意境,这种意境闲谧,却有一种孤独的凄美。

绘画只是一种心境,有什么样的心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画作,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或者青山更能了解作者的心吧,能够安静的存在,看着高高的山,尽管鸟飞云去,把美景通过画笔表现出来,意境达到了人与景物的互相交流。《幽居图》的性情便是钱选的性情“清丽典雅,画有静气”,恬淡而为上。

三、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钱选《幽居图》的艺术特色,可以看出青绿山水画逐渐摆脱了其刻板的规律,越发自由、顺畅的表达作品的内涵。绘画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再现”,而是以个性的自我特色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内心所感。钱选不再用传统的方式来表现高山河流。这正是钱选的《幽居图》所给笔者带来的启迪,以古朴的设色,具有装饰意味的造型,文人风骨的意境风格来表达自己豁达的心境。

注释:

①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②徐丽娟:《浅谈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对佛教造像的影响》,《美与时代》,2006年第4期。

③曹芹:《钱选青绿山水画的色彩和语言符号研究》,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④郭熙:《林泉高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

⑤[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一卷),宣和三年。

参考文献:

[1]赵金平,路岩.钱选艺术风格探析——兼论道家思想对元代文人画审美取向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11).

[2]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徐丽娟.浅谈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对佛教造像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6,(04).

猜你喜欢
设色构图艺术特色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